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父母该不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8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很多父母们不重视早教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啊~社会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要从小抓起的,小编下面分享父母该不该给孩子物质奖励?,赶紧了解了解吧!

为了让孩子能够达到父母期望的某种目标,父母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他们经常会许诺孩子“如果期末考试分数排名班级前十名,爸爸奖励你一部新款手机、妈妈带你去欧洲旅游……”相信这个假期会有不少家长忙着兑现对孩子的“许诺”。

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自己做出的“许诺”无法兑现。数位家长讲述他们“许诺”之后的困扰。究竟应不应该给予孩子物质奖励、如何奖励等问题正在成为家长询问的又一焦点话题。

家长对孩子要言而有信

小茹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非常希望家里有台电脑,于是和爸爸约定,只要期末考能得95分以上,家里就给她买台电脑。小茹告诉笔者:“这次期末考我得了100分,爸爸真的带我去了电脑城,我们买回了一台5000多元的电脑,爸爸讲话言而有信。我也答应爸爸,平时只在周末的时候玩一两个小时的电脑。”

采访中,家长王先生告诉笔者:“儿子小鹤上五年级,一直希望有一部手机,我总觉得孩子还小,学校离家又不远,所以一直没满足他的要求。这学期,孩子又提起希望拥有一部手机,于是,我对他说:‘只要你期末考试成绩排名班级前十名,就奖励你一部手机。’期末成绩单发下来了,小鹤的成绩进入了班级前五名。为了‘兑现’我许下的诺言,一放暑假,我就带儿子去买了一部手机。”

家长对孩子要慎许诺言

家长王女士是某私企的高级工程师,她说:“女儿小媛学习成绩虽然排在班级前列,但常常因为一些粗心的错误影响成绩。为了激励女儿改掉毛病,我提出如果能克服粗心的毛病,在期末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个暑假就带你去欧洲旅游。考试复习阶段,女儿粗心大意的毛病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期末考中取得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但是,因为我腾不出假期,致使陪女儿欧洲游的承诺落空。女儿从我说出承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期盼着这个诺言能够成为现实。我不知道,女儿的内心深处是怎么想的,我有时担心,这个没有兑现的诺言会不会颠覆女儿对我的信任和尊敬。”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示一些家长,一诺千金是爱和关怀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某些父母对孩子的承诺“缩水”,或者有些家长因为一些意外无法对自己的承诺兑现时,一定要对孩子解释原因,讲清道理,直接向孩子道歉。

履行诺言才能树立威信

家长章爸爸是本市一所医院的外科医生,他告诉笔者:“这学期,儿子的学习成绩进入了年级前十名,我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给他买了一部他想要的山地车。每当家里有客人来,孩子都会很自豪地告诉客人,这是自己的‘奖品’。我认为物质奖励应有度,家长平时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想尽办法做到。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高兴,常常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说完后又立刻忘记,这样会在无意中伤害孩子。要知道父母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家长履行诺言,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能维护作为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又教育孩子学会诚信。”

老师:莫将奖励变成交易

本市某重点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告诉笔者:“许诺是奖励的一种方法,能对孩子起鼓劲、促进和教育的作用,但许诺的分寸如果掌握不好会适得其反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慎许诺言。

孩子如果考出理想的分数,家长给予一定奖励无可厚非,但如今的奖励已经变味,就像是交易。时下,很多家长把它当成刺激孩子学习的唯一手段,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得到奖励才学习的。”

专家:放弃奖励给予激励

一个人除物质需求外,还有被人尊重、被人爱、被社会认可、被人理解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家长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例如:当孩子开始学走路的时候,绝不会有家长对孩子说:“孩子,如果你现在能走上十步不摔倒,我给你十元钱。”这个时候,每位家长都会无条件地为孩子高呼“加油”,拍手叫好,这时每位家长都是优秀的激励大师。然而孩子长大了,家长却忘记了为孩子喊“加油”,为孩子拍手叫好了。

相关专家提醒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激励方式,不要单纯在物质方面进行刺激,精神方面的鼓励更应受到重视。精神激励孩子的方法有语言和行为两种,低层次上的激励是语言,高层次的激励则是行为上的表达。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就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树立高尚的学习目的,向着更高的思想境界看齐,使孩子的学习经常有一股动力,有一种向上的鞭策力。如果非要给孩子买点什么物质的东西,最好是一两本新书或其他学习用具之类,不要让孩子单纯地将物质因素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

向南一向不喜欢婆婆对自已的生活说三道四。前段时间,婆婆过来给五岁的孙子过生日,看到向南夫妇举止亲密,她脸拉得老长,还专门把向南叫到房间里训话:“孩子一天天长大,懂事了,你们夫妻也该收敛收敛,别总在孩子面前搂搂抱抱的。

