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从睡眠来推定一个人的心理是否有问题

2023-06-09 分类:百科

生活需时时刻刻警惕糖尿病的危害,提前预防和了解很有必要。小编下面给大家介绍从睡眠来推定一个人的心理是否有问题,关注健康,珍爱身体!

1从睡眠来推定一个人的心理是否有问题

现代的人往往都有睡不着、易醒、起太早等状况的困扰,这些情况除了身体与环境因素外,其实这往往与心理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何从睡眠来推定一个人的心理是否有问题呢?睡眠医学专家表明,抑郁会引发睡眠障碍,其中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醒得太早”。如接连两个星期天天都是凌晨三四点就醒来,醒后脑子还很清醒,并想着一些不必要、不开心的事情,会越来越烦躁,然后苦等到天亮,这往往就是抑郁平的征兆了。这是因为,抑郁症有“晨重夜轻”的牲,患者醒来的时候情绪最为低落。

另外,如成天“睡不醒”、困倦嗜睡,白天也老躺在床上,做什么都没心,这也应要小心是抑郁症所引发的动机缺乏,这往往在青壮年中间最为常见。

如果在睡不好的时候,并助连续两个星期有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兴趣下降、悲观厌世、很容易发烧等抑郁症状的时候,最好要及时到心理科或精神科进行就医。

2脖子粗细影响睡眠呼吸问题

日前,在巴尔的摩召开的美国专业睡眠协会年会报道,头颈粗的孩子容易发生如睡眠呼吸中断等睡眠问题。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对1岁至18岁的孩子研究发现,近四成肥胖的孩子有打呼噜、睡眠呼吸中断、嗜睡等问题。和腰臀围比例相对应,脖子的粗细和孩子氧饱和量成反比,意味着他们睡眠中更易发生呼吸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脖子粗短的孩子大多是小胖墩,他们睡觉爱打呼噜,打呼噜的原因与扁桃体及腺样体增生肥大、悬雍垂肥大、软腭肥大低垂、舌体肥大等有关。这些原因导致孩子呼吸道狭窄,在夜间进入深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软组织堵塞气道,严重的出现呼吸暂停。

由于呼吸经常受阻,孩子常处于浅睡眠状态。导致孩子白天困倦、学习成绩下降、烦躁易怒,食欲减退,重者还会造成身体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早期、单纯的打鼾,表现为鼾声较响,不伴有憋气和呼吸暂停。平时要加强观察,不需治疗。如孩子出现打呼噜、憋气等情况时,要及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做睡眠监测检查。如引起睡眠呼吸障碍的是最常见的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通过简单手术即可摘除,达到根治;如引起孩子睡眠呼吸障碍的原因是鼻炎、鼻窦炎、咽腔狭窄、肥胖等,要采取辅助检查、综合治疗。

只有早期治疗,才能使孩子在青春期发育中,避免睡眠呼吸疾病,可能会使短粗的脖子变细一些。

3从睡眠看你的心理问题 不同年龄问题不同

今天是第2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记者从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安定医院)获悉,近几年本市报告患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今年1月第一条心理援助热线“帮帮我吧”开通以来,平均每天都会接到20通左右来电,来电者所咨询的大部分都是情绪问题。专家提醒,一旦出现睡眠障碍、紧张、焦虑、易怒等现象,要及时到心理专科医院就诊。

不同年龄段心理问题不同

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安定医院)副院长田红军介绍,根据四省市的流调数据显示,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达到17.5%,估计有心理问题的人达到30%左右。市安定医院迁址后,就诊的患者比两年前增加一倍。因为心理问题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各年龄段的人群都有,不同年龄段人群遇到的心理问题各有不同。儿童体现为厌学、抽动症、品行障碍等,成年人为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等导致的心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调查表明,目前都市老年疾病患者中50%至80%源自老年人的心理疾病,约70%的心理疾病是因为老年人缺少精神关怀所引起的。

