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糖尿病关键在用药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0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这世上什么事都可甜甜蜜蜜,唯独血糖千万不要太“甜”。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解糖尿病关键在用药,提前预防,健健康康!

1糖尿病关键在用药

口服降糖药分为如下几种:( 1)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如磺脲类药物, 有格列本脲( 优降糖) 、格列吡嗪( 美吡达, 优哒灵、瑞易宁) ;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称苯甲酸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 格列奈类) , 如瑞格列奈( 诺和龙、孚来迪) 、那格列奈( 唐力) 。( 2)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如双胍类( 二甲双胍、格华止、迪化糖锭、美迪康等)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拜唐苹、卡博平、倍欣) 。( 3)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 包括吡格列酮( 艾汀) , 罗格列酮 。

为了减少副作用、避免中毒, 多数药物都会标明每日最大服用量。实际上, 不少患者服药超过了每日最大服用剂量, 如优降糖每日服用 8片, 格列齐特每日服用 6~8 片等。临床证明, 超限服用只会增加副作用, 并不增加疗效。服用磺脲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 谨防低血糖, 服用10~15 日后, 根据患者血糖的情况调整剂量。药物的减量或加量应遵照医生的医嘱, 不要自己随意决定减量或加量。

某糖尿病患者,一直口服降糖药,药是大医院专家开的,服药量也无错误,但血糖始终控制不好,有时还出现低血糖, 这是为什么呢? 经笔者详细询问, 得知患者服降糖药均生产批号:唐胰安苦荞降糖茶在餐后1 小时左右,这时血糖已很高, 再降血糖效果就比较差, 还有可能出现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绝大多数降糖药应在餐前20~30 分钟服用, 其目的是在体内营造一个药物环境, 进餐后药物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药尽其用,使血糖不升高。如餐后服药, 由于药物吸收需要一定时间, 往往是餐后血糖先升高, 药物吸收后再去降已升高的血糖。相比较, 前者降糖效果要好于后者。举个简单的例子, 就可能更好地理解了。我们把降糖药视为“ 突击队”, 血糖为“ 敌人”。突击队预先埋伏好, 当敌人来时, 进行包围, 敌人被全部歼灭。如果先放走了敌人, 突击队在后面追杀, 消灭敌人的效果肯定不如包围方式好。当然也有些药在餐后即时服用, 是因该药胃肠反应较大, 如二甲双胍等。另外有些药物要求进餐开始同时服用, 是因该药物吸收快, 用餐结束后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时正是药物发挥降糖作用的时间, 如那格列奈( 唐力) 等。

众所周知, 血糖高应服用降糖药, 但是否对症往往被忽视, 从而造成治疗过错。例如优降糖, 属磺脲类药, 可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 从而降低血糖含量。如果你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服用优降糖则是错误的。服用磺脲类药可刺激胰腺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本来体内胰岛素就多, 如继续分泌的话, 将会使胰岛素更多, 而且会加重胰腺负荷,长此以往可导致胰腺功能衰竭。如果胰岛细胞已丧失分泌胰岛素功能, 此时再选用磺脲类药是毫无作用的。因此, 建议在决定选用磺脲类药时, 应监测空腹胰岛素水平。在确定有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时应选用胰岛素增敏剂, 如罗格列酮( 文迪雅) 等。

2糖尿病用药是关键

口服降糖药分为如下几种:( 1)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如磺脲类药物, 有格列本脲( 优降糖) 、格列吡嗪( 美吡达, 优哒灵、瑞易宁) ;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称苯甲酸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 格列奈类) , 如瑞格列奈( 诺和龙、孚来迪) 、那格列奈( 唐力) 。( 2)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如双胍类( 二甲双胍、格华止、迪化糖锭、美迪康等)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拜唐苹、卡博平、倍欣) 。( 3)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 包括吡格列酮( 艾汀) , 罗格列酮( 文迪雅) 。

