天天百科

孩子生病前的5种信号

2023-06-0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2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面对刚出生的宝宝,父母们除了欣喜一定还有些困惑,该如何呵护新生儿呢?小编为您分享孩子生病前的5种信号,希望能帮到您。

婴幼儿对天气的适应力比较差,容易生病,家长应密切注意孩子的一些变化,提早发现孩子身体的不适。

情绪变化 健康的孩子往往精神头很足。如果孩子突然变得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多为发热征象;目光呆滞、两手握拳,常是惊厥预兆;两腿屈曲、翻滚则是腹痛的表现。但如果哭声无力或一声不哭,则说明病情严重了。

胃口变化 如果孩子平时吃奶、吃饭很好,突然间拒奶或无力吸吮,或进食减少,则可能存在感染的情况;如果孩子有腹胀,口腔气味酸臭,则提示婴儿消化不良。

睡眠改变 孩子如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或睡醒后颜面发红,则常是发热的反映;睡觉前后不断做咀嚼动作或磨牙,则可能是睡前过于兴奋或有蛔虫感染等。

呼吸改变 若孩子呼吸变粗、频率增加面部发红则可能是发热;呼吸急促,鼻翼翕动,口唇周围青紫,呼吸时肋间肌肉下陷或胸骨上凹陷,很可能是患了肺炎。小儿经常口唇紫绀、面色灰青,要提防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

体重改变 孩子出生后,体重增加速度加快。如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或下降,则应怀疑疾病的影响,如腹泻、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或疾病。

3岁的安安最近总吵肚子疼,不愿意吃饭,这下可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急坏了,他们赶紧把安安抱到医院去,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原来安安得了胆结石。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胆结石呢?全家人都很惊讶。医生解释说,如今胆石症“低龄化”,儿童患者日渐增多,主要原因是城市儿童进食荤食、精制食品过多,大鱼大肉吃多了,饮食肥腻,以致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增高,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也随之升高,容易促发胆结石形成。农村儿童则主要是由于卫生条件比较差,容易引发蛔虫感染,而蛔虫进入胆道,虫卵和死亡的残体促使结石的形成。另外,还有一部分患儿是因为家长盲目过多地给孩子补钙,导致钙质在胆囊内沉积,从而形成结石。

由于儿童胆结石多数是属于隐匿性的,而且他们不会或者很少能够正确地向家长诉说症状,所以往往被大人们忽视。当孩子出现右上腹阵发性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情况,或者平时常有腹胀、厌食等消化道症状时,家长们都应该想到胆结石的可能,及时将孩子送到医院去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儿童胆石症重在预防,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首先,家长要教育孩子饭前、便后都要先洗手,不吃生冷和不干净的食物,以防寄生虫感染。平时鼓励孩子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和粗粮,适量进食动物性脂肪,注意饮食结构、均衡营养。此外,还要让孩子多喝水,多运动,因为多喝水可以增加排尿量,而多运动又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这两种方法都有助于孩子把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如果觉得《孩子生病前的5种信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