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四成孩子隔代养 观念老旧令人忧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6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四成孩子隔代养,观念老旧令人忧。

推荐阅读: 体罚孩子是极端的教育方式

调查显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多

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很多金华年轻父母们依然一头雾水,有的也不是很重视。早教到底有多重要?金华早教专家“Lili”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婴幼儿时期,就如浇铸水泥,只有在水泥没干前施工才行,那时的水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想怎么塑造就怎么塑造,但到了水泥干了之后,再想改变就难了。

前不久,金华健儿早期教育研究所育婴师培训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全体学员在亲身体验育婴工作的同时,对婴儿家庭进行一次早教专题调查。这项实习作业,实践、调查进行了一个多月。育婴师学员们对金华全市148户0~3岁孩子的家庭进行了走访。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庭早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四成孩子隔代养 观念老旧令人忧

80后的小薇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因为夫妻两人工作都忙,她把孩子扔给自己的父母了事。至于带得怎么样?她很自信,我爸妈能把我教育得好,一定也能把我女儿教育好,至于如何教,她没有太多时间关注。还有的家长,有时间教育孩子,但不知道该怎么教,多是听有经验的老人,自己没个主意。

从学员的调查报告来看,大致有40%左右的孩子是由祖辈带养,是隔代养一族,欠缺早教的问题较为突出。育婴师小涵曾碰到一个家庭:“带孩子的爷爷,居然不会写自己名字,如何教育孩子?”早教专家指出,老人除了固执、遵循经验,观念通常很难更新。

从学员收到的信息可知,认为早期教育很重要的,占了受访家庭总数的98.6%,只有两户家庭认为不必进行早教。但问起父母怎么进行早期教育?回答却是五花八门。

有11个家庭认为,早教就是让宝宝早点认字、算术;有18个家庭认为,早教就是给孩子报各种早教班;有23个家庭认为,早教就是让孩子多玩点,多快乐点;有33个家庭认为,早教就是让宝宝多听音乐、多讲话;有30个家庭认为,早教就是尽量给孩子买各种玩具;有27个家庭认为,早教就是给孩子念唐诗宋词、三字经、千字文;有4个家庭认为早教就是顺其自然,吃饱穿暖保证营养。

148户家庭中,有116户家庭不知早教为何物,约占78%。“气温零摄氏度以上,给孩子穿6件衣服,三条裤子,其中一条是棉裤。”一位育婴师遭遇这样一位家长。早教中,科学的穿衣应该是让孩子的衣服比成人略少一点,因为孩子好动,热量大,需要散热。曾有家长不明白,出现一孩子被活活捂死的惨例。

LIli解读:部分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能正确理解早教科学内含的家庭非常少。大家都认为早教就是教孩子,Lili回忆自己曾与一位家长的一段对话:“我的孩子两个月大了,怎样进行早教?”“你可以去健儿育婴大课堂学习。”“有没有针对孩子的课程?”“健儿育婴大课堂就是针对孩子的。”“妈妈学什么呀?我送到你这儿来,你帮我教不就行了?”

“‘那好,我到时抱来请你教。’这样的话,我听到过多次,哭笑不得。”Lili说。那么,正确的家庭早教观念是什么呢?Lili指出:真正的早教是贯串于一日生活中的。0~3岁的教育是亲子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是学堂,父母是老师,只有妈妈学会早教,学会科学育儿的本领,才能真正实施早教。

专业机构缺乏,家长无奈“自学成才”

从本次调查可知,问及“您知道早教中心吗?”100%的家长都知道,其中有18个家庭还给宝宝报了早教课。问及“你知道育婴师吗?”有72个人不知道,占48.7%,考虑到被调查者均为育婴师学员的亲友的因素,不知道育婴师的人会远远超过这个比例。而在知道育婴师的家庭中,对育婴师的了解也非常片面,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育婴师是从事早教的专业人员,而是将育婴师当做保姆、月嫂。

Lili表示,由于金华的育婴师培训才刚刚起步,金华的育婴师还不多,所以人们不了解育婴师,对育婴师有误解是很自然的。

父母“是否应当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受访的父母当中,100%认为“应该”,但问及“如何学习”,一些人表示,无处可学。大多数人都是从书刊、网络、光盘中了解育儿知识,没有受访者提到参加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

Lili分析说,“无处可学”的现状确实存在。事实上,目前金华这类帮助父母学习科学育儿的专业机构几乎为零,家长想找也无处可找。而金华有众多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以培养孩子的能力为主。至于健儿早期教育研究所,暂时也只能承担国家育婴师的培训和少量准妈妈的培训,无法满足所有家长的学习要求。辅导家长学习育儿知识的任务,只能由育婴师来承担。

知道学习育儿知识重要,却不知趁早。育儿知识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才合适?

