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挫折教育有助宝宝健康成长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3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挫折教育有助宝宝健康成长。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顺顺利利的生活,其实适当的挫折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成长是有必要的。但是,在进行挫折教育时要注意适当,避免适得其反。

挫折教育有助孩子成长

长期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评价相对较高,容易在受挫后因为自尊体系受到冲击而产生两种极端反应:一种是可能会从高度自信的状态,进入自我否定的状态,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我们称为“内归因”,在情绪上可能表现焦虑、抑郁、悲伤、委屈等反应;第二种是孩子因为一直在鲜花与掌声中长大,自我感觉良好,当出现挫折与失败时,往往归结到外部环境,我们称为“外归因”,这时他们可能无法接受他人的指责,产生不满、愤怒、怨恨的情绪,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攻击老师、家长或同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有助于以后的人生路。

为了可以进行正确适当的挫折教育,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挫折教育的原则

正确评价孩子。不要随便夸孩子“聪明”、“漂亮”这类孩子自己也无法掌控的词语。告诉孩子,什么是勇敢,并用勇敢肯定他努力的行为。勇敢是个非常好的词语,为孩子正确解读什么是勇敢:你敢吃妈妈给你的漂亮蛋糕,那不叫勇敢,因为你本来就喜欢做这件事;勇敢是害怕失败、不敢做还能去做。

平时孩子有细小的克服都要及时肯定他是个勇敢的人。也可以评价孩子坚持、努力等孩子自己可以掌控的词语。如果夸聪明,孩子一旦遭遇失败,就不知道怎么让自己聪明了。

不轻易代劳。当孩子做一件事没有成功的时候,家长们不能轻易代劳。例如,一个2岁的孩子捡不到正在滚动的球,有些家长看到宝宝不高兴了,就会上前一把抓起小球,递给他。但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会把你给的东西扔掉,因为他要的是自己能捡起来。其实你捡起来给他并不能让他马上转变情绪,反而让他受挫。如果此时你还辩解说:宝宝捡不到,妈妈帮宝宝捡。那么时间久了,他就失去了在困难面前坚持的能力,下次他遇到问题就会习惯性地说,宝宝不会,妈妈帮宝宝做。

不要因为他闹情绪而训斥,把关注点放在事情上。当孩子做不好一件事在那里哭闹,有的家长因为爱子心切,错误地急忙上前动手帮忙;也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为一点小事做不好哭闹就很恼火,觉得孩子胡闹,甚至觉得孩子没出息。这时候一般家长就会大声训斥:你看看你,就这么点事,有什么好哭的!家长总是针对情绪进行指责,没有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负面评价进入孩子的自我评价里,遇到问题就会认定自己没能力处理,总是想办法回避。

不要拿自己孩子跟别人比。孩子天生会对自己感觉良好,不会拿别人的优秀给自己压力,挫折感主要来自于想把事情做成的愿望实现不了的过程,一旦最后做成了,孩子会马上开心起来。而当孩子的无意行为经过家长的有意比较,结果孩子都学会了关注结果。被夸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应该比别人强,遇到别人比自己做得好的时候就接受不了。而孩子做得不如别人好,就会觉得自己做这件事不如别人,从而丧失了做事本身的乐趣。要教会孩子跟自己过去比,告诉孩子现在好不代表以后好,因为每个人学习的时间长短不同,爱好不同。

鼓励孩子做事有始有终。无论我们如何尊重孩子的感受,仍然会有数不清的时候不得不阻止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或让他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对于必要的强迫事件,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好时机。例如画画,孩子可以不喜欢画画、不学习画画,但是当孩子开始画了,那么就应该把一幅画画完。如果孩子画了一半觉得没兴趣继续了,家长要告诉孩子,需要画完它。这里的强迫不是硬生生地把孩子拉回来让他画,而是需要我们给孩子引导,例如告诉孩子,没画完的画就像没吃饱的孩子会哭泣,调动孩子的责任心去坚持。有责任心的孩子更懂得坚持。

虽然,挫折教育有好处,家长也要注意方法哦。

但是对抗挫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在童年时期形成——挫折滋养自信?也能伤害自信?你知道吗,父母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场景小测试

小区里有个儿童乐园,妈妈们都喜欢把宝宝带过来晒晒太阳,做做游戏。最近园子里新添了两个小秋千,立刻吸引了妈妈和宝宝们的注意,大家都围过来。现在请看看你的宝宝属于哪种类型呢?

a. 宝宝抓住绳子,爬了几次,没爬上去,拽着绳子,哇哇大哭

b. 宝宝牵着妈妈的手,在边上观望,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

c. 宝宝抓住绳子,爬了两次,没爬上去,生气地离开了

d. 虽然其他的宝宝都在妈妈的帮助下爬上去玩得很开心,自家宝宝还是不肯上去玩

选择

a——请妈妈们关注a类型

这样的宝宝胆子足够大,具有冒险精神,但是性子比较急,你需要让他明白,遇到挫折闹情绪是不管用的,当然你要花些小心思让他获得成功。

b——请妈妈们关注b类型

这样的宝宝谨慎,有很强的观察和对环境的辨别能力,毫不冲动,但是不够主动。你应该让他知道,他的确能行,他每一步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c——请妈妈们关注c类型