心理热线以情绪问题为主

今年1月26日,本市第一条心理援助热线“帮帮我吧”(88188858)正式开通,免费为市民提供心理上的倾诉空间,解决心灵上的创伤。田红军表示,热线开通后,平均每天都会接到20通左右来电,来电者以情绪问题为主,其中,咨询精神疾病问题的占31.4%。在各类心理问题中,咨询婚恋家庭、亲子问题的最多,分别占13.7%和13.4%;人际关系问题占11.1%,健康咨询占10.7%,工作方面问题占7.7%,性心理问题占6.2%。

精神疾病患病率年底出炉

自今年7月2日起,由市卫生局主办、市精神卫生中心承办、各精神卫生单位共同参与的“天津市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正式开展,现已顺利完成全市一半的调查工作,从目前的数据看本市精神疾病发病率低于全国,最终数据将于年底出炉。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掌握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不同特征人群各种精神障碍的分布差异、精神障碍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分配、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以及自杀行为等重要精神卫生问题的状况,从而为精神卫生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有没有心理问题先看睡眠

自身有没有心理问题应该如何判断呢?田红军指出,预防精神疾病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模式,适应不同社会角色所对应的心理模式转换。首先要观察睡眠,如果连续一周以上出现睡眠障碍,这就是“信号”,你有可能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其次是观察情绪,正常人都会有情绪波动,但波动过大也会出现问题,一个人如果连续一周以上兴奋或低落过度,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则是心理问题的先兆。最后是纵向、横向评估,纵向评估是指自己和自己评估,如突然性的性格改变;横向评估是和与自己资历、教育程度等相当的人进行比较,就能发现自身的问题。

“帮帮我吧”热线咨询心理问题分布情况

1.婚恋家庭问题 13.7%

2.亲子问题 13.4%

3.人际关系问题 11.1%

4.健康咨询 10.7%

5.工作问题 7.7%

6.性心理问题 6.2%

来源:天津网-城市快报 作者:从竹

4哪些心理问题影响老人晚年生活

老年人随着年纪增大,从繁忙的工作退下,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退化,心理的健康也变得至关重要。那么那些心理因素影响老人的健康呢?

担心之1: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不少老年人刚退下来时,会有一定的失落感甚至无价值感。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老人认为经济收入减少,不再像工作时那么受人尊敬和重视;有的老人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自我评价过低;有的则表现为发牢骚、埋怨,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甚至脾气突然变得暴躁,经常和子女吵架或指责过去的同事、下属。

老人如果不能够调整好心态,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对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悲观等。

建议:如果能在退休前做好心理准备,让心理与行为提前到位,就会更容易接受社会角色的变化,避免反常行为发生。如多和老同学、老邻居走动走动,充分发挥自己的垂钓、种花、养鸟等爱好,家人也可多陪老人旅游,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担心之2:疾病缠身压力大

人进入老年期后,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各种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肿瘤、糖尿病、脑卒中等在人们50岁后会明显增高,北京市2011年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表明,50岁以上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70岁以下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7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资料表明,7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1%。2型糖尿病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老年人的慢性代谢性疾病,87%在40岁后发病。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显示,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9.6%,全国约有成年糖尿病患者9700万人。

老年人都希望长寿,但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重大刺激、易患各类疾病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矛盾。很多老人关注健康、注意保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老人过分关注养生保健节目并对号入座,对保健仪器、营养品几乎没有抵抗力,有的反复到医院进行检查化验结果却正常,甚至出现疑病症现象等。

建议:老人群体大多存在疾病问题,这是无法摆脱的现实。疾病给老人带来痛苦与负担,一些老人甚至因为恐于疾病走向绝路。老年人治疗疾病同时,要接纳自身存在的疾病,抱着与疾病一同生活的心态。对老年人自诉病症,家人要理解,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否则,会给老人增添新的心理负担。沉重的心理负担,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

