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糖尿病人运动不宜选在清晨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7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生活需时时刻刻警惕糖尿病的危害,提前预防和了解很有必要。小编下面给大家介绍糖尿病人运动不宜选在清晨,关注健康,珍爱身体!

1糖尿病人运动不宜选在清晨

饮食控制+运动是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两驾马车”,然而有些病人在早起晨练的时候却常常会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

对此,专家解释说,糖尿病人运动不宜选在清晨。因为晨间血糖值最低,如果再加上空腹运动,很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活动时间应安排在餐后30~40分钟进行。

据介绍,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的紊乱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而耐力运动可增强肌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功能,改善组织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以便能在胰岛素浓度较低时保持较正常的血糖代谢。

糖尿病人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氧代谢运动。但应当注意,运动不宜选在清晨。因为晨间血糖值最低,如果再加上空腹运动,很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活动时间应安排在餐后30~40分钟进行。

另外,及时测验运动前后的脉搏数和血糖水平也是帮助患者加强病情监控的好方法。

此外,要反映运动后血糖长期控制水平究竟如何,还是要密切关注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不能只看短期效果。

专家建议糖尿病人还应该多关注自己的睡眠。因为睡懒觉很可能使病情加重。早晨4时到上午9时,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按时吃饭用药,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被彻底打乱,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加对血管的伤害。而且不良的睡眠习惯也会让血糖出现波动,而打乱进餐时间,也就影响了吃药时间,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另外,睡觉打鼾也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为睡眠窒息常与打鼾有关,而糖尿病患者睡眠窒息发生的概率要高于健康人。如果糖友还有糖尿病家族史、吸烟或肥胖等其他危险因素,需提高警惕,尽早寻求医生的帮助。

2糖尿病人多运动可以降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心情是很郁闷的,看到自己喜爱的食物不可以吃,因此健康对于每一个人的幸福影响都是极大的,现在来看看作为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哪些事情吧。

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

运动方面

注意每周运动4小时。外国调查数据发现,运动的好处有很多:比如说可以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那么一个每周运动4小时的人的身体体质会更好一些,除此之外一个可以每天运动35分钟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下降80%。

每天一杯茶

我们都知道在晚上睡觉前是不可以饮茶的,这样会影响自己的睡眠,但是你知道吗?茶、咖啡等饮品含咖啡因,它能提高新陈代谢,因此在这里,我们也提示那些想要远离糖尿病的朋友们,适当的喝一些,可以帮助自己的机体抗氧化能力,帮助细胞吸收糖分。

不管什么疾病,都需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去积极的预防,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在患上了疾病的时候后悔不已,作为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如何做可以帮助自己控制自己的血糖不上升,这方面的知识希望您在看了我们本栏目的介绍之后,可以有所收获。

3“运动损伤”威胁糖尿病人

天黑孤身散步摔骨折

陈阿姨每天都习惯了在饭后出门散步一圈再回家,天天如此,都已形成习惯,因此虽有糖尿病,却不见陈阿姨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前些天家里来了不少老同学,聚餐、聊天,吃完晚饭,已经是20:00了。送走了老同学,陈阿姨想起当天还没运动,不顾外面天黑,独自一人出门散步去了。谁知没看清脚下的一块西瓜皮,脚一滑就摔倒在地上,痛得爬不起来。大院的路上本身人就少,陈阿姨一个人坐在地上等了1个多小时才碰到路过的人。热心肠的路人将陈阿姨送到了医院。

医生说,糖尿病人本身就是容易骨质疏松的人群,为了安全不应该在光线暗淡的地方、湿滑的地方运动,那样可能会因为踩错脚而跌跤,导致骨折或骨部颈损伤。若是年老点的糖尿病人,还应该结伴出游或运动,在万一发生如跌跤等意外时,可以有个照应。

走石子路以致脚溃烂

王伯伯患糖尿病20年了,在医生的指导下,他的病情控制得不错。现在退休了,经常和孙子们爬山、踢毽子,的确过得挺好。不久前和孙子们上白云山玩,看他们兴致勃勃地踏石子路,心一痒,也跟着赤脚踏石子路。过后不久,一次女儿帮王伯伯洗脚,才发现爸爸的脚出现轻微溃烂,女儿一惊,赶紧送王伯伯去医院。

