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家长虚夸易让孩子陷入困惑中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6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家长虚夸易让孩子陷入困惑中。

孩子的成长应当是在不断的自我矫正过程中度过的,如果缺少真实的评价,就会使得孩子走入自我认识的盲区。

父母的虚夸让她陷入困惑之中

13岁的楚蓉快要小学毕业了,她近来总在闹脾气。她拒绝爸爸妈妈翻阅她的书本,拒绝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每当爸爸妈妈有一丝询问的意思,她就会表现得非常烦躁。“我们知道升学考试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常常会安慰她,鼓励她。但是越鼓励,她好像越是听不进去。”楚蓉的妈妈非常担心女儿的情况,她不明白,孩子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如此排斥父母的关心。

临床诊断:没有根基的称赞往往比批评更具有杀伤力

经过深入沟通得知,从小楚蓉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都是最好的评语,无论她做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夸奖她做得好。小时候,楚蓉喜欢在纸上涂鸦,每次随手画出的作品,都会被爸爸妈妈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展出来供一家人欣赏。虽然在绘画班的时候,老师很少表扬楚蓉,但是爸爸妈妈都会在家里弥补课堂上缺失的那份鼓励。好像无论做什么事情,在爸爸妈妈的眼中,楚蓉都是最棒的。因此在楚蓉自己的心目中,她也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

然而,在上学以后,骄傲的她经常会听到同学说自己:“她总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其实她什么都不行。”难道,真的是自己根本就不出色。她带着这个问题去问妈妈,妈妈的回答是:“别听同学瞎说,我家楚蓉就是最棒的。”而在之后的一次考试中,楚蓉发挥的不好,名次比较靠后。在咨询室里,楚蓉哭着说:“我根本就不是最好的,我再也不相信爸爸妈妈了。”

过度的鼓励,容易导致孩子自我膨胀

家长的态度、评语就像是摆在孩子面前的一面镜子,孩子总是通过这面镜子来认识自己,形成“我是谁”这样的心理概念。因此镜子反映出的内容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极为重要。

楚蓉的自我概念建立在爸爸妈妈不断的鼓励之中,因为总是受到夸奖,所以楚蓉始终以为自己就是那个最棒的孩子。父母的这种鼓励就像是在孩子的面前立起了一面凸透镜,而楚蓉则像是一只站在凸透镜前的小猫,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只老虎。以往,当遇到失败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会帮她归因于外在条件,所以楚蓉的自我界定始终没有发生改变,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她都会认定凸透镜中的人就是自己。但是,她从来不知道,自我的真相是什么。而一旦她发现真实的自我与爸爸妈妈告诉她的那个我有很大的差别时,这个结论对她的打击将会是难以承受的。

没有根基的夸奖,让父母失去权威

每个人的自我概念都是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之上,而这个他人不仅仅是指爸爸、妈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之外成员的评价将会越来越重要。由于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本身就会因为标准不同而导致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情的评价产生很大的差异。所以父母的评价性语言与来自外界的评价性语言越是具有一致性,孩子就越会相信自己的父母,而一旦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与外界差异过大,孩子的心中就会画出一个问号。而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称赞缺少依据性,甚至有些敷衍,他们对父母的信任感必然就会有所下降,甚至影响到亲子之间的关系。

育儿建议:坦诚以待,帮助孩子建立可延续的自我认同

孩子是很容易接受妈妈的评价的,妈妈客观、全面的评价能使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能够用积极乐观、不骄不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走出鼓励的误区,给孩子客观具体的评价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需要不断的鼓励与夸奖,结果导致不敢批评孩子,甚至不敢说实话。其实,孩子的成长应当是在不断的自我矫正过程中度过的,如果缺少真实的评价,就会使得孩子走入自我认识的盲区。

作为家长,在像孩子反馈意见的时候,应该采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能够接受的方式,指出孩子应当改进之处。例如,当楚蓉的绘画作品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家长所作的不应该是一味地弥补夸奖缺失,而是应当以“我们一起看一看,如何让这幅图画变得更美……”等方式,指导孩子的绘画技艺,提升孩子的绘画感觉。

