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小儿先心病手术前要注意什么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5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先心病是出生后就具有的心血管疾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征等。先心病手术前的内科治疗主要是避免剧烈活动,预防或治疗感染。

1小儿先心病手术前要注意什么

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心内科医师介绍,婴儿先心病发病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心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着下降。先心病是一种先天的心脏发育畸形,发病率为6-8%,有个通俗的说法,很多先心病“几岁可根治,十几岁变难治,到几十岁则变成不治”,所以说救治是否及时往往是先心病根治手术成败的关键。

手术最佳最佳治疗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先天畸形的复杂程度、患儿的年龄及体重、全身发育及营养状态等。一般简单先天性心脏,建议1--5岁,因为年龄过小,体重偏低,全身发育及营养状态较差,会增加手术风险;年龄过大,心脏会代偿性增大,有的甚至会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同样会增加手术难度,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对于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天畸形严重且影响生长发育、畸形威胁患儿生命、复杂畸形需分期手术者手术越早越好,不受年龄限制。

比较复杂的先心病,应该尽量早做外科手术,但是对于一般来讲,10公斤以下的手术风险相对要大一些,如果要是能到10公斤以后做,风险就要降低很多。

2先心病手术时机

先心病手术时间的选择要综合各种因素,年龄小对手术的耐受性是相应差一些,手术的危险性也大一些,但是如果心脏畸形复杂或病变严重,可导致血液循环紊乱,引起心肺功能损害。

随着年龄增大,心肺功能的受损也逐渐加重,即使以后心脏畸形可以通过得到纠治,但受损的心肺组织其功能已难以恢复,手术成功也达不到治愈的目的。有些重危病儿由于手术不及时而危及生命。所以,先心病手术的最佳时间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而定。

最常见的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其手术时间要视缺损的大小而定,如缺损大,分流量大,肺充血严重,经常伴有心衰、肺炎等并症者,应及早手术、手术可在婴儿期(1岁以内)进行。

对青紫型先心病,如法洛四联症、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病情严重的患儿,如经常有缺氧发作的也应在婴儿期手术。如病情不很严重,有青紫但不影响生活的可以在2岁后手术。对严重的心血管畸型,如大动脉错位;永有动脉干、肺动脉闭等,应按病儿的不同情况,尽早争取手术。

3治疗先心病,只能靠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环境因素、生活习俗的差异、遗传因素以及母亲怀孕时年龄偏大、父亲饮酒、母亲孕早期服药、感冒等,都是患病的诱因。

我国先心病患病率平均为8%,占首位的是室间隔缺损(可占30.4%—59.68%),其次是房间隔缺损(占18.4%—39.8%),动脉导管未闭(占5%—14.9%);而紫绀型心脏病中法乐氏四联症居首位(3.8%)。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按人口出生率1%保守计算,我国每年有约10万左右的先心病患儿出生。

1/3的先心病患儿在出生后短时期内因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死亡。紫绀型心脏病中,法乐氏四联症1岁以内死亡率高达25%,其他更复杂的畸形死亡率更高。

手术治疗是先心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及介入封堵手术,结合外科和介入手术两者优点的“杂交”手术也获得突破,开始应用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近年来,医疗技术及设备有了突破性进展,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儿应早诊断、早治疗,甚至要树立急诊、亚急诊手术的观念。这样才能让更多复杂的先心病患儿获得新生,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即使是刚出生的早产儿,也能获得有效的治疗。

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患儿家长也不要惊慌,有少部分简单先天性心脏病能自愈,在出生后1年内,单纯小室间隔缺损中有20.5%—52.9%会自然闭合,单纯房间隔缺损约有80%会自然闭合,对于这一类病人,只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平时注意加强营养、合理锻炼、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发热即可。

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肺炎、缺氧、心衰等,大多数患者经过心脏听诊就能及时发现。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是先心病最简单而准确的检查手段,甚至在胎儿18周时就能够准确判断。多排CT、心导管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复杂的先心病。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不可怕,只要在专业的心脏中心,结合医务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医疗设备的优势,一定可以明显提高先心病的临床治愈率和远期疗效。

4先心病患者生活中注意什么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为7‰至8‰,严重畸形病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即死亡。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多数患儿经过内外科治疗,可较健康地成长,因而应尽早诊断,明确类型,合理治疗,不失手术时机,争取最好疗效。在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以室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发乐四联症及房隔缺损最多见。在胎儿心脏发育阶段,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造成心脏先天畸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外界环境因素:较重要的为宫内感染,如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大量接触放射线、高龄孕妇以及吸烟饮酒等均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

(2)遗传因素。

(3)营养因素:虽然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不很明确,但加强孕期保健,特别是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疾病,以及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意义。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应依据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病史:注意孕早期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放射线接触及服用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如果在3岁以前发现幼儿心脏病,则以先天畸形可能性大;婴幼儿期反复出现心力衰竭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活动或哭吵后出现青紫是先天心脏病的重要症状。

临床表现:因畸形的复染程度和年龄等而各不相同,新生儿和婴幼儿因紫绀或心脏衰竭而引人注意,幼儿及年长儿则可能因生长迟缓及易疲乏而体检时发现。可出现脸色苍白、肢冷、活动后气促、烦躁、声嘶,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而发绀或昏厥。

体格检查:轻型患儿一般外观正常,较重者比正常幼儿差,智能发育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肝脾会有增大。

特殊检查:如X光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等,对诊断非常重要。

先心病易并发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血栓等。处理要点为:早期诊断和彻底治疗感染及并发症,可用药物控制动脉导管的开闭,如前列腺素等。对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等病症可用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婴幼儿时期频发心力衰竭或反复感染者,宜提早手术。随着幼儿心血管外科技术的进展,许多先天性心脏病都有早期手术的条件。

5小儿先心病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障碍所致的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母亲妊娠最初3个月患有病素性感染;妊娠初期接受大量放射性照射;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四环素、镇静药、奎宁等,可导致小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中,主要可分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活动或劳累后出现气急、呼吸困难、浑身乏力,严重的可出现青紫。

由于患儿的抵抗力低,易患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反复发作,易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法乐氏四联症患儿在啼哭或活动后,常因脑缺氧而出现昏厥或抽搐,发作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护理要点

◆ 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禁止大量输液,如必须输液时,滴液速度须缓慢,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

◆ 如发现患儿有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 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当按当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 室内空气要流通。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有持续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

◆ 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这是因为蹲踞后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现象,家长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

◆ 应为患儿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如果患儿能够胜任,应尽量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但应防止剧烈活动。同时,应教育儿童对治疗疾病抱有信心,减少悲观恐惧心理。

◆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体质。进食避免过饱。对青紫型心脏病患儿须给以足够的饮水量,以免脱水而导致血栓形成。

如果觉得《小儿先心病手术前要注意什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