受访者的回答莫衷一是,有认为应当从结婚开始学,持这种观点的只有12人,认为从怀孕开始学的有10人,认为从宝宝出生再开始学的居然有79人,还有认为应该从宝宝会说话后再学,认为宝宝连话也不会说根本无法教育,到那时再学也不迟。

Lili表示,最好是结婚后就开始学,应当在孕前学。胎教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这种学习。

教养孩子是父母两个人的事情,如果只由单方面负担全责,势必十分辛苦。因此,如果父亲因为公忙或是必须长年不在家,由母亲一人担负教养的职责时,当父亲的也要对教养孩子的事表示关切,切不可置身事外,站在一个判断或是挑剔的立场,嫌妻子未能把孩子调教好,否则,妻子在辛劳之余又得不到丈夫的体谅,情绪一定相当恶劣,自然的,孩子也会受到牵连,快乐不起来。

即使是父母双方都参与了教养孩子的责任,两个人因为个性不同,想法难免有所差异。除非经过相当的沟通,否则在孩子教育上很难有完全一致的作法,甚至常常为了孩子的教养问题争吵。

生活中,当一方管教孩子时,另一方最好能够加以支持配合,如果对对方的作法不同意时,也要在当时保持沉默,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表示相反意见或给孩子一个不同的指令,免得使对方下不了台,孩子也会陷入两难当中。最好在事情过后,孩子不在身边时,再行讨论一番。讨论时,要避免指责对方,不要说:“今天你为什么那么凶!”应改以表达自,己感受的说法,如:“看到你骂小明,我的心里有点难过……。”“今天你骂了小明,我有一点不放心他,因为……。”指责的态度容易激怒对方,引起反击,便容易陷入争吵。表达自己的感受则是开放自己的心胸,使对方了解而非以应战的情势相对,这样才能进入对孩子真正有益的交谈。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不难发现我们对教养孩子的看法,往往与自己的童年经验或成长历程有关。夫妇双方不妨从这一方面相互了解对方与自己不同的看法是有其背景的不同不一定不好,不必辩论谁对谁错。

夫妇间要能够接受彼此有些不同的思想存在,但是在培育孩子的行为上,则要尽景求取一致。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要训练孩子自动吃饭,改掉喜欢吃零食的坏习惯时,首先两个人要取得一致的态度。好比说,两个人可以商量好,利用两周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学着吃饭,同时协议:一、不喂食。二、饭前两小时内不给零食。三、只要孩子自己吃饭,立刻给予口头称赞。夫妇并且约好两周之后评估效果,再决定下一步的作法。只有双方在具体教养方针上商讨对策,而不强行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教育哲学,教养孩子才不致流于空泛,同时,双方也才不容易产生摩擦。

父母两人,一男一女,在性别上可以发挥互补的效用。例如:儿子喜欢体能活动时,也许爸爸较有体力陪他运动,女儿有兴趣学习手工时,妈妈则能发挥女性的纤细来指导她。如果母亲容易心软,无法坚守应有的原则时,可以商请比较坚定的先生来帮助,树立适度的权威。夫妇俩人也要利用彼此不同的个性和爱好,取长补短。有一家夫妻,太太性情急躁,丈夫却心细如丝,耐性十足,太太指导孩子作功课时,母子经常发生冲突,于是改由先生负责检查作业和指导功课,那位妻子擅于说故事,于是由太太负责讲故事领孩子睡觉。现代家庭里,夫妇两人的角色要有弹性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教养子女更需要将两人的长处发挥出来,好让孩子接触到父母双方的特长,吸取更多的优点。

管孩子时,大人难免有觉得恼火或失意的时候。这时,夫妇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疏导、相互鼓励打气尤其重要,孩子是双方彼此共有的,对孩子失望不满时,没有谁能比另一方更能分担忧愁的了,与其相互责备,还不如多加体谅,倾听他的不愉快。也惟有帮助对方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才能理智地去处理问题。

孩子可以是夫妇争执的来源,也可能是导致夫妇更为亲密的助力,这全看两人如何协调沟通。如果两人为了孩子的事情经常争吵,孩子心中会困惑、愧疚,因为他知道父母的争吵是因他而起。父母在教养孩子上若能协调良好,孩子才能在一致的教养方针中得到安全感。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四成孩子隔代养 观念老旧令人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