医生一看就怪王伯伯不注意保护双脚。医生说,糖尿病人的双足是最需要保护的,由于它们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很多时候损伤了也不知道,又由于愈合能力降低,造成伤口继续发展、感染溃烂,不少人甚至发展到要去截肢的地步。

误输葡萄糖有危险

林伯一时疏忽,本身就有糖尿病的他,不知何故晕倒在路上。路边商店的店长非常好心,赶紧将林伯扶进店内,又是喂葡萄糖水又是按人中的,可是林伯不但不见舒服,反而更严重了。店长紧张起来了,赶紧拨了120。

原来林伯是糖尿病人,不能随便喂葡萄糖水,医生说,以前很多糖尿病人在昏迷状态下,因为没能证明患病情况,被误输葡萄糖而导致糖尿病加重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现在急诊科一般都对急诊病人加了查血糖一项,以防止此类情形发生。但同时,糖尿病人也最好能在身上带个卡片,写明“我是糖尿病人”字样,以利于急救医生区分对待。

空腹吃药致晕倒。

钱先生大腹便便,刚被发现糖尿病时,医生建议他多锻炼减减肥,他决定从此每日晨练1小时。钱先生习惯了以前的锻炼方式,一早起来不吃东西,因为有朋友说这样的减肥效果更好。因为患了糖尿病,他把药选择在晨练前吃,本来以为并无不妥,但空腹吃药后不久,正在晨练的他晕倒在马路边。

不能空腹吃降糖药!医生认为,晨练的人都不喜欢吃了东西才锻炼,这有一定道理。此时吃降糖药会引起低血糖,以致昏厥。糖尿病人若想锻炼与吃药不相冲,就应该在锻炼后吃了东西后再吃药。还要在运动时带点糖果、饼干,随时充饥,不至于因低血糖而晕倒。

4糖尿病人首选耐力运动

运动方法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糖为肌肉运动的 主要能源物质之一。经常的耐力运动可增强肌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功能, 改善组织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以便能在胰岛素浓度较低时保持较正 常的血糖代谢,即增强胰岛素的作用。这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即Ⅱ型糖尿病)有病因治疗的重要意义。

其次,运动可改善脂质代谢 和调节体重。运动不仅有助于预防和消除肥胖,还可提高脂蛋白脂肪酸的活性,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脉硬化危险因子),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第三,耐力运动可增加肌肉毛细血管密度,扩大肌细胞与胰岛素及血糖的接触面,改善血糖利用率。运动还可增加有 氧代谢酶活性,改善糖的分解利用过程。第四,运动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自身的体质,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方式主要是耐力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功率自行车以及太极拳、医疗体操等。患者可根据全身情况和条件,选择1~2项。其中步行是国内外最常用的项目,应作为首选。

此外,有人推荐糖尿病病人在家可做以下四种运动:第一是踮脚尖运动:将手扶在椅背上,踮脚尖(即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钟。第二是爬 楼梯运动:上楼梯时背部要伸直,速度依自己体力而定。第三是坐椅运动:屈肘两手扶上臂将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复进行,做多久依自己体力而定。第四是抗衡运动:将双手支撑在墙壁上,双足并立使上体前倾,以增加肌肉张力,每次支撑15秒左右,做3~5次。

运动治疗糖尿病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后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不能偏听、偏信社会上的“游医”所谓“包医、根治糖尿病”的谬论。

5糖尿病人如何正确运动?

糖尿病病人比健康人更需要运动,因为运动可以减少身体的脂肪含量,保持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葡萄糖代谢,从而降低血糖。经常运动的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比同样病情的病人少吃药。

运动时间

选在吃第一口饭算起的饭后1小时,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早晨运动和平时空闲的时候也可以,但是要避开药物起作用的高峰,比如吃药后半个小时之内。

运动量

体重正常的病人运动所消耗的能量要与摄入的能量保持平衡;肥胖和超重的人要求消耗的能量大于摄入的能量。一般,年龄在70岁以下,无严重合并症,并且要控制饮食的糖尿病病人,一天的运动量在300千卡左右最恰当。

哪些糖尿病病人不适合运动?

1.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2.严重糖尿病肾病、严重糖尿病足或严重的眼底病变;

3.新近有血栓形成;有明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血糖、血压不稳定。

糖尿病病人不能做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是肌肉缺氧状态下的高速运动,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分解,糖尿病病人本身代谢糖分有问题,无氧运动容易产生低血糖。无氧运动有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等。

如果觉得《糖尿病人运动不宜选在清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