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高血压病人易犯的误区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5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高血压是常见的疾病之一,生活中不得不了解一下有关高血压的小常识,小编下面为大家分享高血压病人易犯的误区。

1高血压病人易犯的误区

不少高血压患者出现了血压波动,甚至有的在气候突然变化时,发生了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

据门诊观察,不少高血压患者常常会走进以下三个误区。一是以症状代替血压。许多高血压患者只相信自我感觉,如没有头重、头晕等不适症状,就不去作血压检测。其实,血压高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症状,甚至发生中风时也不一定有感觉。二是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就凭自己的经验乱吃药,甚至随意加大药量。三是自以为长期吃一种药不好,自作主张更换药品。这两种情况均易造成血压失控或血压降得太低而诱发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

高血压患者除了要避免疲劳、要生活有规律、要注意平衡饮食、要适当运动外,还应注意两件事。

一是要自己测量血压。有条件的在早上服药前和下午2-3时各测一次。

二是一旦发生血压异常,应请专科医生调整药物,不要随意增减。这里需要特别关照的是,长效降压药的起效较慢,有的要一个月才起效,因此刚开始服此类药物的患者千万不要性急,有问题,应找医生解决,不要自行换药,出现头痛、头胀等副作用时,也应找医生解决.

2老年人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误区

目前,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用药滥、杂、乱等不科学行为十分普遍。

多头开药。

一般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同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他们四处求医,在治疗各种慢性疾患的同时多兼顾开一两种降血压药,多数患者同时服用两种以上降压药,有的多达十几种,无形中加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重复用药。

不少降压药是一药多名,甲医生与乙医生开的药尽管药名不同,但是同为一种药,患者并不知晓,长期同时服用,等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从而加大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擅自用药。

有的人认为“久病自成医”;,凭着感觉自行增减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常常导致血压骤然变化甚至引发反跳性高血压及心绞痛等严重后果。

老年人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受高血压病性质、程度和伴随疾病及自身的生理变化等诸多因素制约,切忌随意和盲从。科学的态度是在指定的医疗单位定点就诊,并随身携带病历,严格遵从医嘱。药物选择要充分考虑到药物副作用,在发挥降压效果的同时要设法把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减低到最小程度。单药使用一般宜采取阶梯治疗,逐步增量,逐步降压。老年人的血压维持在比正常值高一点是合理的,随意增减药量,骤然升降血压是很危险的。一般地说联合用药效果要好于单一用药。但联合用药也应分阶段进行,先单一用药,再逐步增加品种联合治疗,以使药效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使各单药的副作用相互抵消,从而获得理想的降压效果。

3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五个误区

误区一明知有病,不愿吃药。有些病人虽然已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但自觉没有什么特别难受的症状,或对吃药感到厌烦,或担心吃药上瘾,或担心药物会有副作用而拒绝服用降压药。这些人的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久而久之,势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夏主任说,控制血压的目的是保护靶器官,防止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病。对于血压在150/90mmHg左右轻度的血压偏高患者可以先不吃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进行调控,如果观察3—6个月血压控制不好,就必须用药物控制。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副作用是可逆的、轻微的,只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应该是安全的,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要害怕药物治疗。

误区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许多高血压患者只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时才服降压药,还有的患者测量血压不高就不吃药,等到血压升高后再服药,其实,这些作法都是很不科学的。降压药吃吃停停,会引起血压忽高忽低,上下波动。有研究证实,血压经常波动对人体危害很大,甚至比轻、中度高血压的危害还要大。高血压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尚没有任何办法和任何一种药物能从根本上治愈高血压,需要终生用药物控制。目标血压达到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按有效的维持量长期服用,切忌自觉症状良好后便突然停药。

误区三跟着别人的经验用药。门诊上经常看到一家多人都有高血压,吃一样的药,结果有的血压控制较好,而有的控制不好。有的高血压病人不到医院去看医生,而是根据别人的经验自己到药店买降压药。其实,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因年龄不同、自身高危因素不同、合并性疾病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也各不相同。目前的各种降压药品种很多,各种药的性能也各不相同,因此,高血压病人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如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的,应首选钙通道拮抗剂;合并有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或尿蛋白的,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洛汀新或安搏维等;合并有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的应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夏主任说,高血压病人首先应到医院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心电图以及一些生化和其他血压血管方面的检查。这些检查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医生正确地评估高血压患者的整体现状,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误区四盲目追新、追贵。门诊常见有的病人点名要药,让医生开广告上推荐的新药,或者要“最好、最贵”的药。夏主任说,一是有些广告上说的所谓新药并不一定就新,许多药成分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厂家使用的商品名不同而已;二是广告上推荐的新药在治疗效果上不一定比临床上使用多年的老药好,任何一种药都要通过长时期的临床验证;三是新药效果好,也不一定就适合你,降压药和其它所有的药都一样,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有些广告吹嘘某种药可以包治百病,甚至可以根治高血压,这纯粹是一种误导,千万不可轻信。

