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冬季如何预防宝宝佝偻病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5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佝偻病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那么佝偻病主要有哪些表现呢?冬季如何预防宝宝佝偻病呢?

1冬季如何预防宝宝佝偻病

到了冬天,一些家长发现宝宝忽然变得晚上不爱睡觉了,总是哭闹不已。冬季宝宝多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专家表示预防此病,要做好防御战以防克攻,最为重要的是让宝宝适当地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为主。

症状:早期常烦躁不安,爱哭闹,睡觉易惊醒,汗多,脑后枕部半圈秃发,医学上称“枕秃”。以后逐渐出现骨骼改变,如前囟门闭合延迟、出牙晚、头较大呈方形、肋骨下缘外翻、鸡胸、“O”形腿等。到医院做血液化验可发现钙、磷含量偏低。

医生提醒:冬季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这是因为冬天的宝宝,太阳晒得不够,或者晒太阳的方法不正确,易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发此病。该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一般人常称本病为“缺钙”,因此常常盲目补钙,这是错误的。

居家护理:冬季里父母可以带宝宝出去晒晒太阳,但值得注意的是晒太阳和户外活动是有一定区别的。户外活动不一定等于晒太阳。晒太阳是指人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而且每天照射的时间为0.5~1小时。宝宝冬天可以接受阳光照射的部位为脸、手、脚和屁股等。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把握照射的时间和方式。

另外,预防佝偻病要从宝宝出生后4周后开始,每日推荐补充维生素D预防量400单位。平时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奶类、豆类、虾皮等,不要吃过多的油脂类和盐,以免影响钙在体内的吸收。

2冬季小宝宝预防佝偻病有新招

>>>点击进入:宝宝经常流口水正常吗

佝偻病主要是因小儿体内缺少维生素D,使钙不能吸收,引起钙磷代谢失常,影响骨骼发育,对全身代谢功能也有影响。冬天出生的婴儿要在室内度过4—5个月,直到春暖花开才能抱出去晒太阳,容易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会使孩子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如腹泻和肺炎,得病后也较一般小儿要重。单纯服用钙片不能预防佝偻病,必须同时服用维生素D,在冬天或寒冷地区,可以给孩子喂些鱼肝油来预防佝偻病。

预防佝偻病的另一种方法是晒太阳。

阳光中含有紫外线,紫外线照到人体皮肤时,穿透皮肤表面,作用于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使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变成维生素D3。因为紫外线穿透力较弱,隔着衣服、玻璃晒太阳起不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

因此,新生儿和早产儿可在屋子里打开窗户晒太阳,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到户外晒太阳了。冬天或天气较冷时,要给孩子穿得暖和些,选择中午阳光充足温暖时间,可露出脸和手,在避风的地方晒太阳。

3冬季宝宝如何预防佝偻病

冬天出生的婴儿要在室内度过4—5个月,直到春暖花开才能抱出去晒太阳,容易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因此,儿科专家提醒那些刚刚当上爸爸妈妈的父母们,要精心养护小宝宝,防止孩子患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症。病因主要是小儿体内缺少维生素D,使钙不能吸收,引起钙磷代谢失常,影响骨骼发育,对全身代谢功能也有影响。佝偻病会使孩子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如腹泻和肺炎,得病后也较一般小儿要重。单纯服用钙片不能预防佝偻病,必须同时服用维生素D,在冬天或寒冷地区,可以给孩子喂些鱼肝油来预防佝偻病。

预防佝偻病的另一种方法是晒太阳。因为阳光中含有紫外线,紫外线照到人体皮肤时,穿透皮肤表面,作用于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使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变成维生素D3。因为紫外线穿透力较弱,隔着衣服、玻璃晒太阳起不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因此,新生儿和早产儿可在屋子里打开窗户晒太阳,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到户外晒太阳了。冬天或天气较冷时,要给孩子穿得暖和些,选择中午阳光充足的温暖时间,可露出脸和手,在避风的地方晒太阳。

4冬季谨防小儿佝偻病

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与维生素D缺乏有直接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重度的佝偻病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然较高,尤其在冬季出生的婴幼要在室内度过4~5个月,直到春暖花开才能抱出去晒太阳,更容易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专家说一:重度佝偻病患可能会影响运动功能的发育。

——问:绍一下什么是小儿佝偻病?这种疾病会给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钙、磷代谢异常,引起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害生命,但因其发病缓慢而不被重视,一旦发现明显症状后,机体抵抗力已很低,容易并发肺炎、腹泻。佝偻病患儿如并发腹泻、肺炎,则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佝偻病主要引起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的改变,重症佝偻病患儿还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碍并可影响行为发育和免疫功能。佝偻病可以出现胸部骨骼的改变,会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心肺功能。严重的佝偻病还会影响运动功能的发育,如坐、立、走等。运动的发育时间都可推迟,或已经会的动作因患佝偻病病而使活动能力减退。

——问:婴幼儿摄取维生素D都有哪些来源呢?婴幼儿每日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是多少?

