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怎么对乙肝进行诊断和治疗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6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乙肝非常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乃至危及生命,因而乙肝的防治非常重要。小编下面给大家科普些乙肝小知识,介绍怎么对乙肝进行诊断和治疗。

1怎么对乙肝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肝炎的发生,很多人往往不明其原因,其实很大多数病人都是乙肝病毒造成的。乙肝治疗,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为近年来,乙肝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大家对此一定要谨慎待之。

如何对于乙肝的诊断和治疗?中医专家指出:值得提醒的是,由于乙肝病毒基本终身携带,HBVDNA阳性但ALT正常的人群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应每年定期随访检查,以早期发现ALT变化。其中HBVDNA小于103copies/ml患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HBV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B超;HBVDNA大于103copies/ml患者则需每3个月检查一次HBVDN、肝功能,每半年检查一次甲胎蛋白和B超。而针对已经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的4周、8周和12周检查e抗原、HBVDNA和肝功能后,以后也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e抗原、e抗体、HBVDNA和肝功能,以观测疗效和早期发现病毒变异。

此外,一些人在表面症状好转后,往往便会停药,需注意巩固治疗也是不能忽视的。停用抗病毒药后,无论有无治疗应答反应,半年内至少每两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HBVDNA和HBV血清标志,以后每3~6个月检查一次,至少随访12个月,以早期发现HBVDNA和ALT反弹。对年龄大于40岁、男性、饮酒、肝功能不全或已有AFP(肝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增高等HCC(肝细胞癌)高危患者,应每3~6个月检测AFP和B超(必要时作CT或MRI),以早期发现HCC。

以上向大家讲解了如何对于乙肝的诊断和治疗,相信大家对于如何对于乙肝的诊断和治疗都了解了吧。乙肝的诊断和治疗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大家要避免走入误区,以免影响治疗。

2乙肝抗病毒药还安全吗?

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都是治疗乙型肝炎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数据显示:拉米夫定可能引起肌肉骨骼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与替比夫定引起的肌肉骨骼系统损害相似。主要表现为肌痛、肌酸激酶增高、关节痛、横纹肌溶解。一般肌痛、肌酸激酶增高预后较好,但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为横纹肌溶解。

这本来是药物上市后监测数据的一个正常发布,却在乙肝人群中引起了不少疑问:乙肝抗病毒药还安全吗?有的患者找到医生诘问为什么给他“有副作用的药物”,有的看到报道后擅自停药。

所有药物都需经过安全性考核

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临床应用需要很多程序,药物安全性是个相当严格的考核指标。从新药研发开始,要从实验室的细胞系对其安全性进行考核,之后,选择小鼠、白兔等小型动物甚至需要猴子、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对药物的致畸、致突变、致肿瘤、胚胎发育的影响等进行详细考核。在这一阶段,一大批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遭到淘汰。

之后是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对象是正常人,主要考核其安全性;Ⅱ期临床研究主要针对药效和安全性;Ⅲ期临床试验是注册临床试验,对于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全面考核。

如果通过这些关口得到上市,还有上市后的Ⅳ期临床研究,在大范围内对药物的安全性再一次进行考核。

因此,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以及上市之后,国家药政部门都在关注安全性指标,这一套机制是国际上通行的。这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2日发布《第3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就是工作的一个具体环节。另外,这些药物都不是首先从我国上市,也不是仅我国使用,因此这些乙肝抗病毒药物的安全性应该是有保证的。

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绝对安全”、没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要能够保证药物不良反应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对患者的危害是可控的,就应该可以使用。老百姓说的“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意思。

像青霉素过敏休克,在过去几十年中曾经夺去过许多人的生命,但我们不能完全淘汰这一类的药物。干扰素或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应用非常广泛,用药后乙肝患者基本是百分之百出现发热和白细胞数降低。但20多年来,干扰素还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治疗药物。关键是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正确判断、及时处理。

