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听力障碍有哪些危害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0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耳朵疾病。那么你知道关于听力障碍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1听力障碍有哪些危害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护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对639名60岁以上的参试者研究发现,轻微听力丧失(听力丧失25分贝,难以听清低声说话或在有噪音的房间中的谈话)就已影响了其在认知测试中的成绩。测试结果表明,与听力正常的人相比,这些丧失听力的人“认知负荷”增加,认知能力降低程度相当于早衰7年。

研究表明,社会交往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减少压力对大脑的危害,多社交,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助于防止认知障碍症。而听力丧失后,老人会慢慢退出曾经喜爱的活动或圈子,社交越来越少,人也变得沉默寡言,这会进一步增加记忆力丧失及认知问题的危险。

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听力丧失后至少十年才会佩戴助听器,耳聋的人中只有不到15%的人使用助听器。一方面,助听器总与“老态龙钟”画上等号。另一方面,听力丧失的最初阶段(感觉听别人说话困难)也没有引起大众的足够重视。专家建议,一旦感觉听力有问题,就应及时看医生,及时佩戴助听器。

2怎么应对小儿听力障碍方法

小儿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可概括为“三早”,即早期发现和诊断、早期验配助听器和早期进行听觉语言训练。

早发现、诊断

早期发现,在医疗机构方面,重要是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包括耳声发射测试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等;在家长方面,主要是密切观察婴儿的听觉语言行为,如3个月以内会对突然出现的强声产生眨眼或全身抖动反应;4个月能把头转向声源方向;6个月可旋转头部寻找周围兴趣的发声物体;9个月开始学叫“妈妈”、“爸爸”:1周岁可独立站立,如果发现婴儿有异常表现应该立即去医院耳科检查。如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应立即为孩子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与耳模,借助手助听器,尽早开始听觉言语训练。

早期验配助听器

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把外界声音放大,从而使耳聋儿童听到原来听不到的声音。助听器按外型大致可分为盒式、耳背式和耳内式三大类;按电路主要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可编程式两大类。对小孩子而言,选模拟电路的耳背式助听器基本可满足需要。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不能在商店随便买一个助听器就用,而应当在医院或专门的听力学机构进行验配,道理与配眼镜的验光类似,否则花钱不少而效果不好。耳模是根据小儿外耳腔的形式取样定制的,其作用是稳固定助听器,防治助听器的反馈啸叫并根据听力损失特点来改善助听器的声学性质,为此,定制耳模应视为验配助听器的一个重要环节。

早期进行听觉语言训练

言语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听觉言语训练包括听力训练、发音训练和言语练三个部分,为使耳聋孩子发准每个音,要分别对呼吸、舌唇运动、鼻音、声带振动、四声和拼音过程进行训练,最后过渡到词汇、词组和句子的训练、听觉言语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艰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又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持之以恒。

不少重度耳聋孩子,在助听器的帮助下,经过2-3年的听觉言语训练,得到了成功的康复,能在普通小学和听力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那么新生儿是不是怕声音?这问题经常困扰着没有经验的年轻母亲。依照传统方法,老人们总是把坐月子的母亲和新生儿的房间搞得静悄悄的,连走路也要小心翼翼,生伯弄出一点声音吓着新生儿。这种古老的办法应该结束了。

孩子刚出生就可以听到声音,但他们不知道声音从何而来,也不能分辨不同的声音。这时他们的听觉反射是简单的“惊吓反射”。所以说,新生儿突然受惊哭将起来,完全不必紧张,这并不是孩子的异常行为,而是正常的神经反射。那种因此而让房间里静得没一点声音,唯恐声音吓着新生儿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如何训练婴儿的听力?

为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尽早训练婴儿的感觉、知觉异常重要,听力是其中一个方面,那么如何训练婴儿的听力呢?

首先要给婴儿一个有声的环境,家人的正常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水声、刷洗声、扫地声、说话声等等,室外也能传来许多声音:车声、人声嘈杂得很。这些声音会给婴儿听觉的刺激,促进听觉的发育。

除自然存在的声音外,我们还可人为地给婴儿创造一个有声的世界。例如:给婴儿买些有声响的玩具——拨浪鼓、八音盒、会叫的鸭子等等。此外,可让婴儿听音乐,有节奏的优美的乐曲给婴儿安全感。他们会听得很高兴,当然,放音乐的时间要有节制,不能一早放到晚,另外也不宜选择过于吵闹的爵士乐等等。最好能和婴儿说话,虽然这时他还不能应答,但是家人,特别是母亲的亲热的话语,会使婴儿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当母亲面对婴儿亲切地说着、笑着、和婴儿交谈时,婴儿会紧盯着母亲的脸,似乎已懂得母亲散发出的身体语言。

