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1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乙肝通常是由生活中的很多不良习惯而引起,防治它要从点滴小事开始了解。接下来,小编要为大家讲解下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一起来了解吧!

1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最近香港著名歌星罗文得了肝癌,据说已经不能切除。不过他只是中国数以万计的肝癌病人中的一个。中国为什麽多肝癌? 现已确定其主要原因是乙型肝炎和黄曲酶毒素。本文详细叙述乙型肝炎(乙肝) (见附表注释4)如何引起肝癌,以及如何通过预防和治疗乙肝来预防肝癌。

中国是乙型肝炎最流行的国家。目前全世界人口有5%感染乙肝,其中75%是亚洲人,大部分是中国人。乙肝在中国,东南亚和下撒哈拉非洲很流行;这些地区的感染率可高达10-20%。日本,因中亚,中东,地中海地区和拉丁美洲的感染率在3-5%之间。美国,加拿大和西欧感染率最低,在0.1-2%之间。但在移民美加之後,中国人的乙肝仍然很多见。最近的调查发现,纽约市的中国人有13%携带乙肝病毒。我们北美中华医学会新近在波士顿免费为华人抽血,检查乙肝病毒抗原,初步计算出乙肝病毒携带率(注释6)高达15%。

乙型肝炎的传播

乙肝是病毒(注释2)引起的。乙肝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肝炎。在流行地区,例如中国,主要由母亲传给婴儿(医学上称为垂直传播)。但它不是通过胎盘传播,而是在分娩过程中,由母亲产道的带病毒的血感染婴儿。有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生育年龄妇女有半数的身体内有乙肝病毒。中国儿童因此也有很高的乙肝患病率。虽然在母亲所有的体液内都可以发现该病毒的抗原,但是母乳或母亲的唾液并不是传播的有效途径。?

乙肝广泛地在密切接触的人们中闲和儿童之间传播(医学上称为水平传播)。这种病毒的生命力很强。它能够长期生存在患者接触的东西,例如自己的物品,牙刷,剃须刀,玩具,以及他人的皮肤,等等。这些污染的东西,接触到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小小裂口,病毒就可能进入其体内,并能感染这个人。因此,与乙肝病人密切接触的人,特别是儿童,容易得肝炎。这也是有乙肝病人的家庭中,其他家人容易患乙肝的原因。

成年人之间通常通过性行为传播。吸毒者互相使用被污染的注射针头,也传播肝炎。被污染的,消毒不好的针头,针灸针,或其他医疗器具,都有可能成为传染的媒介。现在在中国和美国已经常规检查血液制品是否有乙肝病毒,因此血液制品传播乙肝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但是注射非法出售的已污染的血液,当然也能够引起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由母亲传给子女,从小孩传到其他儿童,同时在配偶与性伴吕之闲,在家庭成员之间,在密切接触的人们之间传播。

最近,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在中国,医生肮脏的针头传播肝炎”。它说明了中国乙肝发病率特别高的原因之一。该文估计中国人有60%现在或过去曾患乙肝,而且中国有一亿五千万慢性带病毒者。1999年在中国调查的联合国共同国家评价委员会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乙肝非常高的发病率是由於在儿童时期进行了不安全的注射,以及普通的常见的病太多使用注射治疗。”这种评价是以几组证据为根据的。在一项1999年的研究中,中国研究者发现:在一个大的农业县内,88%的注射是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在不充分的清洁後重新使用针头和注射器。1999年另一项调查,观察到56%的农村医生连续使用一支注射器为病人治疗,只有在他们看见注射器内有血时,才更换针头。另一项研究发现中国两岁大的儿童患乙肝的机会与他们所接受注射次数成正比。如果只接受过1-5次注射,那麽这组儿童只有12%被感染;如果他们曾接受6-10次注射,那麽这组儿童的发病率升高到25%;如果接受过11-20次注射,乙肝发病率就急升到62%。

2乙肝的传播途径

1.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乙肝病毒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乙肝病毒。

2.医源性传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乙肝病毒。

3.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此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乙肝病毒。

4.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乙肝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有关资料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85%通过母婴传播。

5.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乙肝病毒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3乙肝传播途径有几种

许多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传播到了乙肝,等发现时还不知道为什么会被传染。因而许多人就会对于乙肝的传播充满了疑惑,下面几种就是乙肝传播常见的途径。

1、医源性传播,医疗器械不是仅用80%酒精浸泡就可以抹杀乙肝病毒的,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医疗器械消毒的不彻底,很易引起乙肝的传播。

2、经血传播,如果没有严格的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出现乙肝病毒表明抗原携带者,很易在输入全血,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引起传播。

