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应该重视少儿糖尿病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6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保养要从生活中每一个小细节做起,多食蛋白少食糖,健康饮食远离糖尿病。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应该重视少儿糖尿病,愿你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1应该重视少儿糖尿病

负责该案例的王医生说,小许体内本来就隐藏着糖尿病的遗传病因,再加上因营养过剩而导致的肥胖,所以就很容易受到糖尿病的侵袭。

如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糖尿病已构成威胁。

据王医生介绍,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的、可预防的慢性疾病。

一般表现为视力减退直至失明,下肢感觉异常、发麻,严重的还会引发败血症、冠心病、脑中风、偏瘫等。

目前,糖尿病是全世界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居第三位,并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已接近4000万人,居世界第三。

其中,儿童和青少年患Ⅰ型糖尿病的风险正逐年升高,目前全国约有100万名此类糖尿病患者,约占全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的3%。

这些惊人的数据足以证明糖尿病已经对我们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2糖尿病会遗传吗?

医学已经证明,糖尿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如果都是糖尿病病人,所生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高。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一致认为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综合病症。因为糖尿病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人亲属中的高,故说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糖尿病。

3糖尿病的遗传理论

目前,发现很多疾病的出现与遗传是有关系的,例如白发、牛皮癣等疾病,但是我们对这些发生的因素是怎样的却一点也不清楚,那么今天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此病的遗传因素吧。

其实,对于此病,目前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了,对它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遗传性糖尿病仍然不被很多人理解,但是,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理方面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学专家的关注。根据糖尿病遗传理论的最新进展,以下几点都和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第一类是孟德尔遗传。目前已知四种单基因变异可引起Ⅱ型糖尿病:一种是胰岛素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区的点突变,导致胰岛素肽链上氨基酸密码的改变,产生氨基酸排列顺序异常的胰岛素分子。一种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目前已发现40余种点突变,临床上可分为A型胰岛素抵抗、妖精容貌综合征等。一种是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现已发现20余种点突变,与Ⅱ型糖尿病的亚型,即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一种是腺苷脱氨酶基因突变。其基因多态性亦与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第二类是非孟德尔遗传。目前认为,大多数Ⅱ型糖尿病属非孟德尔遗传,为多基因—多因子遗传疾病。第三类是线粒体基因突变。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能进行发病前正确预测的一类糖尿病。早几年,我国就已经在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建立了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分子生物学诊断部门,可以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在基因水平诊断Ⅱ型糖尿病亚型,并且已经在基层医院开展诊断工作。

另外,此病的发生我们多少的明白一些,但是根据上面的介绍,其实除了遗传的因素外,此病的发生还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各种环境因素中,肥胖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过度肥胖的危险在于,你的体重越重,你就需要越多的胰岛素来维持你的血糖达到正常水平,你的胰岛素很可能会由于超负荷运作而变得失去功能。有一种向心性肥胖危险性更大,这是一种腰围与臀围的比例大于0.90的肥胖。因为这种肥胖是脂肪细胞体积的肥大,而不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增生,这种肥大的脂肪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指征。

总之,上面就是糖尿病病因与遗传是相关的,其实这一点已经别世界公认了,同时,建议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加的关注,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要是您对这个问题有想问的问题的话,就是咨询网上在线专家,祝早日康复。

4糖尿病是否会遗传

糖尿病会遗传吗?

此病的发病的确与遗传有关,白种人患病率为3%—10%,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印度及中国移民的患病率可达15%—20%,可见中国人可能属于易患病的种族。一般说来,2型的遗传倾向比1型更明显,母亲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约为20%。父亲有此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15%,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则约有25%患病。需要指出的是,此病的遗传主要是一种易患倾向,至于是否发病或何时发病,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我们常说,此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得此病的内因和基础,而环境因素则是外因和条件。仅有内因和基础,不一定会得这种病,只有内因加上外因,才会得病。

患此病的病因有哪些?

糖尿病会遗传吗?患此病的病因有哪些?此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此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此病。

二、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此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糖尿病会遗传吗?

三、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此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糖尿病会遗传吗?

四、遗传因素

糖尿病会遗传吗?举世公认,此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此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五、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此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此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此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会遗传吗?

六、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此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此病越增多”的概念。糖尿病会遗传吗?

近年来,随着对此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分子生物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理生化学等多角度进行控索,对此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糖尿病会遗传吗?

七、基因因素

糖尿病会遗传吗?目前科学认为此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这病是一种基因病。

5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糖尿病的遗传非常复杂,迄今并未十分清楚。子女从父母那里可能得到容易患糖尿病的基因,加之一定的环境因素,彼此互相影响,则可能得病。在这里,环境因素主要充当导火索和催化剂的角色。在不同的人种或民族,遗传所起的作用强弱并不相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个存在这些危险基因的人都会发生糖尿病。事实上,大部分人并不会发生糖尿病。

1型糖尿病父母都可遗传,遗传性父亲比母亲强。1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可以检测到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以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患者的兄弟姐妹中这些抗体的阳性率也比无1型糖尿病的兄弟姐妹高,而且这些抗体阳性的同胞更容易患1型糖尿病,抗体滴度越高,患1糖尿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们也许可以利用这些抗体预测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疾病,而且往往与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伴随存在。母亲在2型糖尿病遗传中的作用超过父亲。如果父母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更容易得糖尿病。

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由母亲遗传的糖尿病,呈家族性发病,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为0.5%~1.5%。女性患者子女可能患病,男性患者子女均不患病。这类患者多在30~40岁发病,体型正常或偏瘦的较多,伴有耳聋,少数伴有其他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另一种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发病较早,通常患者在25岁以下时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2型糖尿病患者的2%~5%。其主要特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就是家族中有多个患者,而且3代以上连续发病。发病年龄较轻,一般在25岁以前,并常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个别也可以在中年后才出现症状。与2型糖尿病不一样,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不是引起MODY的主要因素。MODY主要是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胰岛素分泌降低,无酮症,一般不需胰岛素治疗,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往往有效。在临床上,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起病年龄轻,小于25岁,无酮症倾向,不需胰岛紊治疗的年轻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此病。

如果觉得《应该重视少儿糖尿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