答:小儿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有三方面:(1)母体-胎儿的转运: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胎儿体内25-(OH)D3的贮存可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的生长需要。早期新生儿体内维生素D的量与母体内的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及胎龄有关系。(2)外源性的维生素D: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维生素。天然的维生素D来自于动物和植物,如海鱼的肝含有D3,鱼籽、蛋黄和奶类也含有少量的D3。植物(新鲜蔬菜)中的麦角固醇,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变成麦角骨化醇,即维生素D2;另外蕈类、酵母、干菜中也含D2。(3)内源性维生素D维生素D的另一个来源是由体内合成的,称为内源性维生素D,这是由人体和动物皮肤的皮下组织中有7-脱氢胆固醇,它经过日光中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后变为胆骨化醇,即所谓内源性维生素D3,为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每日维生素D的需要量为400IU,这个剂量也作为佝偻病的预防剂量。

——问:导致发生小儿佝偻病的原因有哪些呢?

答:主要有四方面:(1)日照不足: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婴幼儿被长期过多留在室内活动,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气候季节的影响如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也可影响部分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2)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3)生长速度快,需要量增加:如早产或双胎生后生长发育快,需要维生素D多而体内贮存量不足;婴儿早期生长速度较快,也易发生佝偻病。(4)疾病因素: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25-(OH)D3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偻病。(5)影响:抗惊厥药可使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加,使维生素D分解增加。(6)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母妊娠期缺乏,早产,双胎等。

专家说二:发现小儿有多汗、烦躁、夜惊等神经精神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确诊。

——问:小儿佝偻病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答:主要表现在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佝偻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1)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3月以内小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多汗等。这个时期常常无骨骼病变,血清25-(OH)D3下降,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活动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典型的骨骼改变,各月龄表现不同,例如:3~6个月可见颅骨软化;7~8个月常见方头、鞍状或十字状颅骨;1岁左右表现为胸廓畸形,如佝偻病串珠、鸡胸、漏斗胸、郝氏沟及手镯、脚镯;1岁以后可见膝内翻或膝外翻;除此以外还会有全身肌肉松弛、蛙腹、重症则出现脑发育受累等表现。(3)恢复期:患儿经过治疗和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4)后遗症期:活动期症状消失,重症佝偻病患儿可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和运动功能的障碍,轻中度佝偻病治疗后很少留有骨骼改变。此期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

——问:家长如何识别孩子是否患有小儿佝偻病?

答:因为早期患儿骨骼改变不明显,而多汗、烦躁、夜惊等神经精神症状无特异性,需结合患儿年龄、季节、病史及相关检查做出综合判断,因此应该咨询儿科医生或儿科保健医生尽早明确并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问:临床哪些手段可以确诊小儿佝偻病?

答:(1)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LP)灵敏性、特异性高,采血微量、简捷、方便,可以早期诊断佝偻病。(2)25-(OH)D3是维生素D在体内血循环中的主要形式,是其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作为确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预后观察的较好指标。(3)脱氧吡啶啉/肌酐测定:脱氧吡啶啉是骨胶原的分解产物,佝偻病早期有骨吸收增加,可引起尿脱氧吡啶啉升高,检测方法简便,无创伤,患儿易于接受,适合于佝偻病的普查。(4)骨矿含量及骨密度:佝偻病早期,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骨矿物盐含量开始下降,采用单光子吸收法对婴儿左侧桡骨中远1/3端骨矿含量、骨密度进行检测,方法简便,无损伤,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之一。(6)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佝偻病的重要手段,但佝偻病早期常常无X线改变,只有当骨矿含量下降达30%~50%时,才出现改变,此时患儿多属于佝偻病的激期或后期,因此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但是X线检测对身体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使许多家长有所顾忌。(7)血钙、磷:早期血钙、磷水平变化不大,对佝偻病早期诊断价值不大,需结合其他检查判断佝偻病。

5冬季宝宝如何应对佝偻病

佝偻病是一种危害宝宝健康的疾病。冬季宝宝因为总总原因导致佝偻病,所以说冬季要有效预防佝偻病。

冬天出生的婴儿要在室内度过4—5个月,直到春暖花开才能抱出去晒太阳,容易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因此,提醒那些刚刚当上爸爸妈妈的父母们,要精心养护小宝宝,防止孩子患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症。病因主要是小儿体内缺少维生素D,使钙不能吸收,引起钙磷代谢失常,影响骨骼发育,对全身代谢功能也有影响。佝偻病会使孩子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如腹泻和肺炎,得病后也较一般小儿要重。单纯服用钙片不能预防佝偻病,必须同时服用维生素D,在冬天或寒冷地区,可以给孩子喂些鱼肝油来预防佝偻病。

预防佝偻病的另一种方法是晒太阳。因为阳光中含有紫外线,紫外线照到人体皮肤时,穿透皮肤表面,作用于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使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变成维生素D3。因为紫外线穿透力较弱,隔着衣服、玻璃晒太阳起不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因此,新生儿和早产儿可在屋子里打开窗户晒太阳,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到户外晒太阳了。冬天或天气较冷时,要给孩子穿得暖和些,选择中午阳光充足温暖时间,可露出脸和手,在避风的地方晒太阳。

如果觉得《冬季如何预防宝宝佝偻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