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淋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8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淋病与炎症有关吗,淋病有哪些病因,炎症是淋病的病因吗,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要注意的?请阅读以下文章的详细解析。

1淋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淋球菌在酸性尿中(pH《5.5)很快杀死,因而膀胱和肾脏不易被感染,而前列腺液含有精胺及锌,故可受淋球菌感染。

尿道及阴道内的寄生菌群对淋球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菌群的存在给体内提供了一些自然抵抗力。粘膜表面存在有乳铁蛋白,铁对淋球菌的长生繁殖是必需的,如环境中铁的浓度处于低水平时,则淋球菌的生长受限。淋球菌对不同细胞敏感性不同,对前尿道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最敏感。因而前尿道最容易被感染,后尿道及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组成,淋球菌对其敏感性不及柱状细胞,因而被淋球菌感染的机会比前尿道差。舟状窝粘膜由复层鳞状细胞组成,而多层鳞状上皮细胞不易被淋球菌所感染。

淋球菌借助菌毛,蛋白Ⅱ和IgA分解酶迅速与尿道、宫颈上皮粘合。淋球菌外膜蛋白I转至尿道的上皮细胞膜,淋球菌即被柱状上皮细胞吞蚀,然后转移至细胞外粘膜下,通过其内毒素脂多糖,补体及IgM的协同作用,在该处引起炎症反应。30小时左右开始引起粘膜的广泛水肿粘连,并有脓性分泌物出现,当排尿时,受粘连的尿道粘膜扩张,刺激局部神经引起疼痛。由于炎症反应及粘膜糜烂,脱落,形成典型的尿道脓性分泌物。由于炎症刺激尿道括约肌痉挛收缩,发生尿频、尿急。

若同时有粘膜小血管破裂则出现终未血尿。细菌进入尿道腺体及隐窝后亦可由粘膜层侵入粘膜下层,阻塞腺管及窝的开口,造成局部的脓肿。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局部及全身产生抗体,机体对淋球菌的免疫表现在各个方面,宿主防御淋球菌的免疫主要依赖于IgG和IgM,而IgA也能在粘膜表面起预防感染作用。患淋球菌尿道炎的男性尿道分泌物常对感染的淋球菌的抗体反应,即为粘膜抗体反应。这些抗体除了IgA外还有IgG和IgM,血清抗体反应方面,在淋球菌感染后,血清IgG、IgM和IgA水平升高,IgA为分泌性抗体,从粘膜表面进入血液,这些抗体对血清的抗体-补体介导的杀菌作用相当重要,它们对血清敏感菌株所致的淋球菌菌血症具有保护作用。

一般炎症不会扩散到全身,若用药对症、足量、局部炎症会慢慢消退。炎症消退后,坏死粘膜修复,由鳞状上皮或结缔组织代替。严重或反复的感染,结缔组织纤维化,可引起尿道狭窄。若不及时治疗,淋球菌可进入后尿道或宫颈,向上蔓延引起泌尿生殖道和附近器官的炎症,如尿道旁腺炎、尿道球腺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等。严重者可经血行散播至全身。淋球菌还可长时间潜伏在腺组织深部,成为慢性淋病反复发作的原因。这些被感染器官炎症消退后结缔组织纤维化可引起输精管、输卵管狭窄、梗阻,继发宫外孕和男性不育。

2淋病合并症精囊炎的病因

淋病合并症精囊炎的病因

人类是淋菌的唯一宿主。淋球菌对低等动物无致病能力。曾多次将人体尿道内含有淋球菌的脓液移植于兔子眼内。试图引起淋球菌结合膜炎。始终未获成功。说明人类缺乏杀灭淋球菌的能力。所以淋球菌只能侵袭人类。对于低等动物并无侵犯能力。

3淋病合并症精囊炎病因及检查

淋病合并症精囊炎病因

人类是淋菌的唯一宿主。淋球菌对低等动物无致病能力,曾多次将人体尿道内含有淋球菌的脓液移植于兔子眼内,试图引起淋球菌结合膜炎,始终未获成功,说明人类缺乏杀灭淋球菌的能力。所以淋球菌只能侵袭人类。对于低等动物并无侵犯能力。

淋病合并症精囊炎检查项目

1、涂片检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涂片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诊断。咽部涂片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应作进一步检查。

2、培养检查:

淋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佐证,培养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的唯一方法。

4淋病合并症精囊炎症状有哪些

淋病合并症精囊炎症状有哪些?

一般发生于急性尿道炎后,单侧居多。有低热,附睾肿大疼痛,同侧腹股沟和下腹部有反射抽痛,初起与睾丸界限清楚,渐渐不清,睾丸触痛,肿大,剧烈触痛。尿液常混浊。同时可有前列腺和精囊炎。

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及时、足量、规则的用药;

3、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4、对性伙伴追踪,同时治疗;

5、治疗后随诊复查;

6、注意同时有无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其他STDs感染。

5炎症用药 需查明病因

诊室场景回放镜头1

2岁的强强已高热两天,体温最高达到38.7℃,还说嗓子痛。来到医院检查,发现扁桃体明显肿大,而且扁桃体表面还覆盖着白膜,经检测证实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医生嘱咐家长给孩子服用阿莫西林——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而且要坚持10 天;体温超过38.5℃要口服退热药物。家长听了感到很疑惑:选择“高级”一点的抗生素是否能好得快些?短时间内能不能控制炎症?孩子体温正常后还用抗生素是否会造成不良反应?……

诊室场景回放镜头2

同为2岁的静静也是高热两天,嗓子痛。检查发现孩子咽部不仅充血明显,而且还长了很多小泡,诊断为疱疹性咽颊炎。医生嘱咐家长回家后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喝水,体温超过38.5℃口服退热药物,给孩子吃凉些的奶、粥等流食。听到这样的嘱咐,家长总觉得不踏实:孩子嗓子红难道不是炎症吗? 为什么不给孩子消炎?不用抗生素,炎症能消吗?

看起来相似的病例,为什么一个要服抗生素,而且要服10 天,另一个却不用服抗生素?其中的关键是引起炎症的原因不同。

发炎、发烧:免疫系统抗感染的过程

通俗地说,炎症就是人们常说的“发炎”,表现为红、肿、热、痛。炎症可能是感染性炎症,也可能是非感染性炎症。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自动防御反应,但有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

那什么是感染呢?感染是病原菌侵入人体后,对人体局部或全身造成的损伤,同时也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参与抗感染的过程。比如:细菌感染时,血液中白细胞急剧增加,并且涌向感染部位,就会出现强强那样的情况:肿大的扁桃体上覆盖了白膜——聚集的白细胞。病毒感染是血液中淋巴细胞急剧增多,涌向感染部位,就会出现静静那样的情况:咽部出现很多小泡——淋巴滤泡。

人体免疫系统参与抗感染的过程还表现为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感染。发热对孩子有利也有害。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会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但是,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9℃,有可能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甚至产生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所以,当孩子体温达到38.5℃时,就应服用退热药物。常用的退热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和布洛芬(美林)。

如果觉得《淋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