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荷尔蒙 前列腺癌危险份子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6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前列腺癌的病因尚未查明,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等有关。前列腺分泌功能受雄激素睾九酮调节,促性腺激素的黄体生成素发挥间接作用。幼年阉割者从不发生前列腺癌。

1荷尔蒙前列腺癌危险份子

前列腺癌98%为腺癌,常从前列腺萎缩的外周部分发生,大多数为多病灶。本病的转移途径有三:①向附近组织或邻近器官浸润,首先侵及两侧叶,穿破被膜,至输精管壶腹、精囊、膀肮颈和后尿道

②淋巴转移可至骸内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③血行转移最常见为骨贫、脊椎、股骨。剧烈疼痛.,可发生病理性骨折。也可转移至肝、肺、胸膜、肾上腺、脑等内脏器官。

市场上出现注射或服用男性荷尔蒙以增强男性雄风的广告,医生认为此法不可行,反而可能成为前列腺病症高危险群,如果罹患前列腺癌再企图以男性荷尔蒙改善性机能,也会加重病情。

前列腺癌症状与前列腺肥大几乎相同,约百分之二前列腺肥大会恶化为癌症;五十岁以上男性较易罹患前列腺癌,初期症状不明显,但肿瘤愈来愈大,就压迫周围器官,引发排尿困难、频尿、夜尿、残尿感、血尿等,严重时会移转淋巴结、骨头,但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存活率高出其它癌症很多。

男性荷尔蒙分泌不足,会影响性器官发育及性功能,最好向医疗院所求诊,适量男性荷尔蒙治疗后即可获得改善,如果自行服用或注射过量男性荷尔蒙,尤其是年长民众,将成为前列腺癌症的高危险群。

一旦罹患前列腺癌,如果再摄取男性荷尔蒙,病情将加剧。

前列腺病患采手术切除、放射线治疗,晚期患者则使用荷尔蒙治疗或睪丸切除术治疗。

2前列腺癌的真正病因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组基因可能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这一重大突破性发现将改变人们对前列腺癌起因的熟悉,从而会改进前列腺癌的检测和治疗。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教授发现,前列腺癌细胞内数个基因重排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研究职员发现了2个新融合基因(TMPRSS2-ERG和TMPRSS2-EVT1),这2个基因是由TMPRSS2基因与ERG基因或EVT1基因融合天生的,ETV1基因和ERG基因是前列腺癌的重要致癌基因,TMPRSS2基因与前列腺特异相关。

他们在29个被检查的前列腺癌标本中发现23个(79.3%)标本有这些融合基因;在50个非癌组织标本中都没有发现融合基因。

该研究第一次证实,非随机基因重排可以发生在上皮细胞源的癌症。以前只知道非随机基因重排现象仅见于白血病、淋巴瘤和软组织赘瘤。

基因重排或基因易位是指一个基因片断从一个DNA节段移至另一个DNA节段的基因重排,基因易位可明显影响基因的表达。一个众所周知的基因易位例子是BCR基因与ABL基因的融合,产生的BCR-ABL融合基因导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前不知道上皮肿瘤(例如前列腺癌)也可产生这种基因改变。这一重大研究进展提示其他上皮肿瘤(例如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亦可能有类似发病机制。

前列腺癌目前被作为一种单一的疾病来治疗,该研究结果就有可能使人们对前列腺癌进行分类。研究者但愿通过这些基因能告诉医师哪些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较大,需要积极治疗,哪些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小,不需要积极治疗,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副作用。因为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区分办法,所以有一半左右的病人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

迄今为止, 他们只在前列腺癌组织发现融合基因,他们正在着手研究是否能从血液或尿中检测到融合基因,以开发更正确的前列腺癌诊断试验。

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癌症研究所一位专家说:“这犹如破译了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上的古埃及文字,破译前列腺癌的密码使人们能够读懂整个文库,意义重大。”他说,医师们一直以为前列腺癌是良多随机基因突变的结果。但该研究首次提示,特异基因的融合是导致前列腺癌的根本原因。

3前列腺癌的病因是什么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据报道仅次于肺癌,在男性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可见前列腺癌严重威胁着男性们的生命健康,前列腺癌的病因有哪些呢?

