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英法研究人员发现艾滋新变种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5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8月2日报道,英法科学家宣布,他们在一名从喀麦隆归来的法国妇女身上发现了一种1型艾滋病病毒(HIV-1)的一个新变种,该新的亚型病毒同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非常类似。科学家表

1英法研究人员发现艾滋新变种

艾滋病治疗障碍新发现

英法科学家宣布,他们在一名从喀麦隆归来的法国妇女身上发现了一种1型艾滋病病毒(HIV-1)的一个新变种,该新的亚型病毒同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非常类似。

科学家对该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种病毒同许多最近从喀麦隆西部的大猩猩的粪便中发现的SIV病毒非常类似;也同HIV病毒的O亚型病毒非常相似,相比其他HIV病毒,O亚型病毒感染的人更少,主要集中在喀麦隆。1型艾滋病病毒(HIV-1)包括M、N、O三种亚型病毒,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艾滋病病例都属于M亚型,O、N亚型相对比较少见。研究人员起初认为新病毒属于O亚型,但经过对病毒基因组进行破解后发现,这是一种全新的亚型,因此将其命名为P亚型。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生物信息学家戴维·罗伯特森和法国的同事一起分析了该病毒,他们表示,目前全球只有这名62岁的妇女感染了该病毒。

2004年之前,这名法国妇女一直生活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郊区,她表示,自己并没有同猿类动物接触,也没有猎食其肉——这是SIV传播到人体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她可能从其他人身上感染了该病毒。

罗伯特森表示,新发现的病毒或许表明,许多O亚型病毒都来自于喀麦隆,但也有可能这种病毒最初来自于黑猩猩,然后再分别传播给大猩猩和人类,具体时间很难界定,这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未来可能会发现新的感染P亚型病毒的艾滋病病例。

法国蒙彼利埃第一大学的病毒学家马丁·佩特斯于2006年首次发现了大猩猩SIV病毒。他指出,新的HIV菌株可能来自于其它灵长类动物,并非直接从大猩猩传播到人身上,这也表明,O亚型病毒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经历了几个宿主。

目前,这名法国妇女没有出现任何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症状,但科学家对实验室培植的人类细胞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种病毒同其他HIV菌株一样,能够在白血细胞中复制。

2科研发现艾滋病新变种

艾滋病治疗障碍新发现

法国一个艾滋病研究小组说,他们发现了艾滋病最新变种病毒,这种病毒与导致猴子、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出现免疫系统缺损症状的SIV病毒极为相似。

据介绍,这一变种病毒是在一位来自喀麦隆的老妇身上发现的。该研究小组成员起初认为此病毒属于O组,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O组艾滋病主要分布于喀麦隆等西非国家,在法国有大概一百多个感染者。

据悉,被检测到最新艾滋病变种病毒的病人“状态良好”,她称从未接触过大猩猩。

据介绍,目前科学界已知存在两种类型的艾滋病毒。其中HIV-1型艾滋病毒传染性较强,传播范围最广;II型传染性较弱,感染地区集中在西非,症状发展相对缓慢。HIV-1型艾滋病毒分为三个不同的组,分别是M组、N组和O组。M组是当今最常见的艾滋病毒,称为主要组,O型称为次要组或其他组,N型称为新型组。

而新发现的变种病毒则被归属在了P组。它与导致猴子、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出现免疫系统缺损症状的SIV病毒极为相似。但科研人员表示:“我们目前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产生了变异。”

此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位病人应该不是个案,此型号病毒在喀麦隆有可能还存在其他感染者,这一变种病毒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艾滋病变种的状况。

3香港出现首例变种甲流病毒 可能在7月已变种

新华网消息:据香港中评社援引《文汇报》报道,上周导致挪威两人死亡的变种病毒,可能早于7月已在香港出现。香港卫生署昨公布,从一名1岁男童的呼吸道样本发现与挪威病例相同的变种病毒,更令人震惊的是,该男童早在今年7月染病,虽然早已完全康复,但较挪威的病例更早出现。

有微生物学专家指,虽然所有流感病毒均会出现轻微基因转变,但倘若病毒基因出现大幅度变异,有可能令特区政府早前订购的疫苗失效,令流感第二波疫情更严峻,促请当局详细排列变种甲流的基因变异幅度,并在有需要时调整抗疫策略。

