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寰枢关节脱位有什么常识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6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寰枢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那么你知道关于寰枢关节脱位有什么常识呢?

1寰枢关节脱位有什么常识

合并齿状突骨折即寰椎连带着齿状突骨折一并移位。从枢椎椎体后上角或骨折线后缘测量到寰椎后弓的前缘,此距离为脊髓可占据的有效空间,可据此估计缓冲间隙的狭窄及脊髓受压的情况。

单纯的寰椎前脱位不伴有齿状突骨折的寰枢关节脱位,必有寰枢之间韧带的广泛损伤。由于齿状突的存在,脊髓被夹在齿状突和寰椎后弓之间,更易受伤。

先天性畸形脱位

枕颈部有发育异常者,外伤后较正常人更易发生寰枢关节急性脱位。多数病例是在少年以后逐渐发生寰枢关节不稳定。常见的两种:

(1)分节障碍,表现为枕骨寰椎融合成颈2~3椎体融合;

(2)齿状突发育不全。

自发性脱位

成人病例多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则多继发于颈部深在感染。

寰枢椎旋转固定的实质是陈旧性脱位。Fielding(1977年)把自发出现或轻度外伤后出现的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状态称为寰枢椎旋转固定。在以后(1983年)他又称之为旋转性移位。

病理性脱位

也为缓慢发生的脱位,与自发性发生脱位的区别在于确有寰椎和/或枢椎的骨质破坏性病变。在我国以寰枢椎结核为多见,也偶见于寰枢椎肿瘤或骨髓炎。

2关节脱位有什么常识

手指扭伤、戳伤、手指极度背伸时发生,拇指,示指最多,脱位后指骨向背侧移位,掌骨头突向掌侧,形成关节过伸位畸形。

示指尚有尺偏及指间关节半屈曲畸形。关节脱位后,手法复位往往失败。因为拇指脱位时,掌骨头穿破掌侧关节囊,颈部被卡在纵行撕裂的关节囊间,有时籽骨或拇长屈肌腱也嵌入两关节面之间,使复位困难。

示指脱位时,掌骨头从掌板近端穿破关节囊,掌板嵌在两关节面之间,掌骨颈两侧夹在屈指肌腱及蚓状肌之间,造成复位困难。

可先试行手法复位。若不成功,即手术复位,牵开夹住掌骨颈的组织,还纳掌骨头,屈曲位固定3周。

3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怎么回事

一个多月前,我的颈部开始疼痛,有时还会头疼,无法自由活动颈部。由于症状越来越严重,我到医院接受了X光片检查,结果显示为寰枢关节半脱位。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专家答: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临床上以旋转运动为主的寰枢关节发生不完全性脱位,X线开口位片显示寰枢关节间隙不等宽。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主要特点是颈部疼痛僵硬,不能转头,呈强迫性头向一侧偏歪,头部前倾时引起后头疼。枕部疼痛及麻木,严重的患者还会有头颈向前的坠落感。有的患者则会有上肢麻木、无力以及行走不稳等症状。

一般来说,寰枢关节半脱位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头部常常位于一侧过度旋转位或突然的过度旋转,从而引起一侧的翼状韧带损伤及两侧翼状韧带张力失调,使得枢椎齿状突受一侧翼状韧带的牵拉过度而致。

二是齿状突发育不全或有关韧带发育缺损,使得寰枢关节结构不稳,在头部突然旋转或扭伤时而出现半脱位。

三是上呼吸道、扁桃体、中耳、鼻咽部等的炎症可以引起寰枢关节及齿状突与横韧带之间的滑膜炎症、肿胀、滑膜分泌液增加,致使关节囊和滑膜囊的压力增大,造成寰枢关节间的结构不稳和颈部保护性肌紧张或肌痉挛,两侧牵引不平衡而导致自发性半脱位。

四是头部外伤或暴力不当的头颈部手法按摩所引起的半脱位。

此类颈椎病严重时最好住院治疗,避免非专业人士人为造成更严重的损伤。临床治疗上,一般采用保守治疗(特别严重的除外),以牵引、手法整复和药物治疗为主,配合针灸理疗等,建议你在明确诊断后尽快接受治疗。