担心之3:抑郁情绪难以摆脱

老年阶段,最容易出现的精神障碍是抑郁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带来重大负担或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55岁以上人群自杀率明显抬升,并随年龄增长更加显著。65岁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4.4%。老年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心情烦躁、睡眠不佳、慢性疼痛、记忆减退并常伴有其他躯体疾病,有些人甚至出现死亡念头和自杀行为。这些,在“空巢”、“失独”等特殊家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空巢”,是都市老人生活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空巢”导致老人孤独、不安,一些行动不便、高龄老人更是困难重重。预计到“十二五”期末,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有报道称,我国“失独”家庭近百万,每年还在增加7.6万个,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丧偶是生活中最严重、影响最大的生活事件,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资料表明,老人丧偶导致心理失衡而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如何关怀这些老人,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无法避免也不容回避的问题。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坐立不安,不想与人交谈,悲观想法强烈,有内疚、负罪感,觉得所作所为对不起孩子,食欲不振,头痛,易疲劳,睡不着,口渴等。

建议:老年人患上抑郁症之后要尽快到精神卫生机构寻求治疗,疏导不良情绪、消除或缓解抑郁症状,防范自杀是重点。老人们也要积极调整心态,学会关

担心之4:“老年痴呆”遭歧视

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发布的名为《痴呆:一项公共卫生重点》的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有近3560万名老年痴呆症患者,预计到2030年,患者将增至6570万名,到2050年将达到现在的3倍。局部地区调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4.2%。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为800万,接近全世界患者总数的1/4,且患病率逐年上升。

老年痴呆症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记忆、智能障碍、情感淡漠及各种形式的认知功能减退。病人早期可能对一切事情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性格孤僻,对人缺乏热情甚至敌意等。

很多人认为,老年痴呆症称呼欠缺人文关怀,有必要更名。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老年痴呆”的叫法已由失智症、失忆症等替代以显人文关怀,比如说在香港地区为“脑退化症”;在台湾地区为老人失智症;在日本,则被更名为老人认知症。其实,很多疾病都是现象描述,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等,实际上“老年痴呆症”并非单纯的记忆障碍,也不是单纯智能缺损所能描述的,而是记忆智能障碍、情感淡漠、各种认知过程混乱等混杂在一起表现出的一种“痴呆症候群”。

“名字是人们了解事物的首要途径之一,如果起点是错误的,终点往往也是错误的”,有人认为,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只通过名称浅表理解,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不正确的认识或歧视态度,因此,“老年痴呆”更名似乎有益。有专家甚至认为,更名有利于病人消除病耻感,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引起人们对老年精神疾病的重视。卫生部表示,老年痴呆症规范名称是“阿尔茨海默病”。然而,态度是复杂的问题,态度的改变并非“更名”那么容易,老年痴呆症更名,能实现减轻歧视的愿望自然很好。

建议:有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或疑似者外出时,要带有家庭联系信息的标识如腕带、卡片等防范走失。记忆严重损伤、智能障碍者或符合诊断的要专人护理。通过治疗、康复,可起到减缓病情作用。

爱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建立有规律的生活非常重要。

5教育家称应试教育过度影响女孩心理问题

人物档案

孙云晓:著名教育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对话背景

几年前,孙云晓和首都师范大学李文道副教授等提出“拯救男孩”的概念,指出“拯救男孩的实质是因性施教”,给很多家长以启发,并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共鸣。日前,两位专家再次公开发表文章,提出“拯救女孩”的概念,用全新的视角解读女孩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受到的影响。近日,就相关话题,孙云晓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青年报: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很多人感觉女孩挺有优势,比如女孩更上进,学习更自觉,从小学到大学,班干部中女孩居多,而且女孩更听话,更容易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喜欢。在这种背景下,为什么有“拯救女孩”之说?