同时家长在赏识孩子的时候,应该具体描述孩子的什么行为得到了赏识。因为孩子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很具体,因此父母要善用建设性的赞美,少用评价式赞美。比如,孩子画了一幅好画,父母要避免用评价式的言语:“啊,画得好美,你真是一个小画家!” 这种评价比较极端,会让孩子养成对高期望评价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像蓁蓁妈妈就会很具体地赞美:“宝贝,你的颜色用的很好,蓝色和红色混在一起的颜色太美啦。”她会具体描述蓁蓁在主题、构图、色彩、创新等方面的长处,这种客观的赞美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里,自己在哪一方面还要发扬光大。孩子得到的不仅是赞美和激励,还提高了认知水平,得到了具体的指导。因此,对于孩子来说,描述事实远胜于空洞的赞美。

注意区分鼓励和称赞的区别,给孩子最真诚地鼓励

很多的父母认为他们称赞孩子就是鼓励孩子,他们没有认清称赞可以是鼓励,但是不等于鼓励。表面看来,称赞和鼓励是在相同的过程中产生的。这是因为称赞和鼓励二者都注重再积极的行为。其实,称赞是鼓励的一种,是以竞争为基础,获胜者才能得到,是有最好的意思。事实上。父母亲再称赞孩子时的心态是:如果你做我认为好的事情,你将会从我这里得到承认和重视(有价值)作为奖赏——称赞是想用外在的建立来激励孩子。但是鼓励是对孩子的努力和改进而言,不管这努力和改进多么微小都可加以鼓励。圆圆想参加手工比赛,每天都在认真地练习。她对妈妈说:“妈妈我可能不行,铮铮剪的小兔子可好看了,我一定赛不上。”圆圆的妈妈对圆圆说:“我记得,前两天你剪出来的图画还没有这么漂亮,宝贝,你已经进步很多了。”妈妈的鼓励让圆圆很开心,也更有信心了。

同时,鼓励使用的时机也是有区别的。鼓励是在孩子表现低落的时候也给予,孩子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或者当他们面对失败时,父母也可加以鼓励。但是称赞就不能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称赞和惩罚一样,是控制的方法。

Tips:称赞时候等于鼓励,可视以下情况而定:

父母的目的:如果你真诚的意愿视鼓励,而不是要控制他,你的赞美就是鼓励。

孩子的目标:如果孩子寻求称赞是为了要大人注意他,那么赞美反而会把孩子教成没有主见、具有依赖性。如果孩子倾向于追求权力或报复,赞美反而会使他们挫折不安,原因使他们心中想要做的使反抗和摆平。

孩子接受赞美的方式:如果孩子对这个称赞本来就没有期盼或要求,那么这个赞美就是鼓励。

鼓励孩子的时候,不要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上价值判断。很多的时候我们用使用积极的判断和积极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显示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见,而不是帮助孩子相信自己。

编辑推荐:

父母夸奖孩子有大学问

到底该不该夸孩子漂亮?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

专家指出性教育可分为幼童阶段(0—6岁)、童年阶段(7—10岁)和少年阶段(11—14岁)。应该来说,孩子到了3岁时应该对自己的性别有明确的认识,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3—7岁是性角色意识的重要培养阶段,孩子会从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进一步加深对性别、性角色的认识。7岁之前的性教育,父母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教师。因此,一旦孩子无法从父母处得到帮助,便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幼童阶段(0—6岁)

困惑1:小俊三岁了,长得聪明可爱,大家都很喜欢他。可是有一天,小俊却问妈妈:“妈妈妈妈,外婆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这是真的吗?”小俊的妈妈很尴尬,一边哄着他一边说:“你啊,外婆说得没错,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等你以后结婚了再告诉你。”

