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环境变化引起焦虑 如何让宝宝勇敢面对“变化”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3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良好的早期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也是极有帮助的,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小编接下来分享环境变化引起焦虑 如何让宝宝勇敢面对“变化”,早教小知识需要慢慢累积~

父母们如何正确调整宝宝的一些心理变化,对于其日后的生活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生活中始终充满了各种变化。因此,当宝宝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千万别只是一味地简单让孩子去适应,还应适当帮助他们,慢慢适应这一变化。

环境变化1:父母出差

宝宝的症状:哭闹不止、任性不听话。宝宝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显得非常焦虑,以至于突然哭闹不止,任性不听话。在父母中的一人出差前,他们会变得不愿离开他们、不肯独睡、不愿上学,怕爸爸或妈妈一去不复返。

在爸爸或妈妈离开时则会出现焦虑、抑郁、悲伤、退缩等情况,有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这些都是由于儿童与亲人离别而引起的严重焦虑反应,一般在学龄前比较明显。

建议:首先应在出差前与孩子进行一次长谈取得他的理解。父母向宝宝说明,爸爸或妈妈出差只是由于工作需要,并不是代表不喜欢宝宝了,而且出差也并不表示去了就不回来了。

其次,父母出差后应保证每天给孩子打一通电话,表示自己非常想念他,期待早日回来。同时也可询问孩子今天发生的事情,拉近二人之间的距离。

对于宝宝在爸爸或妈妈出差期间的哭闹行为,另一位家长则要注意不要采取单一的冷处理,而是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一直哭闹,是否自己忽略了什么。

例如妈妈原本一直在宝宝睡觉前讲故事给他听,但现在妈妈出差了,就没人给他讲故事了,对此,爸爸要承担起讲故事的责任。此外,当家长出差回来后,要记得给孩子带礼物,表示爸爸或妈妈一直都在关心着宝宝。出差后带回的礼物,可以令孩子觉得爸爸或妈妈出差也是有惊喜的。

环境变化2:搬家、转学远离好友

宝宝的症状:情绪低落、话少不愿与人交流。宝宝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有时还会达到异常程度。他们会对新的环境和陌生人产生持续的或反复的害怕、紧张不安、回避和退缩行为。由于搬家、转学等原因,宝宝离开了他原本熟悉的环境和要好的伙伴,来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

那里的小朋友早已互相熟悉并一起玩耍,而宝宝自己则像个局外人一样,这在他心理上肯定会造成影响,直接反应便是不愿意上学、情绪低落,喜欢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想出去玩。

建议:父母应及时发现宝宝的心理变化。在孩子抵触情绪最强烈的时候,不要勉强宝宝,让他先尽情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以各种外界的能引起宝宝兴趣的事物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慢慢引导他参加各种户外或集体活动。若宝宝出现胆怯心理,家长可陪同孩子一起参与玩耍,并将宝宝主动介绍给其他的孩子。

成长的麻烦时段,怎么帮他度过

孩子们要么过分淘气,要么过于安静,或者突然变得容易发脾气,爱上了“无理取闹”。本来熟悉的孩子忽然变成了一个未知世界,让爸爸妈妈紧皱眉头,不知道自己的宝贝到底为什么?想什么?要什么?


男孩女孩的野蛮动机不同

你是否有感于男孩温顺、女孩霸道的趋势?尤其当它与“阴盛阳衰”的时髦论调正好吻合时,你更加确信这个判断的正确性。


季节转换,父母应警惕儿童“心理感冒”

患有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儿童,通常在每年的10-12月开始出现一系列抑郁症状,持续至次年的3-5月,然后自行消失或缓解。据研究,患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儿童主要是因人体的生物化学物质受光影响所致。

分不分

中西方文化有不同

一名在国外生活了10多年的妈妈说,宝宝一出生她就准备了婴儿床让他单独睡觉。遇上宝宝有哭闹的状况,就和他说说话,安抚他的情绪,但不会去抱他,久而久之,宝宝就不害怕一个人睡觉了,独立的个性也得到了培养。

但现场的大部分家长还是认为,就东方的传统文化而言,孩子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和父母一起睡觉所带来的安全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基础,也是孩子人格形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分床

孩子未必不独立

不和大人分床睡觉的孩子,是不是就不独立了?专家认为,是否分床睡对孩子独立性格的培养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更多的是取决于父母亲的育儿态度。崇尚独立性的家长鼓励孩子自食其力,通过分床睡培养他的自理能力,而崇尚依恋关系的家长则更希望这个过程可以循序渐进。

现场就有一名家长对专家的观点表示赞同。他的孩子在上学前都是和父母同床睡的,平时夫妻俩宁愿放弃晚上的工作,多回家给孩子讲故事,陪其散步,现在孩子的性格活泼开朗,可以自己洗澡,还能帮家人盛饭、端菜、收拾碗筷,独立自主能力一点都不比从小和父母分床睡的孩子差。

分开睡

家长一起“断奶”

毛美娟指出,孩子在3岁以前属于心理学上说的依恋期,3岁以后孩子开始逐渐社会化的过程。这个时期,如果条件允许,是实行分床睡的最佳时间。从性心理学来说,父母的亲密关系是孩子不能介入的,如果孩子一直介入其中,对孩子的发展或多或少有点影响。

但有时孩子到了七八岁依旧和父母同床睡,不一定是孩子不肯分,也可能是大人舍不得。徐浙宁提醒,父母和孩子是否分床睡其实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有时反而是妈妈觉得孩子需要照顾而不愿意分床睡,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爸爸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帮助母亲和孩子实现心理上的“断奶”。

如何让孩子接受分床睡,这些小妙招您不妨一学:

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玩具或是小枕头,这样即使不和爸爸妈妈同床睡,孩子也能有安全感。

让孩子一同参与到选购家具、布置房间的过程中,使他感觉到自己是这个房间的小主人,喜欢上这个新的环境。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环境变化引起焦虑 如何让宝宝勇敢面对“变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