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染乙肝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9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都会造成乙肝的发生,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注意了。今日小编向大家普及些乙肝小知识,分享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染乙肝?。

1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染乙肝?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热带、亚热带地区人群乙型肝炎显着多于温带,与蚊子有密切关系。

专家的解释是:一般不会。蚊子在叮咬人体时,只吸血不吐血,即使蚊子刚咬过乙肝携带者,叮咬的口器上极少量的血中的病毒一般也不足以传染给下一个。乙肝携带者没有乙肝症状,如全身乏力,厌食厌油等,但有大三阳、小三阳之分。

我国科研人员在南宁市从居民家中采集394批蚊子,用免疫学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发现有14.5%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其中吸了血的蚊子中则有24.3%的为阳性,未吸血的全部为阴性。蚊子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还与当地居民中的乙型肝炎病人的多少有关。

肝炎病人集居的地方,阳性率也高些。不同种属的蚊了,带毒情况也不同,以三带的喙库蚊、搔扰阿蚊和致乏库蚊的阳性率较高。由实验室饲养的致乏库蚊喂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液,发现蚊子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颗粒,以后随着被吸到蚊体内血液的被消化而逐渐减少和消失。

因此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在蚊体内尚不能复制。

2蚊虫的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蚊子传播疟疾是因为疟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并大量繁殖,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再叮咬其他人时,便会把疟原虫注入另一个人的身体中,令被叮者感染。

蚊虫叮咬一个人的时候,它们并不会将自己或者前面那个被吸过血的人血液注入。它们只会将自己的唾液注入,这样可以防止此人的血液发生自然凝固。

而蚊虫的唾液中并没有艾滋病病毒。而且喙器上仅沾有极少量的血,病毒的数量极少,不足以令下一个被叮者受到感染。

艾滋病病毒在昆虫体内只会生存很短的时间,不会在昆虫体内不断繁殖。昆虫本身也不会得艾滋病。

3蚊虫叮咬是乙肝的传播途径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热带、亚热带地区人群乙型肝炎显着多于温带,与蚊子有密切关系。

我国科研人员在南宁市从居民家中采集394批蚊子,用免疫学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发现有14.5%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其中吸了血的蚊子中则有24.3%的为阳性,未吸血的全部为阴性。蚊子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还与当地居民中的乙型肝炎病人的多少有关。

肝炎病人集居的地方,阳性率也高些。不同种属的蚊了,带毒情况也不同,以三带的喙库蚊、搔扰阿蚊和致乏库蚊的阳性率较高。由实验室饲养的致乏库蚊喂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液,发现蚊子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颗粒,以后随着被吸到蚊体内血液的被消化而逐渐减少和消失。

因此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在蚊体内尚不能复制。

4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蚊虫或其他吸血昆虫传播

艾滋病是一种尚未被人类征服的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有加速漫延的趋势。它的传播有三种方式:1)通过性生活传播;2)共用注射器或输血等血液传播;和3)母婴传播。吸毒共用注射器很危险,如果用过的一方带有艾滋病毒,那么共用这个针头的后者也会传上艾滋病毒。我们会问,针头能传播艾滋病毒,那么吸血的蚊子呢?如果有一只蚊子刚吸过带有艾滋病毒的人的血液,又叮咬下一个健康的人时,蚊子会不会把病毒传给下一个人呢?

为了解为什么蚊子对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没有帮助,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蚊子的叮咬行为。

当蚊子叮咬某人时,不会把自己的血液或者它所叮咬的动物或人的血液注入到它叮咬的下一个人体内。蚊子会喷射唾液,唾液充当润滑剂,以便它能有效地吸取更多血液。黄热病和疟疾会通过唾液传播,但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体内复制,所以病毒不能在蚊子体内存活足够长的时间以通过唾液传播。艾滋病毒需要人体的T细胞,只有在T细胞内才能存活,并在其中复制。蚊子中没有这种特殊的T细胞,因而艾滋病毒进入蚊子体内后,不能存活,更不能复制。即使进入蚊子体内的艾滋病毒,在蚊子的中肠内已失去活力。因此下一次叮咬时,蚊子不能传播艾滋病毒。

此外,蚊子吸血之后通常不会从一个人身上飞到另一个人身上。它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血餐”,然后才会继续觅食。

5乙肝感染有了病毒DNA新界定

“大、小三阳”的提法,是通过对血液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也就是俗称的“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和分型判断。如果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则称作“大三阳”,说明病毒活跃,传染性强,需治疗;若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则为“小三阳”,说明病毒不活跃,无传染性,不需治疗。但是,这种传统观念并没有将乙肝病毒DNA和转氨酶两项指标考虑在内,乙肝病毒DNA是反映病毒在体内活跃程度的最重要指标,转氨酶是反映肝功能受损情况的重要依据。临床上,有些“小三阳”患者通过乙肝病毒DNA和转氨酶检测,发现也具有较强传染性,且肝功能受损,同样需治疗。如果按传统观念,对这些患者不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则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危险很大。

提起乙肝,很多人都会说:“不就是‘大三阳’、‘小三阳’嘛,只要不是‘大三阳’就没事儿。”随着我国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公布,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准有了新的界定,乙肝病毒活跃性、传染性已经不能再仅凭“大、小三阳”来判断了,而是要再进行乙肝病毒DNA和转氨酶检测。以前认为“小三阳”患者传染性弱不需要再治疗,但增加乙肝病毒DNA和转氨酶检测就会发现,其中部分患者不仅肝功能受损而且同样具有较强传染性,如果不及时治疗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危险很大。

我国新近出台的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慢性乙肝感染明确分为携带者、慢性乙肝、隐匿型慢性乙肝和肝硬化四种类型。慢性乙肝感染者如果转氨酶正常则属于病毒携带,不正常的即为慢性乙肝患者。而携带者又主要依据乙肝病毒DNA指标,分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和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两类,前者病毒活跃,传染性强;后者病毒不活跃,传染性很弱,隐匿型慢性乙肝是因为乙肝病毒基因突变使表面抗原呈阴性,但病毒其实很活跃。宓余强主任表示,乙肝患者已经不能再仅以“大、小三阳”来判断自己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而应该根据乙肝病毒活跃程度和肝功能等各种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

目前本市乙肝发病数量已达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峰,近两年乙肝位居本市传染病发病、死亡的第二位,发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总发病人数的73.4%,发病以15岁以上人群为主。其中,中青年人由于社交活动多,精神压力大,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已成为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中青年人一旦感染乙肝病毒,除了可能危及家人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外,最重要的是为日后患上肝癌埋下隐患。《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手段,本市目前各级卫生防病部门使用的是每剂20微克的高抗原含量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根据国外随访18年资料显示,对人体安全有效,全程接种3剂后可使95%以上接种者在接种后至少15年内免受乙肝侵袭。

如果觉得《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染乙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