孙云晓:女孩天性更容易顺从,接受规范,思考问题比较全面。因此,女孩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更容易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如果从功利和世俗的角度判断,这是女孩的优势所在。但从对女孩健康负责的人文关怀角度来看,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伤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9年对1800多名高中生的调查表明,女生每天做作业及课外学习时间都多于男生,47.4%的高中女生每天做作业在两个小时以上;35.1%的女生除了上课、做作业外,每天还要多学习两个小时以上,这个比例高于男生;67.3%的女生“非常想提高成绩,也愿意为之努力”,这个比例也明显高于男生。正因为如此,女孩的睡眠不足,压力更大,出现的心理问题更多,这也是为什么痛经会成为校园常见病的重要原因。

中国青年报:女孩的一些生理、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否与学习压力较大有关?

孙云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压力大。可以说,女孩为学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并且其严重性往往被社会低估和忽视。根据生理特点,女孩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应该有充足睡眠、合理运动,但这些都无法得到保障。更可怕的是,女孩会把这种压力内化,拒绝接受家人让她充分休息的建议。所以,我认为女孩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但这一点远远没有被人们认识到。

中国青年报:您提出“拯救男孩”是说希望男孩子能够更阳刚,更具有男性的特质,“拯救女孩”包括性格方面的因素吗?

孙云晓:女孩进入青春期之后,自信心水平迅速下降。首先,青春期的性发育,使女孩很慌乱,常常变得羞涩自卑。其次,女孩开始特别重视自己的身材外貌,在乎异性是否喜欢自己。有试验人员把13至17岁的女孩分成两组,一组看时尚杂志,一组不看,看的那组过一段时间后都觉得自己胖,对自己身材不满,自惭形秽。另外,女孩容易顺从,以成人标准为标准,而应试教育则强调顺从,它进一步削弱了女孩的独立性。从生理到心理再到人格,应试教育让女孩受到了全面的影响。

中国青年报:您在教育自己的女儿时,如何使其不受或者较少受到应试教育的过度影响?

孙云晓:我希望她能够有自信心和独立性,凡事尊重她的选择。小升初的时候,女儿想上一所教日语的特色学校,连区重点都不是。她母亲是北大日语系毕业的,坚决反对,认为将来出路很窄。我支持了女儿的选择。女儿的6年中学时光过得很快乐,在家里接待了四拨民宿的日本学生,我女儿也有两个暑假去了日本民宿。这培养了她的独立性、自信心和国际视野。后来,她考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如今,实现了记者梦,被中新社派驻日本当记者。

中国青年报:女孩成长的关键阶段,应该怎样帮助她们?

孙云晓:考大学的时候,我对女儿说,本科院校考不上没关系,只要能考上大专就行,将来还可以专升本,一样可以成才。我还认真地帮她挑选过两个专科学校。我的策略和忠告就是,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让孩子轻松愉快地面对升学和工作中的问题。我的女儿梦想的大学是复旦大学,但也做好了去大专学校上学的准备。结果,由于心态放松,她的高考成绩比模拟考试成绩高出100分,属于超水平发挥。此外,除了学游泳之外,我的女儿在小学、中学阶段没上过任何补习班和兴趣班。

中国青年报:父母的积极引导是否可以降低应试教育对女孩的负面影响?

孙云晓:父母是孩子成长引导者,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巨大。6岁之前,父母能不能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依恋情感,关系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什么叫亲密?就是要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另外,不要让孩子上那么多课外班,要引导女孩对在学校受到的挫折看淡一些。父母应该起到平衡器的作用。

中国青年报:日常生活中,父母能为孩子做的还有哪些?

孙云晓:今天的女孩,为什么性问题特别多?比如早恋及过早发生性行为。有一个问题特别值得提出来,女孩对情感交流的需求非常高,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常常忽略这种强烈的需求。女孩擅长的学习方式是语言教育、聊天和阅读,女孩非常需要聊天,需要情感的滋养、精神的交流,需要父母的亲吻拥抱。但眼下,很多女孩的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曾经对18个中学有过性行为的女孩进行深入访谈,问她想要得到什么,她们说和异性拥抱在一起的感觉很温暖。因此,当父母的一定要多拥抱爱抚孩子,多和孩子谈心。 (桂杰)

如果觉得《从睡眠来推定一个人的心理是否有问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