香港卫生署根据挪威公布的变种病毒资料,检查该署监测系统曾进行的甲型流感病毒样本的基因序列,结果发现在该署进行的123个基因序列研究,其中有一个病毒样本曾出现变种,病毒的基因序列亦与挪威出现的致命变种病毒相同。

卫生署发言人指出,该株病毒是从一名1岁男童的病毒样本中分离取得,该男童在7月22日出现类似流感征状,3天后入住威尔斯亲王医院,并确诊感染甲流,随后经已完全康复,并于7月28日出院,其家人亦未有出现流感病征。

卫署料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发言人续说,该株病毒对特敏福和乐感清均没有出现抗药性,强调流感病毒变种经常出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其他地区包括巴西、内地、日本、墨西哥、乌克兰和美国均曾发现病毒变种,但未有出现与挪威相同的变种病毒。发言人指目前并无证据显示,病毒变种后会导致甲流感染个案不寻常地增加,甚至出现更多严重或死亡个案,相信应付流感大流行的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助理教授黄世贤向本报表示,所有流感病毒均会出现轻微基因转变,但期望特区政府尽快公布变种病毒的详细报告,以了解病毒有否变恶、致命性有否增强,倘病毒基因出现大变异,则有可能令疫苗失效。

劳永乐:病毒杀伤力不惊人

传染病专科医生劳永乐则表示,香港早于7月已出现甲流变种个案,不排除是世界性现象,并非香港及挪威独有情况,而香港个案的男童已经痊愈,加上病毒没有出现抗药性,显示变种病毒杀伤力不算惊人。他表示,世卫早前公布,挪威变种病毒的抗原没有改变,相信特区政府早前订购的甲流疫苗仍具有效防御力,呼吁市民要做好个人卫生,高危人士亦应接种甲流疫苗作预防。

4高致病性H5N1病毒变种或具人际传播能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通过候鸟和人类活动的传播,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已有442名确诊病例,其中死亡病例已达262例。

负责该研究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病毒学教授河冈义裕称,H5N1病毒本身并不具备人际传播能力,所以在人群中并未发生大流行。但令人担心的是,通过杂交,目前遍及全球的H1N1病毒或许会为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提供在人际间传播的能力。当这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个宿主细胞时,其遗传物质将发生重组,重组后的毒株将兼具两个亲本病毒的特性。

但在此之前,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的杂交病毒的毒性都小于亲本病毒。新研究称,在H5N1病毒和H1N1病毒同时暴露的情况下,两种病毒极有可能杂交产生更具传染性和致病性的新病毒,而且这种新病毒极有可能具备人际传播能力。

新的研究发现,病毒毒性的增加来自于一个被称为PB2的基因片段,它由8个基因组成,是禽流感病毒在人类等哺乳动物身上的宿主基因。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已经检测到了人类版本的PB2基因与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基因的交换行为。

研究人员称,目前应该加强对禽流感病毒和人类季节性流感病毒的监测,以及时发现它们的变种。他们的研究表明,PB2基因片段是病毒毒性增强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可作为病毒监测的参考。

河冈义裕说,随着H1N1流感病毒的大流行,人们似乎已淡忘了H5N1禽流感病毒,但现实是这种病毒的威胁依然存在。数据表明,在H5病毒和大流行的H1N1病毒间极有可能发生重组,从而产生出一种更具传染性的H5N1病毒。

5钟南山:担心病毒混合产生新变种

据钟南山介绍,中国大陆最新统计今年2月份流感样症状患者为20万,比1月份下降了23%;在流感样症状中,证明是甲流的比例也从过去约30%多(最高峰曾达70%至80%)降低到约20%,说明甲流作为在流感中占优势的病毒株比例在不断降低,甲流传染疫情也有所缓和。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流感疫情缓和,却不见得。”钟南山说,去年香港和中国大陆均有在猪中发现个别甲流变种,有的还对达菲产生耐药性,甚至在去年底还发现了个别H5N1(禽流感);同时,中国南方包括香港,在2月到6月为流感高发季节,医学上目前估计出现甲流占优势的流感疫情可能性不大,但有可能会出现其他流感混合病毒,所以这段时间不能放松警惕。

“虽然目前展现在大家眼前的病毒变种还不构成任何疫情”,钟南山谨慎地说,但医学上最担心的是病毒经过混合后,产生新的变种,具有耐药性,同时具有人传人特点,“这是最可怕的”,尽管目前没有这样的趋势,“但作为政府、世界卫生组织情愿提早考虑布防,也不要太乐观”。

如果觉得《英法研究人员发现艾滋新变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