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婴幼儿佝偻病有哪些特点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5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佝偻病是儿童时期高发的一种疾病,那么婴幼儿佝偻病主要有哪些特点呢?防治婴幼儿佝偻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1婴幼儿佝偻病有哪些特点

在我国小儿中大约20-50%患有此病,即两、三个小儿中就有一个病儿,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成长,故被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多发病人体可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但大多数食物中含量较低,不够用,主要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因此,如果维生素D摄入不足,户外活动又少,小儿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婴幼儿佝偻病有以下特点:

第一,36个月以内的小儿患病率最高,平均为53%以上,这主要与该阶段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速度快和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的供应不足有关。

第二,有明显的冬春季发病率高、夏秋季发病率低的季节特点,这和夏季紫外线强度大、户外活动多、衣服穿得少使皮肤产生较多的维生素D有关。

第三,由于南方地区日照时间长,小儿患病率显著低于北方。

婴幼儿佝偻病的特别预防措施包括:

1、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比例适当的婴儿辅助食品。

2、多晒太阳,平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应在一小时以上,并多暴露皮肤。

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了季节户外活动受限制时,可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800国际单位。

2什么称作婴幼儿佝偻病?

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的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主要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维生素D是保证宝宝骨骼正常发育的重要物质,缺乏时体内的钙、磷代谢就会发生失调,钙就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位,致使骨骼发生病变。

宝宝多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主要变现为烦躁不安、不活泼、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睡眠不实、夜间啼哭、多汗。妈妈仔细观察时,宝宝多汗与室温、穿盖、气温无关。由于汗液刺激头皮和摇头擦枕,致使头后部的半圈头发脱掉,形成环型脱发,医学上常称为“枕禿”。这个过程常可持续数周和数月。

病情继续发展,由于骨骼缺钙可造成颅骨软化,骨板变薄,妈妈用手指按压宝宝头顶或枕部中央,能使其稍微凹陷,犹如压乒乓球一样。5个月-9个月以上的患病宝宝的颅骨外形变成近似方形,头颅外观显得又方又大,常被称为“方颅”。患病宝宝生长到2岁时前囟门也未能闭合,出牙也晚,有的在10个月以上还未出牙,有的出牙顺序颠倒,牙面有横纹,易患龋齿。患病宝宝双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顿圆形隆起,用手触摸时会感到像一串珠子,有的可以用眼看到。有的患病宝宝胸骨凸起好像鸡胸,或脊柱后突或侧弯。下肢可出现畸形,形成“O”形腿或“X”形腿。患病宝宝的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走都比正常宝宝晚。

佝偻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宝宝,尤其是1岁以下的宝宝更为多见。根据患病宝宝的年龄、喂养史、生活环境及上述常见症状,一般可作出诊断。

3婴幼儿怎么有效预防佝偻病

目前,我国妇女的骨软化症已很少见,儿童的重症佝偻病也明显减少,但是在北方地区婴幼儿佝偻病仍较常见。佝偻病又称软骨病,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二岁以下婴儿,特别是早产儿或孪生儿。这个时期儿童生长发育旺盛,对钙的需要量较多,严重缺钙(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正常)使骨骼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发生佝偻病,即使维生素D的供给量适宜,而钙的摄入量极低,也可发生佝偻病。患儿的膳食史钙非常低,所有患儿对富钙膳食有反应。其机制可能涉及肝脏维生素D的分解代谢增加。当孕妇体内维生素D、钙、磷缺乏或代谢障碍时,胎儿可发生先天性佝偻病,又称胎儿佝偻病。经临床观察,发现部分婴幼儿的佝偻病是由先天性佝偻病延续而来。钙磷缺乏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膳食中这两个矿物质的不平衡。

有的研究报告提示,新生儿(尤其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单从母乳中获取钙、磷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并且给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补充维生素D不能促进其对钙的净吸收率。在一个对出生体重小于1.5公斤完全母乳喂养新生儿的研究中,在给预防量维生素D(1200国际单位/日)的同时,半数每日公斤体重加磷20毫克和钙30毫克,另半数则不给钙和磷。结果发现,5~7周时未给钙、磷组的新生儿佝偻病发病率显著增高,这个研究说明钙、磷摄入不足在新生儿佝偻病发病中的重要性。对于低出生体重的婴儿,由于给予高钙需要摄入更多的磷,因此,有人建议婴儿配合食品的适宜钙与磷质量比为1.6:1~1.8:1。因此,对婴幼儿及时补充钙,注意钙磷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4佝偻病有什么发病特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

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其特征。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

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生长快、户外活动少,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故本病主要见于<2岁婴幼儿。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且多数患儿属轻症。因我国北方冬季较长,日照短,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

5婴幼儿肥胖有哪些特点

儿童肥胖如同成年人肥胖一样是由于体内脂肪过量蓄积所造成的。发生肥胖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外,年龄是儿童肥胖的另一个因素。儿童与成年人不同,因其处于生长发育期而有其特点。

日本学者将肥胖儿童分为乳儿肥胖、幼儿肥胖、学龄肥胖和青春期肥胖四个阶段。儿童肥胖大多是乳儿肥胖和青春期肥胖,前者是因为乳儿期人体脂肪组织发育最为旺盛,后者是因为青春期体内激素分泌不稳定所致。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从胎儿第30周开始到出生后1年,是脂肪组织最为活跃的增殖期,如果这个阶段营养过剩则导致脂肪细胞数目增多而且终生不会减少,也就是说乳儿期的肥胖可能导致终生肥胖。童年时期脂肪细胞增殖仍然较快,在10岁以内保持正常的体重十分重要,超重儿童常可发展为超重成人。有关调查表明,10-13岁的超重儿童到3l岁时,其中88%的女性、86%的男性继续超重;10-13岁时体重正常者,到31岁时只有42%的女性、18%的男性发展为体重超重者。

国外有人曾对54名肥胖儿童和25名肥胖成人进行过详细的研究,证明了脂肪在出生后第一年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持续存在。所以12个月龄的超重婴儿的脂肪细胞将较多,且不因以后的禁食而减少。肥胖的婴儿因为脂肪细胞数目较多,且易于充满脂肪,所以在其有生之年就容易发胖。因此,预防肥胖应从婴儿刚出生时就开始,最好在妊娠末期就加以注意。

如果觉得《婴幼儿佝偻病有哪些特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