这样的宝宝不喜欢受到太大的外界压力,自我意识比较强,容易坚持也容易放弃。你需要的是耐心,等他恢复心力后再重新回来解决问题。

d——请妈妈们关注d类型

这样的宝宝具有独特的能力,在某些方面他显得比其他宝宝弱,但有些方面一定是很优秀的。请你不要催逼他完成那些特别困难的任务,你应该挖掘他独特的一面。

a 助孩子一臂之力,但有所保留……

陈美,31岁,儿子2岁

“儿子最近特别闹,什么都要自己做,可又因为做不好而大发脾气。我们认为孩子会有这样一个阶段,他需要我们适当的帮助。比如,裤子提不上去,我们会把裤子的一边帮他提上去,另一边留给他来完成。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努力从挫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错误做法:一帮到底

宝宝从0岁开始就在周围环境中选择自我成长。如果成人为了照顾好孩子,或是怕孩子哭闹,就不让宝宝做任何事情,或是直接帮助宝宝达到目的,那就阻断了宝宝通过探索来获得自我发展的道路。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做一些事情失败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做不了,要求成人代劳,自己不会想办法解决,不会在失败后继续尝试。这样的宝宝会没有自信,退缩、无能,没有抗挫折的能力。

正确做法:帮忙只帮一半

真正理解宝宝的成人会克制住自己直接帮助宝宝的冲动,让宝宝有机会尝试其他的解决办法,直到宝宝发出求助信号时,才悄悄地不露声色地帮助宝宝。比如:悄悄把一张凳子挪到他脚下,以便他能爬上去够柜子上的玩具。把扣子塞进扣眼,以便他稍微动动手就能把扣子扣上。完成这一切之后,给宝宝一个拥抱:“哦,亲爱的,你爬上凳子拿到玩具啦!”“天哪,你居然把扣子扣上啦!”

b 唤醒孩子成功的愉悦感

周游,35岁,女儿4岁

“我们做了一个记事本,记录了女儿成长过程中成功的每一步,第一次会走,第一次会叫人,第一次自己吃饭……现在每天我们都跟女儿一起把当天她成功的小事记录下来。我们希望女儿知道她是有能力对付挫折的,她是成功的。”

错误做法:空泛夸奖

千万不要空泛地夸奖宝宝:“你真能干!”“你真了不起!”这会让宝宝感到压力,万一他做不到那就糟糕了,他对自己将会产生负面评价。而有些被夸坏的宝宝则受不得一丁点他认为不好的评价,感到挫败受伤。

还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宝宝有挫折的负面影响,试图保护宝宝,避免宝宝尝试有难度的事情:“你还小,做不了。”“这对你来说太难了!”这样做只能让宝宝产生更大的挫败感,认为自己无能为力,从而害怕挫折和失败。

正确做法:具体表扬

“我发现你比昨天滑得快了1分钟哦!”“你已经把两颗螺丝拧上啦!真不容易啊!”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宝宝从实际成功中获得支持和愉悦,他知道自己付出努力获得了成功,当然他还能做得更好。父母有责任提醒和唤醒宝宝成功的愉悦感。

成功体验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父母应该让宝宝经受挫折的洗礼,懂得努力的价值,不断提醒宝宝,他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能成功。当宝宝再次面对挫折时,就能从过往的成功中获得支持。

c 允许孩子选择放弃

朱晓青,28岁,儿子1岁半

“前几天儿子在试图拉开提包的拉链,试了几次没成功,我帮他抓住一边,让他再试试,他却怎么也不肯了。昨天我发现他又自己去尝试,居然把拉链拉开了。”

错误做法:逼迫宝宝

我们要相信只要是对宝宝自我发展有利的事情,他一定会锲而不舍,一定会不断尝试。宝宝每天遇到的困难,每天受到的挫折要比我们成人多得多。有些家长担心宝宝畏惧困难,就想尽各种办法逼迫或诱使宝宝继续努力,这会让宝宝透支心力,疲惫的他除了大哭之外,可能就再也没办法了。

正确做法:接纳放弃

有些宝宝会发泄自己的情绪:“我永远也不要做这个了!”“这个破烂东西!它是坏的!”请家长保持冷静,宝宝只是发泄而已,你甚至可以搭腔,如果他需要安慰你就抱抱他,等他安静下来,你可以询问他:“刚才我发现你已经拉开一个小缝隙了哦,咱们要不要再把它拉开那么大个口子?”轻松活泼的语调往往能让宝宝愿意再次尝试,如果他仍然拒绝,没关系,那就等下次吧。

不是任何一个困难都能被克服的,当我们的能力暂时无法解决它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勇气和选择,我们可以把精力放在那些适合自己的领域,而不是跟自己的短处较劲。

d 不要人为制造挫折

王岩,36岁,儿子5岁

“我们从来不跟儿子比赛,也不让儿子参加幼儿园或者社会上的那些比赛,只要幼儿园搞什么比赛,我们就找借口不去。我们不希望孩子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而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毕竟每个孩子的特长不一样。”

错误做法:人为制造

有些父母人为地给宝宝制造一些困难和挫折,如送宝宝去参加各种吃苦夏令营,让宝宝参加比赛,要求他获胜。当他失败时,不会帮助他消除不良影响,却认为是他承受不了挫折。这些人为制造的挫折,并不是宝宝发展某种能力所需要的,它会唤醒宝宝对自我能力不良的认知,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它不仅妨碍宝宝解决冲突,并且还让宝宝忽视自己已经具有的能力,产生强大的挫败感。而这个挫败感是没办法通过现有能力解决的,这个结果很糟糕。

正确做法:顺其自然

6岁之前的宝宝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发展规律,他们从环境中选择不同的事物,或是采用不同的方式发展着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并获得不同的能力。环境中自然而然就存在着与他能力相冲突的障碍,一旦他能克服障碍,就能获得所需的发展,这个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家长不要特意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当宝宝的生活中出现困难的时候再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挫折教育有助宝宝健康成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