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慢性中耳炎危害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1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光打针吃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般需要补鼓膜、清病变和听力重建三管齐下,对分泌性中耳炎则需进行抽液和置管。若干预及时患者可基本恢复正常听力。

1慢性中耳炎危害

在生活中常会碰到这样的人:耳朵里有时候流脓,看医生说是“慢性中耳炎”,通过药物或手术是可以治愈的,但通常自己认为影响不大而没有重视它。然而,最近遇到的一个病例却恰恰受慢性中耳炎之害,造成突然的听力下降———

赵大爷自诉:在年轻时右耳就曾经得过中耳炎,当时随便吃了点药,以后耳朵不时流脓,也没再管,后来耳朵时不时就分泌些白色物,偶尔会有些耳鸣。直到最近,听力竟日渐下降,有天突然打电话似乎怎么都听不清了,才开始正视右耳的问题。

经医生检查:赵大爷患的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这种病搞不好就可能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胆脂瘤中耳炎,是致聋的高危因素。患者若早发现早治疗还能挽救听力,若拖延时间不去看病,不但今后的治疗效果更差,还可能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耳内轻微疼痛或是中耳炎警示

耳鼻喉专家表示,所谓慢性中耳炎,往往是从急性发展而来,其中的缘由,可能是急性中耳炎表现不明显,被患者忽视了,也可能是患者用药不对,反倒延误了病情。

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两类中耳炎。前者表现为耳内流脓,脓多可将鼓膜挤满,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分泌性中耳炎则表现为鼓室积液,可由细菌、病毒感染导致,也可能缘于鼻咽癌、鼻咽管堵塞等原因。有些人坐飞机下降时鼻咽管不通、气压调节不好,就可能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专家说,一般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症状比较明显,只要及早就医,就能阻遏病情向慢性发展;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却相对隐蔽,患者可能只感觉耳内轻微疼痛,听力有时有点阻塞感或重音,此时须提高警惕,尽快到医院检查,勿自己胡乱用药。

慢性中耳炎危害听力,要早治

慢性中耳炎各种年龄段都有,危害最大的对象还是儿童。因为孩子不会表达,耳朵疼也不说,只会抓耳、哭闹,再加上急性中耳炎往往与发烧、感冒、咳嗽一并出现,儿科医生无从辨认,直接就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结果感冒好了,中耳炎也被暂时压了下去。但病情还会继续发展,3个月之后变成慢性中耳炎,再久一点鼓膜穿孔或凹陷,等到粘连性中耳炎或胆脂瘤中耳炎形成,听神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和急性中耳炎一样,慢性中耳炎也是越早治越好。”专家说,反复感染会使听力越变越差,传导性耳聋一旦合并感音性耳聋或粘连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更差。若引起胆脂瘤中耳炎,还可能引起眩晕、面瘫乃至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有生命危险。最好赶在并发症出现少、病情不严重时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听力。

提醒

慢性中耳炎的护理

1、慢性中耳炎导致鼓膜穿孔后,切不可让耳朵进水。

2、注意预防感冒,以免诱发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3、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受坐飞机的影响,有症状要即刻就医。

4、如果因慢性中耳炎导致部分听力丧失,需要手术重建听力,效果不好可考虑佩戴助听器。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什么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

乳突根治术的常见并发症有:

①手术暴露脑膜板或乙状窦板引起脑膜炎等颅内感染。

②损伤性面瘫,因解剖不熟、操作技术不当和先天性面神经解剖异常所致,可造成部分或完全性损伤,80%位于鼓室段。

③损伤水平半规管或刮去镫骨,造成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如继发感染可致永久性全聋。

④骨桥未完全开放和外耳道后骨壁削低不够,造成外耳道肉芽增生,日后形成瘢痕狭窄甚至闭锁。

⑤损伤颈内静脉球和颈内动脉,造成大出血,偶见于大胆脂瘤破坏和严重骨髓炎病人。

⑥最常见的是胆脂瘤,若肉芽及骨炎等病变组织清除不尽,术后将依旧流脓不止。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属于哪种类型——胆脂瘤型、单纯型、骨疡型。