3、母婴性传播,如果孕妇是病毒携带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

4、昆虫叮咬传播,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对传播乙型肝炎起一定作用。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如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

6、性接触传播,据国外报道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也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以上就是关于几种乙肝的几种传播途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乙肝的传播多少有些帮助。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加的注意,不可有丝毫的懈怠。不要因疏忽而让病毒乘虚而入。

4传播乙肝歧视源自传播途径

最近,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被“解禁”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

7月24日,《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公布:患有痢疾、伤寒、甲肝、戊肝等消化道传染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唯独未提乙肝。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食品餐饮业终于向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敞开大门。

7月30日,卫生部公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草案)》明确规定:托幼机构不得拒绝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的幼儿入园。该草案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引来了各界普遍赞同。

近日,国家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性肝炎室主任崔富强透露,卫生部拟出台政策,将取消常规体检(含入学、入托、就业、健康证申领等)中乙肝“两对半”检查,但推荐进行肝功能检测。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暂时尚没有相关政策变化的意向。

专家观点:取消检测乙肝病毒指标

关于乙肝的种种新闻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庄辉表态:“我同意在入托、入学和就业体检中取消乙肝病毒指标的检测。”并表示,因为保留了肝功能检测,乙肝患者一般不会被漏检漏诊,也不会影响乙肝的发病监测。

歧视根源:乙肝传播途径被误解

乙肝病毒携带者之所以遭歧视,与大众对乙肝传播途径的误解有着很大关系。

乙肝病毒主要经母婴、输血、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主要是在分娩时,婴儿接触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我国约有4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经母婴传播的。经皮肤黏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文身、扎耳孔、医护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也可能被传染。这些传播途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血液接触或暴露。

尚佳说,日常工作或一般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交谈、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桌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直接接触的机会,所以不会传染。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会对同学和同事的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家人之间密切接触是否会传播乙肝病毒,目前争议较大。很多夫妻共同生活多年,并未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为保险起见,如果家中发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其他家庭成员接种乙肝疫苗。

郑大二附院副院长、肝病专家郑鹏远教授表示,2002年以后,卫生部规定为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目前,国家正在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40岁以下的成年人多数注射过乙肝疫苗的,即使没有打乙肝疫苗,也是免疫健全的,90%~95%都能抵抗乙肝病毒,感染几率非常低。“中国10个人,就有1个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感染早就感染了。”

澄清误解:“肝功能”必须查

在最近“取消乙肝体检”的报道中,很多媒体犯了一个常识错误——即专家呼吁取消的是“乙肝两对半”检查,同时推荐“肝功能”检查,并非取消所有的乙肝检查。

所谓“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e抗原和e抗体、核心抗原和核心抗体,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然而,感染乙肝病毒后,3/4的人并不发病,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另外1/4才是乙肝患者。如果仅查“乙肝两对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公平的。而“肝功能”,主要指转氨酶和黄疸等,转氨酶升高,多是乙肝患者进入发病期的标志,另外,饮酒、劳累等也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如果检测肝功能之后发现转氨酶升高,可再去查乙肝两对半,以此确定是不是乙肝患者。推荐“肝功能”检查,是为了发现乙肝患者,“放过”未发病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目前用人单位和学校都不让处于炎症活动期的乙肝患者入选,其标志是肝功能异常,因此,检查是否携带乙肝病毒就没有必要,只需检查肝功能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取消乙肝两对半检查,是基于科学的基础,而不仅仅是同情乙肝人群。

5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被乙肝病毒传播。

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容易被忽略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比比皆是,那么乙肝的传播途径具体有哪些呢?

1、经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最年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

3、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析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4、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引人而异。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吻。

5、昆虫叮咬传播: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如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皮肤粘膜破损处被乙肝病毒感染(如因被蚊子叮咬后的痛痒采取的抓挠)。据国内外多年研究,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根本无法复制繁殖,而且乙肝病毒随血液被蚊子吸食后一般在14小时内就会被消化。即使没有被消化,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也不会活过48小时,而蚊子的吸血间隔在72小时左右。还有证据表明,蚊子在吸食血液时并不会把前一次吸入的血液吐出到被吸食者体内,它只是吐出一些自己的唾液产生一些润滑和麻痹效果而已。所以一直波有争议的被蚊虫叮咬也是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应排除。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但是一般被污染的物品含病毒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致病目的,往往很快被消灭,所以此类传播极为少见。

多了解一些乙肝的传播途径可以避免一些乙肝的传播方式。当然预防乙肝的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体内抗体滴度达到10国际单位/毫升,那么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接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如果觉得《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