你们这样又亲又抱,回头孩子跟你们学,和幼儿园的小女孩也又亲又抱,我看你们怎么办?”向南虽然嘴上称是,但心里有些不服气:“在西方,夫妻当着孩子的面拥抱亲吻很正常。这都什么时代了,还那么老土!”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向南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那天晚饭老公多喝了几杯,刚刚躺下,就不安分起来。

正当两人缠绵之时,儿子突然闯了进来:“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怎么不开灯?” 向南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浑身瘫软地倒在床上。幸亏老公比较镇定,穿上衣服,把儿子抱了出去。原来儿子起来上厕所,听到父母房里的声音,就觉得不对劲,想过来看看究竟。从那以后,向南再也没有当着儿子的面与老公亲热过,她甚至觉得,那样做很丢人。

适度亲热有益无害

该不该当着孩子的面亲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理解,尺度也不尽相同。不过,所有走入极端的做法似乎都有不太妥当。比如要求家庭成员在家时穿戴整齐,除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动作,夫妻间绝对要像朋友一样以礼相对。家是一个休憩的场所,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充分享受亲情。如果那样做,只会让家庭生活变得刻板而没有生气。

另一种做法——夫妻在孩子面前过度亲昵、开一些出格的玩笑,却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显然也是不对的。其实,大人在孩子面前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每个成员都能从这些亲密举动中,感受到温暖、亲切和自然。

夫妻之间经常拥抱和亲吻,能让孩子知道,他的父母是真心相爱的。父母之间表现出来的爱意和深情,以及父母之间的亲密程度,将会成为孩子情感及爱的重要课堂,成为他们成年后对待情感与亲密度的有益参照系。 与此同时,孩子还可以体会到,感情在亲密的性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会明白,“性”并不仅仅意味着生殖满足。更为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则地表达爱意,有助于孩子正确理解每天从电视节目、电影和网络游戏中接触到的情色和暴力内容。

不过,夫妻亲密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也许孩子对你们的亲热行为并不“感冒”,他们还是自顾玩着自己的玩具;但是,也有可能你的孩子也因此吃醋,觉得父母忽视了自己的存在。这时,你要把孩子抱过来,加入你们的亲热行列。父母上班前,宝贝上幼儿园前,以家人的一个拥抱或亲吻作为一天工作、学习的开始,这样的家庭仪式,会让家庭成员内心流淌出幸福的暖流。

接触成人亲热 孩子会不会学坏?

“那么小的孩子,让他每天接触成人之间的拥抱、亲吻,会不会学坏?”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理解不了父母之间的情怀,过早让孩子接触势必造成其生理上的早熟,认为在小一些的孩子面前更应该避讳。其实,孩子越小,越能自然地接受父母的亲密举动,越不容易产生惊奇、不理解、难为情等表现。幼儿的心理很单纯,在他们眼里,父母亲热只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夫妻亲热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相爱的,只有两个相爱的人才可以拥抱、接吻,不是和什么人都可以随便做的;而且,拥抱、接吻是大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小朋友不可以这样做;不过,你可以跟自已喜欢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拉拉手、说悄悄话表示友好。

夫妻之间得体、自然的亲密行为,可以让孩子在幼小的心里埋下“爸爸妈妈是相爱的,所以才会拥抱、亲吻”的种子,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性观念。如果父母很少在孩子幼儿期表现亲密行为,却在孩子上小学或中学后表现得更加亲密,或是被孩子偷窥到夫妻间的亲密行为,此时孩子已经接受了一些从社会上了解到的性观念,反倒更容易形成不正确的认识,产生好奇、害羞,甚至厌恶的心理。

夫妻亲热守住禁区

并不是夫妻间所有的亲密行为都对孩子有益。夫妻间一些露骨的情话,不雅的动作,尤其是夫妻性生活,一定要避开孩子。孩子4~5岁的时候,就应该鼓励他自己睡了。睡觉之前,不要让孩子做激烈的运动、喝太多水或情绪处亢奋状态。父母在休息之前,最好再确认一下孩子是不是已经睡熟。

如果不小心遇到向南那样的情况,也不必太在意,平静、坦诚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告诉他这是夫妻之间表达爱意的一种行为,小朋友不能模仿,否则会生病的。并告诉他,下次如果我们卧室的门关着,进卧室前应该先敲一下门,这样的孩子才更有礼貌。

这样回答,既给孩子进行了必要的性教育,又不给孩子带来不良暗示。要知道,这个时候你越紧张、表现越过激,越容易使孩子把它和不好的事联系在一起。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父母该不该给孩子物质奖励》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