1. 遗传因素:血亲中有前列腺癌的人,得前列腺癌的机会就比一般人高;换句话说,约有9%的前列腺癌患者有家族病史。

2. 年龄因素:年纪越大,发生前列腺癌的机会也就越高。

3. 荷尔蒙因素:是前列腺癌一个重要的病因。绝大部分的前列腺癌细胞表面有男性荷尔蒙的接受器,而失去男性荷尔蒙的刺激,前列腺癌细胞就会萎缩退化。可以这样说,男性荷尔蒙分泌越多的人,罹患前列腺癌的机会也就越多。也因为这个原因,从小被阉割或睾丸发育不良的人不会得前列腺癌,但是相信没有男人愿意用这种代价来换取自己远离前列腺癌。

4. 饮食因素:如果你日常饮食中,摄入了大量含有饱合性脂肪酸的东西,那就要小心了。饱合性脂肪酸可是前列腺癌的诱发剂。饮食是前列腺癌的一个诱因。

5. 感染因素:长期、慢性的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会大大增加前列腺癌光顾的机会。

6.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镉污染,也会加大前列腺癌的发生几率。

专家温馨提醒:以上是关于前列腺癌病因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帮助。身体有什么不适,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4前列腺癌的病因是什么

前列腺癌可以分为恶性和良性肿瘤。恶性前列腺癌的病因可以分为癌和赘瘤,良性肿瘤有平滑肌瘤,纤维肌瘤等。还有哪些是前列腺癌的病因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前列腺癌是男性老年较多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发作率很高。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作率要低得多,不过,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具体的前列腺癌的病因如下:

1、前列腺的被传染丹麦学者曾介绍30年内前列腺癌死亡曲线与淋病发作率曲线,发现两者十分相似。有人做的试验提示将某些病毒被传染的大鼠前死腺的组织培养液注入同种大鼠,可使受被传染的细胞进展成肿瘤。从而提出前列腺癌的病因和病毒被传染、性传播疾病及前列腺慢性被传染有关。

2、化学致癌物质非凡工种或者来自环境污染的镉、苯等化学物质有致癌作用;吸烟者吸入的焦油等化学物质能够致癌,有资料表明,经常吸烟死于前列腺癌者比不吸烟者高出14倍。这是主要的前列腺癌的病因之一。

高脂膳食和肥胖的起因,也可能是前列腺癌的病因之一。以上就是专家对前列腺癌的病因的详细介绍,如果大家对前列腺癌的病因有疑问,可以咨询专家。

5前列腺癌

影像表现 膀胱充盈欠佳,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外缘欠光滑,膀胱精囊三角区消失,前列腺增大呈不规则分叶状,大小约6.7×5.6cm,其内密度不均匀,与膀胱分界不清。MRI示前列腺内部信号欠均匀,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脂肪抑制相为稍高信号,其前方与膀胱,后方与精囊腺界限模糊,与直肠前壁之间脂肪间隙尚存在,弥散成像可见前列腺内信号不均匀,呈周边低中间高改变。

诊断 前列腺癌(病理诊断)。瘤细胞呈实体巢状,部分呈乳头状结构,瘤细胞体积大小不等,异型明显,排列密集紊乱,极向消失,胞浆少,胞核浓染,核分裂可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送检前列腺组织见瘤细胞呈实体巢状,部分呈乳头状结构,瘤细胞体积大小不等,异型明显,排列密集紊乱,极向消失,胞浆少,胞核浓染,核分裂可见。免疫组化:CK(+)、PSA(-)。

鉴别诊断 1.前列腺增生症 2.前列腺转移瘤 3.膀胱癌

讨论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是男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泌尿生殖系肿瘤的3.8%。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与内分泌异常有关。前列腺增生者患有前列腺癌的机会高于无增生者。前列腺癌多起于前列腺周围区,95%为腺癌,早期局限于包膜内,晚期常侵犯临近脏器和远处转移。主要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直肠指检常可发现肿块。

影像诊断要点:① CT表现为前列腺明显增大,边缘不规则,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大小不等的略低密度灶,强化后呈不均匀强化,精囊可增大、不对称及膀胱精囊角消失;② MRI表现,T1WI上从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癌结节信号增高,但仍低于边缘信号;③ 增强扫描后病灶强度强化,精囊受侵时,精囊增大并于T2WI上信号减低;④ 前列腺癌常发生骨转移,以成骨型转移瘤多见。

鉴别诊断:主要与前列腺增生相鉴别:CT检查:正常前列腺上界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10mm。当前列腺中度或重度扩大时,CT扫描通常显示前列腺超过耻骨联合上方20~30mm,或更高层面仍可见前列腺,或(和)前列腺横径超过5cm,前列腺可呈球型或椭圆型扩大,两侧对称,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多均匀,常可见点状或其他形状钙化,周围脂肪间隙清晰,精囊三角正常。前列腺增生常向上推移,挤压膀胱底部,形成“双叶”征象,有时明显突入膀胱,增强扫描增大的前列腺呈均一强化。MRI检查:① 呈球形或椭圆形增大,两侧对称,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并常见小点状钙化灶;② 增生的前列腺结节T1WI呈略低信号,信号强度均匀,T2WI可为等信号、低信号或高信号;③ 增生结节的包膜为其周围的环状低信号带;④ 增生结节融合使中央叶增大,外周叶萎缩。

如果觉得《荷尔蒙 前列腺癌危险份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