胆脂瘤型:胆脂瘤非真性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

单纯型:最常见,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又称咽鼓管室型。

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症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原因及预防

3急、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症状

非化脓性中耳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含义

非化脓性中耳炎是鼓室内外压力不平行所引起的中耳炎,非化脓性炎症。它有很多同义词如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水、渗出性中耳炎、胶耳、鼓动膜等,这些同义词其实均为根据非化脓中耳炎的病理过程中的某一特点命名的。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具有积液的非化脓性中耳疾病,也有人称之为渗出性中耳炎,中耳积液、浆液性中耳炎、鼓室积水等,一般使用分泌性炎、渗出性中耳炎两个名称。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症状:

①鼓室积液。

②耳闷、耳聋、有时伴耳鸣,重者可出现眩晕,可在阿欠、喷嚏、搐鼻或改变头位时听力有所改善。

③鼓膜内陷、光锥消失、变位或变形。

④早期听力计检查显示低濒率下降为主的曲线,晚期可见高频区听力下降。

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症状:

①X线孔突气化不良,或呈硬化。

②耳聋及堵塞感症状隐,听力渐进性减退至停止伴耳鸣头晕。

③咽鼓管功能检查,可有闭塞,狭窄等功能障碍。

④鼓膜内陷,锤突明显外突、锤骨柄后上移位,光锥变形、消失、鼓膜增厚,活动度差,鼓膜与鼓室内壁粘连而完全不活动。

⑤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耳聋,重时可呈混合性耳聋。

⑥声阻控测听提示鼓室负压及鼓膜听骨链活动受限,平坦型鼓室压图曲线,镫骨肌反射消失。

4如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局部治疗:局部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

1.胆脂瘤型: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以获得一干耳,并酌情行鼓室成形术以提高听力。

2.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流脓停止、耳内完全干燥后穿孔或可自愈,穿孔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1) 局部用药:按不同病变情况选用药物:

① 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3%洁霉素液、1%黄连素液等,用于鼓室粘膜充血、水肿,有脓液或粘脓时。

② 酒精或甘油制剂,如4%硼酸酒精、4%硼酸甘油,2.5~5%氯 霉素甘油等,适用于粘膜炎症逐渐消退,脓液极少,中耳粘膜水肿、潮湿者。

③ 粉剂,如硼酸粉、氯霉素硼酸粉等,仅用于穿孔大、脓液极少时,有助于干耳。

(2) 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① 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 抗生素滴耳剂宜参照中耳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适当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于中耳局部可引起内耳中毒,应慎用或尽量少用。

③ 粉剂宜少用,粉剂应颗粒细、易溶解,一次用量不宜多,鼓室内撒入薄薄一层即可。穿孔小、脓液多者忌用,因粉剂可堵塞穿孔,妨碍引流。

④ 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3) 为改善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但宜在中耳腔炎症消退、停止流脓2~3月、咽鼓管通畅者施行。对较小穿孔可在门诊行烧灼法。用50%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再贴一薄层覆盖物(如酚甘油薄棉片、硅胶膜等)起一桥梁作用,促使新生鼓膜上皮沿覆盖物生长愈合。有的需数次才能愈合。

2.骨疡型:

(1) 中耳肉芽可用10~20%硝酸银烧灼或刮匙刮除,中耳息肉可用圈套器摘除。

(2) 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根据病变范围,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并酌情同时行鼓室成形术以重建听力。

(3) 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

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就诊指南

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有部分中耳炎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就诊指南:

1、确定中耳炎的类型。

(1)单纯型:最常见,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检查见鼓膜中央部穿孔。

(2)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特点是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

(3)胆脂瘤型,但非真性肿瘤,耳内流脓量少,可有白色鳞片、豆渣样物,恶臭。有时可出现头痛及听力明显下降。

2、应请耳鼻咽喉科医生详细检查耳内,区别上述类型。

3、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4、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5、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6、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7、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8.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如果觉得《慢性中耳炎危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