困惑2:5岁的玲玲刚上幼儿园,这天爸爸把她从幼儿园里接回来时,发现她闷闷不乐的。“爸爸,为什么上厕所时,有的小朋友要站着,我们却要蹲着呢?我偷偷地看了看小明,可是我们好像长得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啊?”“以后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还有,以后上厕所要专心点,去看别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童年阶段(7—10岁)

困惑3:8岁的亮亮平常喜欢和邻居小朋友婷婷玩“过家家”。这天,两人玩着玩着,亮亮就对婷婷说:“你是我老婆”,接着便像模像样地拉着婷婷入“洞房”了。躺在床上两人也不知道做什么,亮亮突然凑上去吻了婷婷一下。没想到婷婷立即就哭着跑出去告诉了亮亮妈妈,说亮亮欺负她。结果,亮亮被妈妈赏了个耳光。

困惑4:四年级的小迪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男女搂在一起亲嘴。可每次他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时,只要一出现两人拥抱的情景,妈妈就会把他的眼睛捂起来,甚至干脆借故支开他。他问妈妈为什么不让他看,妈妈总是吓唬他:“接下去会很恐怖的,怕你看了害怕。”“可是我一个人看的时候觉得满好玩的,一点都不可怕啊。”小迪心里有些不解。

少年阶段(11—14岁)

困惑5:11岁的莉莉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和朝夕相处的男孩子,在身体外部截然不同了。为此,她感到惶恐不安甚至害羞,但又不敢问父母。尤其在男同学面前,她不敢抬头,不敢直视对方,不敢挺胸,连说话也支支吾吾,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她偷偷用穿紧身衣、束胸的办法,掩饰胸部的变化。有时候,还刻意在服饰、发型、言谈、举止等方面,扮成一个“假小子”。

困惑6:阿杰上了初一,可最近他却觉得有点不对劲——原本清脆的声音像是变得浑厚了,而且早上起来的时候裤子上总有些粘乎乎的东西。“我是不是病了?为什么像换了个人似的?”男生们在一起的时候悄悄议论,说这表示阿杰开始发育了。可是发育是什么?会有些什么变化?每次阿杰问爸爸时,爸爸总是说:“你已经是男子汉了,到时候你自然会明白的。”

困惑7:佳佳上体育课时突然感觉不舒服,在几位女同学的帮助下来到卫生室。医生检查后发现佳佳正不停地流血,忙告诉她这是月经来了,还说这是正常的现象,说明她已经告别童年,长大成人了。但佳佳见到这么多经血却感觉非常恐怖和厌恶:“这样一直流血,人不要死了吗?”

其他阶段(15-18岁)

困惑8:初三的阳阳发现自己对女生有了莫名的好奇,其他男生也有这种感觉。于是,大家开始四处收集带有色情内容的漫画和杂志,并偷偷地交流起来,开始有了模糊的了解。一次无意中听说外面有人兜售黄盘,阳阳便去买了一些,但还没找到机会看就被妈妈发现了。妈妈不仅没收了碟片,还把他狠狠教训了一顿。但阳阳的脑子里始终想着那些没有看过的碟片。

困惑9:阿华无意中从父母的抽屉中发现一只安全套,觉得好玩就带到学校给朋友看。有人提议将它当作气球吹,结果发现效果不错。“反正我们不知道有什么用处,拿来吹着玩倒是不错。”不少同学回家后就问父母有没有安全套,谁知却被痛骂一顿。终于有眼尖的同学发现外面厕所门口的自动贩卖机里有卖,很快,里面的安全套就被男生们全买完了。

困惑10:高一的东东和同学小洁谈起了恋爱,可对爱情懵懵懂懂的两人都不知道谈恋爱应该是什么样子,两性之间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一天,东东吻了小洁,但接吻之后,两人便后怕起来,“我这样会不会怀孕呢?”小洁惴惴不安,“应该不会吧,我也不太清楚,”东东对此并不确定。从此以后,小洁总担心自己会怀孕,一有身体不适,便以为自己怀孕了,背着思想包袱,从此成绩一落千丈。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家长虚夸易让孩子陷入困惑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