不可擅自停药以防病毒反弹

因为每人的遗传背景存在很大差别,同一种药物,患者的药物反应可能不同。

对于药物说明书中所罗列的药物不良反应,我们一定要认真阅读,但也不必惊恐。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是可逆的,经过处理或根本无需处理即自行消失。对于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由专业医师处理,切不可随意停药。绝大部分乙肝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如果在不合适的时机停药,会造成病毒反弹,造成肝炎活动,这样的损失比药物不良反应更厉害。

有顾虑的患者,可以咨询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医生应耐心把各种治疗措施和药物能够发挥的疗效解释清楚,让患者明白潜在的风险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频度、程度和处理方法。

3抗病毒药须“双管齐下”

“在我国的慢性乙肝患者中,e抗原阳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三阳’的病人,大约占60%。”专家指出,“根据《2008年新版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e抗原阳性患者最现实的治疗目标是‘双达标’。‘双达标’指的是e抗原和乙肝病毒DNA都能够达标。也就是说,患者治疗后,检测乙肝病毒DNA阴性,而且e抗原血清学转换。这是因为,乙肝病毒高载量和e抗原阳性是导致肝硬化、肝癌最重要的因素。治疗时就必须双管齐下,在降低乙肝病毒DNA水平的同时,实现e抗原转换。一旦患者体内e抗原消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就说明抵御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得到了加强,将来患上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会小很多。而且,实现‘双达标’后再巩固治疗一年,患者就有了停药的可能。”

专家强调,考虑到乙肝的治疗目标,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必须能够“双管齐下”,即一方面能够快速、强效地抑制病毒,一方面具有较高的e抗原转换率。在目前的核苷类似物中间,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同属于强效抑制病毒的药物,而替比夫定的e抗原转换率较高,在实现“双达标”方面更具优势。在2009年2月于香港召开的第十八届亚太地区肝脏学会(APASL)年会上,专家公布了最新的医药经济学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如果患者应用抗病毒效果较强且e抗原血清转换较高的药物,例如替比夫定,实现双达标,进而完成整个抗病毒治疗的费用会相对较低。

4乙肝抗病毒药须坚持“三少”原则

乙肝抗病毒药选择应坚持“三少”参与调研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表示,由这些问题引起的不规范治疗给乙肝抗病毒过程埋下了沉重的隐患。

据介绍,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缺乏正确认识。大部分患者的治疗预期过高,相当一部分患者不清楚疗程;相当多患者对停药标准不明确。经济因素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较大,12%换药患者是因为经济上不能坚持而换药。

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坚持规范随访,19%患者随访时没有检测病毒载量的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陆志檬教授表示,10年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使用拉米夫定等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总体来说是有效而且安全的,除了单药治疗外,还有各个药物的优化治疗方案,抗病毒疗效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患者不应随意放弃治疗或随意换药。乙肝患者在治疗中一定要做到“一二三”原则,即“一”定要抗病毒;“二”个坚持,坚持长期治疗,坚持定期随访;“三少”,在选择抗病毒药物时把握“疾病进展少、不良反应少、治疗费用少”的原则。

5核苷类乙肝抗病毒药耐药比例各有多少?

几种核苷类药发生耐药的情况各有不同

恩替卡韦抗病毒活性最强,耐药很少,但价位较高。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已经十年了,上百万人用过,不良反应最少,抗病毒活性中等,价位较低,但发生耐药的最多。

替比夫定抗病毒活性也很强,第一年的耐药发生率近5%,第二年就超过20%,价位适中。

阿德福韦抗病毒活性最低,发生耐药很少:

在“大三阳”患者中第一年几乎没有发生,用到第二年也只有1.6%,但以后就逐渐多起来;在“小三阳”的患者中,1~5年依次有0、3%、11%、18%和29%;国产的代丁价格最低,疗效与进口的阿德福韦相近。

各种核苷类药耐药变异的发生率有高有低,如拉米夫定每年以20%递增,但总有在这一比率之外的,骆抗先教授在就诊中发现有少数用6、7年不耐药的患者;

恩替卡韦2、3年内几乎不发生其特定位点的变异,但非常少数的患者会出现拉米夫定的变异,也见过很少数没有变异,却发生超过1年病毒也不降低,叫做疗效不佳。

如果觉得《怎么对乙肝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