4如何诊断寰枢关节脱位

寰枢关节脱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枕部受到向前的暴力造成寰椎横韧带断裂,或齿突骨折导致寰椎向前移位;另一种是头部受到轴向旋转暴力,损伤了翼状韧带和寰枢侧块关节囊韧带,使寰枢关节过度旋转。后一种情况称为寰枢关节旋转脱位。这两种病理状态均依赖于影像检查才能确诊。当颈椎屈曲姿势的侧位X线平片见到寰齿前间隙大于3mm(儿童大于5mm)提示寰椎横韧带断裂。如果有齿状突骨折,在颈椎侧位片及开口位片上可以见到骨折线或骨折移位的影像。横截面的CT可以观察到寰椎横韧带的起止点是否有撕脱骨折。如果横截面CT影像见寰枢关节旋转角度超过47度,即可诊断寰枢关节旋转性脱位。

我们常见到一些转诊来的患者被外院诊断为“寰枢关节脱位”。这些患者并没有经受很大的暴力伤,有些甚至没有外伤史,只是因为颈痛就诊摄了开口位X线片,见到齿状突与两侧寰椎侧块不等距。有些病例CT横截面上也见到两侧寰齿侧间隙不等距。这些病例都经过了牵引及支具治疗,均未能纠正“脱位”,个别病例甚至因此而做了寰枢关节融合术。我们认为,对这些病例作出“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是不恰当的。从解剖学角度看,如果没有暴力外伤史,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关节囊韧带和齿状突均完整,就不可能出现寰枢关节脱位。寰齿侧间隙不对称可能是正常解剖现象,没有临床意义。Sutherland曾做过尸体的正常寰枢关节寰齿侧的研究,发现在中立位时,两侧寰齿侧间隙是有差距的,两侧差值可以达到2.1mm。作者认为这是正常的解剖学变异。

我们建议,对于怀疑寰枢关节有损伤的患者,如果左右旋转动作对称、自如,屈颈侧位X线平片见寰齿前间隙在正常范围,就可以除外寰枢关节脱位,避免因寰齿侧间隙不对称而做出无意义的诊断和治疗。

5如何应对环枢关节半脱位

当您被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慌、失眠、颈肩不适困扰时,可否想到拍几张颈椎的X光片,以确定一下是否是由环、枢椎惹的祸。

环、枢椎为枕下的第1、2颈椎,为26节脊椎的引领椎。环椎以前弓后面的凹形关节面套在枢椎的齿状突上形成环齿关节,环椎以齿状突为轴转动,完成头部的大部分转动功能,这种天造地设的灵巧结构也正是该关节稳定性差、易发生半脱位的根源。引起偏位的原因,有先天畸形,新旧外伤,长年不正确的姿势,咽喉部的感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椎周软组织如关节囊的炎性水肿。

环枢关节半脱位,压迫枕大、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引起枕、颈部疼痛。压迫第二颈髓处的脊髓束,刺激三叉神经脊髓束,引起前额、眼眶、太阳穴疼痛。环椎横突旋转向前或后,压迫、牵拉交感神经干的颈上神经节,颈上神经节位于第二颈椎横突前方附近,易受环枢关节半脱位或炎症刺激的影响,颈上交感神经受刺激可引起椎动脉痉挛,由内耳前庭的缺血导致眩晕。亦可压迫颈动脉鞘及附着的迷走神经,影响来自颈部交感神经的心丛,产生心悸及血压异常。

环枢关节半脱位,作恶多端,认识到它的人却不多。笔者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如果有上述症状,就可在风池穴、“后脑勺”处摸到肿胀,压痛剧烈。确诊则需要拍颈椎的环枢椎张口位和侧位片。

环枢椎半脱位的复位较易,但稳定性较差,许多人需多次复位。

如果觉得《寰枢关节脱位有什么常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