为了减少副作用、避免中毒, 多数药物都会标明每日最大服用量。实际上, 不少患者服药超过了每日最大服用剂量, 如优降糖每日服用 8片, 格列齐特每日服用 6~8 片等。临床证明, 超限服用只会增加副作用, 并不增加疗效。服用磺脲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 谨防低血糖, 服用10~15 日后, 根据患者血糖的情况调整剂量。药物的减量或加量应遵照医生的医嘱, 不要自己随意决定减量或加量。

某糖尿病患者, 一直口服降糖药, 药是大医院专家开的, 服药量也无错误, 但血糖始终控制不好, 有时还出现低血糖, 这是为什么呢? 经笔者详细询问, 得知患者服降糖药均生产批号: 2004101313 唐胰安苦荞降糖茶在餐后 1 小时左右, 这时血糖已很高, 再降血糖效果就比较差, 还有可能出现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绝大多数降糖药应在餐前20~30 分钟服用, 其目的是在体内营造一个药物环境, 进餐后药物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药尽其用,使血糖不升高。如餐后服药, 由于药物吸收需要一定时间, 往往是餐后血糖先升高, 药物吸收后再去降已升高的血糖。相比较, 前者降糖效果要好于后者。举个简单的例子, 就可能更好地理解了。我们把降糖药视为“ 突击队”, 血糖为“ 敌人”。突击队预先埋伏好, 当敌人来时, 进行包围, 敌人被全部歼灭。如果先放走了敌人, 突击队在后面追杀, 消灭敌人的效果肯定不如包围方式好。当然也有些药在餐后即时服用, 是因该药胃肠反应较大, 如二甲双胍等。另外有些药物要求进餐开始同时服用, 是因该药物吸收快, 用餐结束后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时正是药物发挥降糖作用的时间, 如那格列奈( 唐力) 等。

众所周知, 血糖高应服用降糖药, 但是否对症往往被忽视, 从而造成治疗过错。例如优降糖, 属磺脲类药, 可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 从而降低血糖含量。如果你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服用优降糖则是错误的。服用磺脲类药可刺激胰腺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本来体内胰岛素就多, 如继续分泌的话, 将会使胰岛素更多, 而且会加重胰腺负荷,长此以往可导致胰腺功能衰竭。如果胰岛细胞已丧失分泌胰岛素功能, 此时再选用磺脲类药是毫无作用的。因此, 建议在决定选用磺脲类药时, 应监测空腹胰岛素水平。在确定有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时应选用胰岛素增敏剂, 如罗格列酮( 文迪雅) 等。

胰岛素治疗

选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疗效好, 副作用小。有些患者误以为用胰岛素治疗会上瘾,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用胰岛素治疗不会上瘾。胰岛素治疗可长可短, 根据病情,可随时选用胰岛素或改用口服降糖药。对无明显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的初期轻型糖尿病患者,可采取早期胰岛素治疗。据报道,初期轻型糖尿病患者采用 4 周的胰岛素治疗, 使胰岛 β 细胞功能得到恢复然后仅采用饮食、运动治疗, 可在 2~3 年内不用服降糖药。

3妊娠期糖尿病如何用药

妊娠期的糖尿病

2006年的时候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经批准了吸入性的胰岛素Exubera上市,但是在2007年该药的生产厂商辉瑞公司发表申明说由于财务的原因停止生产和销售该药。

近年来妊娠的研究进展,胎盘会分泌越来越多的孕激素,由于该激素能够升高血糖水平,因此相应的,母亲需要注射更多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医生一般会根据血糖的负荷水平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当注射胰岛素的时候,如果进餐量不足,漏餐,不按时进餐,或者运动量过大的话,有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反应”,或者叫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的症状包括:

(1) 头痛

(2) 突然的饥饿感

(3) 大汗淋漓

(4) 意识障碍

(5) 头晕

(6) 眩晕

(7) 疲劳无力感

低血糖症是需要立即处理的严重并发症。如果怀疑自己发生了低血糖反应,要立即检查血糖水平。血糖低于60毫克/毫升即可以诊断为低血糖症。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半杯橘子汁或苹果汁;一杯牛奶;4-6颗硬糖;半杯常规的软饮料;一大汤匙容量(15毫升)的蜂蜜,红糖,玉米糖浆都是很好的方法。吃以上任何一种事物15分钟后再次测量血糖。如果仍然低于60毫克/毫升,需要进食另外一分上述的食物。如果距离下次进餐的时间大于45分钟,那么需要吃一片面包来预防另外一次低血糖反应。