3听力障碍对老人心理有什么影响

我爸年近七旬,本来性格开朗、豁达,深得家人的尊重、爱戴。几个月前开始耳聋后,性格突然改变,与人相处事事设防,处处疑心,不知为何会这样?合肥张玲

其实你父亲患了耳聋怀疑症,一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老人耳聋后,听人说话非常费力,说话者也很累,这就导致家人朋友不愿与他多说话,老人也因听不清别人说话,不愿与别人交谈,封闭自己,从而造成孤独、抑郁和多疑。这种交际上的困难,使老人内心深处受到严重打击,产生严重的担心和失落感,再加上人到晚年,社会地位改变,年老体衰,总怕别人瞧不起,进而产生自卑感。而越自卑,越重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敏感性越强,以致对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也会产生一连串猜想,并逐步演变成对他人的敌意和攻击。

所以作为家属或子女应该理解耳聋老人的心理变化,具体建议是:帮助老人建立新的爱好。耳聋老人的最大痛苦是缺乏生活动力,可以帮老人买一些金鱼、鸟雀之类的小动物,让他增加新的生活情趣。让他多与亲朋好友来往。家人多与他交谈,尽管他并不能全部听清,但交谈的功能不仅是传递信息,同样还是爱的表示。亲近的动作比语言更能慰藉老人的心。多陪同老人外出散步、游玩。子女与老伴要常陪老人到外面走走看看,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来补偿其听觉的缺憾。

4中耳炎对幼儿有什么听力危害?

三岁小明原本是个好动聪明的孩子,但从前天晚上开始却莫名其妙发起烧来,小明又嚷着耳朵痛,头痛,原本妈妈以为是之前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暂时先喂退烧的药予以缓解,一大早带着小明到耳鼻喉科求诊,经过详细的检查,判定是急性中耳炎。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报告,中耳炎是小孩求医最常见的原因。全美有三分之二的婴儿,在一岁前曾罹患急性中耳炎,到三岁时,将近一半的小孩至少得过三次急性中耳炎。中耳炎可能影响听力或造成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不能掉以轻心。

中耳是位于颞骨内充满空气的构造,前方有一条“耳咽管”通到鼻腔后方的鼻咽部。上呼吸道感染(即一般所谓的感冒)时,病原就可顺着耳咽管逆流而上,进入中耳,造成中耳发炎。六岁之前,由于耳咽管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较平,较短。当鼻、咽等部位受感染时,病原较易经由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可能有发烧,耳朵疼痛,听力变差,甚至耳朵流脓等症状。年纪较小的小孩,因为不会表达,可能只是啼哭,焦噪不安或用手抓耳朵。如果没有仔细检查耳朵,往往就被忽略了。

急性中耳炎的诊断须靠耳鼻喉科医师以“鼓气式”耳镜详细检查,医师会先将病人的耳垢或分泌物清除干净,再观察耳膜的颜色,透明度,位置等的改变,并藉着“鼓气”观察耳膜的可动性,以诊断是否有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须以适当的抗生素治疗10至14天。在治疗48到96小时后,病人应接受耳镜的追踪检查,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决定是否须改用其他药物或做耳膜切开术。部分急性中耳炎的病人因延迟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造成耳膜穿孔,久而久之,变成耳膜穿孔性慢性中耳炎。往后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有不洁之物经由耳膜穿孔进入中耳,就可能反覆发炎流脓,时间久了,可能会破坏听小骨,伤害内耳,出现听力减退、耳鸣、头晕、颜面神经麻庳等症状,更严重的可能会产生胆脂瘤,侵蚀骨头,引起颅内并发症。

部分小孩在接受治疗后,会产生中耳积液的现象(浆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虽无明显不适,却可能会影响听力,或产生其他并发症。因此,虽然不一定要长期服药,却须定期有耐心的接受鼓气式耳镜追踪检查,以便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时,耳科医师还会藉着“鼓室图”检查,以了解中耳压力改变的情形。另外,也须彻底检查鼻、咽等相关部位,找出中耳炎的诱发因子,常见的例子是病人患有鼻窦炎,鼻涕往后倒流到鼻咽,长期刺激耳咽管在鼻咽的开口,造成耳咽管功能变差,中耳积液更难清除,此时便应先将鼻窦炎治好。

孩童时期是听觉及语言、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中耳积液一直不好,耳科医师通常会安排病人做听力检查。

5怎么正确应对听力下降方法

生活中有时会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听力下降怎样护理好?如何才能让你的听力慢慢变好呢?下面就听听专家给您的几个小建议吧1

听力下降的护理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如果经常处于急噪,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障碍,这样容易出现听力锐减。所以,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2、最好不要挖耳朵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忍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3、日常生活防噪音

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4、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处风穴和听会穴,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如果觉得《听力障碍有哪些危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