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原则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0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生活需时时刻刻警惕糖尿病的危害,提前预防和了解很有必要。小编下面给大家介绍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原则,关注健康,珍爱身体!

1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原则

在运动时间方面,糖尿病患者有一系列原则,为了便于记忆,可归纳为“一三五七法”。

具体是,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持之以恒,最好每天都运动。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对于从来没参加过运动的患者,可从每天5—10分钟、每周2—3次开始,逐渐增加);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运动强度应该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脉搏应控制在170—年龄,这样运动则为有效且安全的。

2糖尿病足病患者怎么运动

糖尿病是目前个大疾病中危害极大的病症,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给家庭和自己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他还存在并发症,而糖尿病足病就是其一,那么知道了它存在并发症之后,要怎样进行治疗呢?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那些呢?

1、很多病人得上此病的时候,心情非常的激动,同时神经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而对于神经病变足,最常见者为感觉神经病变导致的无知觉足。足因为感觉神经病变而不能感知各种不适、不能感知受到的创伤或已发生的病变,因此不能对已有问题的足进行及时的护理或治疗,即足缺少保护性感觉。然而,运动神经病变可导致足的畸形,足部异常突起的部位易受到压迫,植物神经病变使足部肿胀,穿鞋不适也可受到压迫。神经病变是发生足溃疡的主要原因。因此足部有神经病变的患者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对足的保护与护理。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鞋,可选运动鞋或皮鞋,大小要合适,有足畸形或足肿胀时尤其要注意,决不能赤足或穿凉鞋运动。每次运动前要注意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鞋内有无破损(不能穿有破损的鞋或经过修理的鞋)。运动后要仔细检查足部有无红肿或受压的痕迹(如果有说明鞋不合适),一旦发现有皮肤破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足畸形或足肿胀的患者以散步为宜,不宜做较剧烈的运动。

2、再有就是,对于此病它的发病率也是非常的高的,这与他病情发生病变也是有着很大的关联的,所以,对于血管病变时也应注意对足的保护。因为血管病变足对溃疡的抵抗降低,而且一旦发生溃疡很难愈合。如果运动后出现下肢疼痛,提示血管病变较重,此时应到医院就诊,病人不要再坚持运动。

3、另外,此病的并发症非常的多,例如肾病,足病等,但是对于足病的并发症在这几年很多,所以如果足部有开放性病变,有坏疽、急性溃疡合并感染、严重神经病变导致夏科氏关节时,病人应卧床,不能行走。如果有慢性溃疡而且没有感染,在使用特殊的鞋或鞋垫以保证溃疡处不受到压迫的情况下才能适当运动。

其实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很多的,而目前比较流行的就是运动的方法,它对此病的帮助是非常的大的,同时他也可以控制体重,减少肥胖人的出现,另外,建议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做好足部的护理和卫生的工作,祝早日康复。

3患了糖尿病运动的方法

准备充分循序渐进

运动前,应先到医院进行咨询和必要的检查,包括血糖的监测、尿常规、血压、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这些检查结果关系到能不能运动、怎样运动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检查下来可以运动,接下来就可制定运动强度。用心率反映人体在运动时的运动强度,运动中的适宜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50%-70%)。更简单的方法:用170减去年龄作为运动中的适宜心率。例如,一个50岁的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的适宜心率大约是每分钟120次。通常心率和脉率是一致的,病人应学会自己测量脉搏。运动后即刻的脉率可作为运动强度是否适宜的指标,如果脉率超过指标,说明运动强度太大,心脏负荷过重,对身体有害;如果脉率达不到指标,说明运动强度过小,达不到预期效果。

运动应循序渐进,可从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分钟,主要根据个体的耐受能力,可作间歇休息。每天运动一次,或每星期运动3—4次,运动次数过少,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有氧运动方式多样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也称耐力运动),是一种可以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改善新陈代谢,纠正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锻炼方法。通常采用有较多肌肉群参加的周期性运动,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登楼、划船、游泳等,其中步行是简便易行且有效的。

1.散步:运动强度小,对体质较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合。如果能在优美的绿化环境中进行,自然的气息更有益于身心健康。行走时应全身放松,眼观前方,自然而有节律地摆动上肢,每次10—30分钟。

2.医疗步行:是一种对步行距离、速度和坡度有一定要求的步行。例如,每次来回各步行400-800米,每3-5分钟走200米,中间休息3分钟;或来回各步行1000米,用18分钟走完1000米,中间休息3-5分钟;或来回各步行1000米,其中要走一段斜坡,用25分钟走完1000米,中间休息8-10分钟。