仔细记录下每次低血糖反应的情况,包括发生的日期,具体时间以及处理的方法。

下面介绍一下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技巧

(1) 三餐正餐的进食量可以少吃一些,缺少的能量通过餐后的点心或者零食补充,注意不要漏食。炭水化合物需要占总热量的40-45%。

(2) 选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如全麦面包,谷物,意大利面食,大米饭,水果和蔬菜。所有的孕妇每天都应该摄入20-25克纤维素。

(3) 如果晨起后感到疲劳无力,可以在昨日晚睡前吃一些谷物食品或者椒盐卷饼。少食多餐,避免富含脂肪,油炸,油煎的食物。如果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并且晨起后无力,一定要确定自己能够有效的处理低血糖状况。

(4) 脂肪占总热量的量应该少于40%,其中饱和脂肪酸的量要少于10%。

(5) 每天至少喝8杯水。

确保每日饮食中包含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证宝宝的健康发育。

4糖尿病用药的误区

要问糖尿病患者平时是使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患者一般的答复都是药物治疗。的确,使用药物治疗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方法,因为糖尿病是慢性病,要逐渐控制病情。但是用药也可能会走入一些误区,耽误疾病的治疗。

1、药物越贵越好吗?有些患者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只要是贵的药都是好的。其实药物的价格与其疗效并不成正比。不应认为价格低的降糖药效果就差,价格高就是良药。我们不应该说,这种药一定比那一种药好,而应科学地说,哪一种降糖药更适合什么样的糖尿病患者。对甲患者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患者也有效,有时对乙患者不但无效,甚至有害。针对每个患者的特殊性而选用最适合他的药物,这是合理用药的一个基本原则。

2、追求特效药。有些患者认为既然是特效药,则治疗的效果一定特别好。相当多的患者一味追求能“去糖尿病病根”的所谓特效药,有的甚至在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血糖已经获得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宁可停止现阶段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去寻找所谓能包治百病或去病根的“灵丹妙药”。有的认为西药仅能治表,而中药能去根。有的则偏信气功偏方。殊不知,现在采用的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糖尿病综合疗法是人类与糖尿病作斗争的实践总结和智慧结晶,是经过世界各国所证明确实有效的方法。

由此可见,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患者会因为医学知识的缺乏等原因而走入一些治疗误区,要想避免这些误区,患者就要在大夫的正确指导下用药,不可盲目自行用药和换药。而且出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大夫。

5糖尿病用药有哪些误区?

许多患者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糖尿病的正确治疗及治疗效果。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障碍。

误区一:只要遵医嘱服药就能治好糖尿病。

糖尿病与长期饮食过多、肥胖、活动减少、烟酒嗜好等因素有关,除了药物治疗外,在生活上进行科学调节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会更好。

误区二:只吃药,不复查。

有些患者认为糖尿病太麻烦,不愿意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殊不知复查是医生观察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的关键依据,只吃药不复查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误区三:频繁换药。

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误区四:凭感觉服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殊不知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多,于是认为用药不用药无关紧要,从而使病情控制不稳定,甚至进一步恶化。

误区五:擅自停药。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有的患者一次血糖检查正常即擅自减量,甚至停药,这不仅易导致血糖再次升高,同时血糖的不稳定会对身体各个脏器带来严重的影响。

误区六:没有请教专业医生

总想比较,看哪个医生说得对,结果一个医生一个说法,自己对每一个医生讲的都将信将疑,转而自己读有关糖尿病的书籍,以为自己已成为专家,结果往往断章取义,曲解本意,按自己的想像去治疗,从而延误了病情。

如果觉得《糖尿病关键在用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