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研究:艾滋病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策略

2023-06-09 分类:百科

在一项艾滋病病毒如何变异以应对免疫系统压力的研究中,美国埃默里大学疫苗中心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表明,艾滋病病毒能采取若干逃生路线,而不是以一个预定的路线来逃避免疫系统的压力,这意味着单一类型的中和抗体可

1研究:艾滋病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策略

此项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份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杂志上。

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压制早期艾滋病病毒的能力。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新感染患者都会发展出中和抗体。这些抗体是附着在病毒之上的水滴状血液蛋白,如果它们仅面对一个目标,它们就能允许患者作出自我防御。

但问题是,艾滋病病毒具有变异的能力,其掩饰自身的本领足以使其逃避抗体的压力,艾滋病病毒最终会瓦解免疫系统,使其耗竭。

埃默里大学研究团队的结果表明,即便研究人员能成功确定一种可刺激中和抗体的疫苗成分,艾滋病病毒快速变异的能力仍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因子。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副教授辛西娅?德迪恩称,这些中和抗体的工作虽然非常出色,能够快速并努力地攻击艾滋病病毒,但艾滋病病毒总能想方设法逃脱。这说明,一个单一类型的中和抗体可能不足以遏制艾滋病病毒。

德迪恩及其同事参加了由埃默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教授苏珊?艾伦领导的一项公共卫生计划,该计划在赞比亚招收了数千对其中一人呈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异性夫妇,每3个月为其提供避孕套和相关咨询。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这些夫妇中仍有低水平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发生。

2降低艾滋病传播速度策略

这些发现是以一个数学模型为基础获得的。

该模型主要用于预测曝光前化学预防(PrEP)的公共卫生影响———一种使用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的艾滋病病毒(HIV)预防策略,目前它可以同治疗阳性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相结合使用,以防止感染从首发地点传播出去。

这些研究人员对模型的3种情况进行了研究:一种是乐观情况,即假定使用率能达到75%%,而曝光前化学预防的时间效率能达到90%%;中间情况为使用率能达到50%%,曝光前化学预防的时间效率能达到60%%;悲观情况即只有25%%的使用率,曝光前化学预防的时间效率仅达到30%%。

3房颤病者的抗凝治疗策略

1.瓣膜性房颤:二尖瓣狭窄伴房颤病人,长期接受抗凝治疗。栓塞发生率可减少50%。

抗凝策略:必须坚持长期抗凝,推荐使用华法林,维持INR在2.0~3.0之间。如果发生血栓栓塞,应将INR目标值升高至2.5~3.5之间,同时加用阿司匹林80~160毫克/日。

2.非瓣膜性房颤:指没有瓣膜病的房颤。每年大约有5%的病人发生脑中风或其他栓塞,是预防的重点人群。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分为高、中、低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大于75岁、高血压、左室功能减低。抗凝可使脑卒中下降68%,死亡率降低33%;已发生脑栓塞的病人,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47%。

抗凝策略:高危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长期抗凝,维持INR2.0~3.0之间。治疗期间如发生栓塞事件,增加抗凝强度到INR2.5~3.5。同时加用阿司匹林。

3.房颤复律:房颤患者不论通过药物或电复律,都可引起全身血栓栓塞。

抗凝策略:只要房颤超过48小时,复律前都应进行抗凝治疗。治疗前应仔细检查,如发现左心房或左心耳有血栓,即不能复律,应继续华法林抗凝,维持INR2.0~3.0之间。在复律后至少继续华法林抗凝一个月.

4什么是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艾滋病的英文缩写。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其英文缩写为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当人体的免疫功能遭到破坏时,就会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尚没有可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和能治愈艾滋病的药物。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病毒的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这一特性不仅使人类免疫系统难以抵御其侵害,而且也给特效药和疫苗的研制造成极大困难。艾滋病病毒直接侵犯人体免疫系统,杀灭免疫细胞。为了繁殖,艾滋病病毒必须进入人体的一种免疫细胞。通过干扰这种具有抗感染能力的细胞,使机体在通常状态所具有的与这些细胞正常活动有关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艾滋病病毒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眼泪、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或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这种病毒的数量很少,不会引起传染。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在血液或分泌物内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在自然条件下则不能存活。

高温、干燥、一般常用消毒药品都可杀灭这种病毒。

5艾滋病病毒抗药性上升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抗药性近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他们建议所有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有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应接受抗药性测试,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根据以往的一些估计,在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中,病毒存在抗药性的比例约在1%至11%左右。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苏珊·利特尔等人的最新研究显示,过去5年来这一比例可能已经翻了一番。他们在新一期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公布的研究称,目前新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中,可能超过五分之一携带有抗药性病毒。

研究人员在1995年5月至2000年6月期间,对北美10个城市中377名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在研究之初都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研究人员首先抽取了患者的血样,分析其体内的病毒是否对15种现有的艾滋病药物具备抗药性,然后研究药物治疗对患者们所起的效果。

分析结果发现,在1995年至1998年期间,这些患者感染上抗药病毒的比例约为3.4%,但在1999至2000年间却大幅上升至12.2%左右;其中,感染对一种以上药物具有抗药性的病毒的患者比例,从1.1%上升至6.2%。研究还显示,患者体内的病毒发生抗药性突变的几率,在此期间从8.0%上升至22.7%,多重抗药性突变的几率也从3.8%上升至10.2%。

虽然除了一人以外,绝大多数患者携带的包括抗药性病毒在内的艾滋病病毒,在24周内都可以被药物所抑制,然而抑制抗药性病毒的时间却比抑制非抗药性病毒的时间明显要长,平均分别为88天和56天。

利特尔等推测说,新感染者体内抗药性病毒比例上的上升,与抗药性艾滋病病毒传染率的增高也许存在着联系。他们认为,新结果提醒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制订针对新感染者的艾滋病防治战略时,都应将抗药性病毒的传染率考虑在内”。

如果觉得《研究:艾滋病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策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