健身跑属中等偏高的运动强度,适合于身体条件较好、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慢跑时要求全身放松。糖尿病患者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住高层建筑者,可进行爬楼梯运动,或跳绳、原地跑等方式。此外,广播体操、球类运动等都可以采用。

掌握窍门事半功倍

1.运动安排在餐后30分钟至1小时为宜。运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药物作用高峰时应避免运动,以免引起反应。例如,使用正规胰岛素者,应避免在注射后2小时前后运动。清晨未注射胰岛素前,体内胰岛素很少,运动可引起酮血症而加重病情,也应避免。

2.从静止到运动,身体需要逐步适应。因此,运动前要有5分钟的准备活动,如活动上下肢、腰部和腹部。跑步,要从快速步行逐渐转入小跑。划船或游泳前,应作上肢、肩部和颈部的准备活动。结束运动时,不要立即停止,因为运动时大量血液聚集在四肢肌肉组织中,突然停止运动,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脏而产生暂时性脑缺血,会引起头晕、恶心甚至虚脱等不适症状。因此,在运动结束时,应继续作一些行走、缓慢跑步等放松活动,一般应历时5分钟。

3.运动后不要马上说话或进行冷、热水浴,而应把汗水擦干,待脉率恢复到正常时再进行温水淋浴。

4.应密切观察运动后个体反应,如果每次运动后感到食欲和睡眠良好,精力充沛,清晨脉率平稳,且有逐渐减慢的趋势,说明运动适宜。反之,运动后食欲、睡眠不好,应停止运动,接受医生的检查。

5.严格遵守规定的运动量和进度。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反应而使血糖升高。

6.运动必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合理安排好三吝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疗效。

7.胰岛素最好注射在腹部。若注射在肢体上。运动时可使胰岛素吸收加快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8.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减少运动前胰岛素的剂量。或在运动前适当摄入食物。还应携带饼干、糖果等食品,以备发生低血糖先兆时食用,防止运动中低血糖的发生。

4糖尿病如何运动保健

在保健上存在两个基本的方法,一个是饮食,一个是运动,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运动疗法,它是我们生活上不能少的部分,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及时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糖尿病保健是目前治疗上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饮食也是不能被忽视的,那么它的运动方法是:第一,运动能降血脂和血压:运动可促使血液的循环,一般,出现糖尿病病发最常见的就是由于血脂和血压的升高所引起的,而血液中的胆固醇里有一类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它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研究发现,运动能升高“好胆固醇”,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血脂。第二,运动能提高药物疗效:根据相关的专家表示,很多糖尿病朋友由于体重减轻或是加重等都会导致胰岛素发生改变。所以建议大家多运动,因为运动能提高药物疗效。运动能减少体内脂肪,研究发现,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就随之减轻,从而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第三,对于有疾病发生的人来说,大部分都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出现障碍,主要是不经常锻炼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引起的,建议多运动,运动能强壮肌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结合上面所讲的常识,大家对糖尿病保健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对他的诊断方法也有了了解,那么希望广大的朋友们要合理的调节饮食和运动,同时建议大家在运动上多了解一些,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早日康复。

5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糖尿病保健在治疗糖尿病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对于糖友们来说,运动是现实生活中的两大基石之一,他们是生活中不能少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运动疗法,希望这几点对糖尿病病人有很大帮助。

第一,运动能提高药物疗效:很多糖尿病朋友,都有肥胖的病史,所以说肥胖也是引发糖尿病的一个因素,所以建议大家多运动,因为运动能提高药物疗效。运动能减少体内脂肪,研究发现,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就随之减轻,从而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

第二,运动能降血糖:糖尿病朋友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血糖不稳,因为血糖不稳是导致糖尿病病发的重要原因,所以建议大家多运动,因为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并且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糖目的。

第三,运动有助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近几年压力渐渐的增大,特别是疾病的朋友们更是如此,而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近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情不好不但阻碍患者积极就医,且情绪本身就会引起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参加运动,能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保持心情愉快,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不管怎么说,糖尿病保健是关键,而运动对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是很有益处的,它可以加强我们自身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使我们减少疾病发生在我们身上,所以,建议糖尿病病人多锻炼身体,了解一些运动方面的常识,祝早日康复。

如果觉得《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原则》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