误区五来回换药。有不少病人不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而是自作主张,换来换去,结果导致血压大幅波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有的是降压心切,要立竿见影,吃药3天效果不明显就换药;有的是吃药后有不良反应,害怕副作用;也有的是受周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如前面说的,别人吃什么药自己也盲目跟着吃。其实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有的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比较温和,从服药到理想平稳控制血压一般要1—2周的时间,在此期间不要来回换药。有时候血压控制不理想不一定是药不对,也可能是剂量不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对药物的品种和剂量进行调整,千万不可自作主张来回换药。

4药物调整高血脂

饮食治疗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基本防治对策,千万不可误认为服用了调脂剂,便可无节制地享用高脂肪和高热量的美味佳了,否则势必得不偿失。

近20年来血脂调整药物种类繁多,各有特点,但应从中选择既能明显降低血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又可升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既全面调整血脂代谢的药物。

根据主要治疗作用的不同,血脂调整分为两大类:以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为主者首推他汀类,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降低甘油三酯为主者以贝特类为代表,如非诺贝特和诺衡等。它们是防治血脂异常的一线药物,又都具有增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在我国已广泛应用,深得专家的好评。

他汀类可使血总胆固醇降低25%至35%,低密度脂蛋白减少30%至40%,但对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疗效略差,所以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治。这类药物一般只需每天服药一次,以晚餐后服用效果最好。如辛伐他汀(舒降元)每晚口服5毫克,约4周后疗效便很明显。普伐他汀(普拉固)和氟伐他汀(来适可)每晚服用10至20毫克。上述各药如服用一个月后效果不佳,可适当增量。国产的血脂康也含他汀类降脂成份,疗效亦佳,可每天服用两次,每次0.6克。近年已有很多大规模长期的临床研究充分证明这类药物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使冠心病人的心肌梗塞发生率或复发率大为降低,脑卒中(中风)和死亡人数都明显减少,因而受到广泛好评。凡已患冠心病者,最好长期服用本类药物,使血总胆固醇控制在4.7毫摩尔/升以下。

贝特类可降低甘油三酯30%至40%,高密度脂蛋白上升20%至30%,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首选药物,其中以非诺贝特(立平脂)和诺衡(去非诺齐)为常用。

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也可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血脂症即同时有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者。

其他调整血脂药物还有比较常用的鱼油制剂,它们都含有从海洋鱼类中提炼出来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国产者以多烯康为代表。近年许多患者服用的美国深海鱼油与多烯康同类,并无特殊不同的功效,没有受到专家们的大力推荐。这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肝功能受损甚至视力下降,其安全性与疗效还有待更多的临床验证。至于过去常用的烟酸肌醇酯和许多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降脂药物,尚缺乏大规模的科学临床验证,难以确定它们的治疗效果,通常不作为一线调整血脂的药物。

服用他汀类或贝特类等药物,应当注意:

1)严格按照医师处方服药,不可自行随意更改药物和剂量;

2)长期坚持不可中断,才能稳定调脂疗效,防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患;

3)初次服药1至3个月内复查血脂和肝肾功能等,长期治疗过程中也应定期检查以上项目,以便及时调整剂量,纠正不良反应;

4)同时坚持饮食治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5)这些药物都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引起恶心、厌食、转氨酶升高、肌肉疼痛等,所以服药前请详细阅读说明书,如有副作用应及时就医加以纠正,包括减量服药与停药。

5糖尿病的生活调整和药物治疗

现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值大于等于6.7毫摩尔/升(120毫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后血糖值大于等于10.0毫摩尔/升(180毫克%)。

根据对胰岛素的依赖关系,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因其前者多见于青少年,故称为青少年发病型,后者多见于成年人,称为成年型或老年型。

糖尿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它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失明、急性感染、肺结核等病人中,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得多。高血糖又是引起全身大小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和加重病情的重要原因。

因此,一旦确诊,要注重早期治疗,争取使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基本正常。同时要求患者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治疗措施是综合性的。包括规律的饮食生活,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体育锻炼,合理而有效的用药等。

首先应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讲究卫生,预防感染。饮食生活安排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总的原则是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饮食。以豆制品等植物蛋白为主,提倡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蔬菜等。因粗纤维食物能增加胃肠蠕动,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或劳动,以增强体质。又能防止肥胖,对改善机体代谢状况大有稗益。

最后才是药物治疗,药物首选毒性小、副作用较轻的,当其治疗无效时。再改用优降糖或其他制剂。

无论选用何种药物,通常从小剂量开始,按疗效适当增加剂量,以至获得满意效果,然后继续维持治疗。

总之,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随意滥用。这里说的口服降血糖药属于化学合成,常用磺酰脲类和双肌类。

如果觉得《高血压病人易犯的误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