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哪些原因导致婴儿中耳炎 怎么正确应对中耳炎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0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婴儿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朵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原因导致婴儿中耳炎方法?

1哪些原因导致婴儿中耳炎

在婴儿期比较高发的疾病中,中耳炎的发病率这几年越来越飙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在很多年轻的妈妈对哺育幼儿知识缺乏,易让婴儿保持平卧的姿势喂奶,结果很多发生呛奶流进中耳腔引发中耳炎。

在医院的耳鼻喉科室里,经常会一些前来的就诊的中耳炎婴儿患者,这都是年轻妈妈对哺育婴儿缺乏完备的尝试造成的。人体的中耳主要由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组成,其中咽鼓管最容易引发中耳炎。该管有两个口,上端开口与鼓室相通,下端开口在鼻咽侧壁与鼻腔相通。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一般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做吞咽动作或打哈欠时才开放。它有两个功能:其一是可将中耳黏膜正常分泌的组织液引流到鼻腔;其二是通过该管的开、闭交替,来调节鼓室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在哺乳期的婴幼儿,由于解剖学上的特点,他们的咽鼓管没有发育完全,呈短而平的状态,在哺乳时平卧特别容易因呛奶使奶液经咽鼓管逆流入中耳,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婴儿妈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哺乳婴儿避免引发中耳炎。正确的哺乳姿势应当是小儿身体保持45度,哺乳后喂好奶后也不应立即平卧,要轻轻拍背,等过一段时间后才可以慢慢放下。当宝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应注意保持鼻腔通畅,当鼻塞严重时,偶尔可用0.5—1%麻黄素滴鼻。此外,还要注意上呼吸道感染时发生的反应性中耳炎,也会引起耳痛,使宝宝经常去抓耳朵。应当及时找耳鼻喉医生看看以除外化脓性中耳炎。睡觉时,经常给宝宝变换体位,以免分泌物在鼻咽腔积聚。

婴儿由于不会说话,所以引发中耳炎导致疼痛后只能用哭闹来表示,妈妈发现宝宝有发烧、不安、拒食、摇头、哭闹等健康症状时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治疗了。

2怎么正确应对中耳炎方法

很多人认为耳内流脓才是中耳炎,殊不知耳内不流脓的中耳炎也常见。生活中部分患者存在以下方面误区,使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中耳炎几种特殊的症状

自听过响:即听外界声音很轻,但听自己说话声反而很响,只是欠清晰,吞咽时耳内有响声。

自听过响:即听外界声音很轻,但听自己说话声反而很响,只是欠清晰,吞咽时耳内有响声。

体位影响听力:改变头位时,耳内有响声;或在站立位和坐位时听力下降,而在卧位时听力有提高。

韦氏错听:即在嘈杂环境中,听觉反而比平时好。又称为“闹境反聪”。

本病发作初期可酌情自疗,若未见效,应及早去医院正规就诊,不能拖延,以免转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生中耳粘连。在治疗的同时,还可采取以下自疗方法辅助,提高疗效。有的中耳炎不化脓,但若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照样会损坏听力。

中耳炎几种有效的自疗法

滴鼻方法要正确:仰卧于床上,头向后仰伸,悬垂于床沿,使鼻腔低于口腔后滴药4~5滴,然后头转向患耳侧,再做捏鼻鼓气,使药液流向咽鼓管咽口,收敛咽鼓管咽口黏膜,使之消肿。

滴鼻法: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或加入适量激素混合后滴鼻。

正确方法:用中指插入外耳道口,轻摇动数次后,突然拔出,重复10次;或以两手掌心稍用力加压于外耳道口后,突然向外侧移开,反复20次。每日按摩多次以引动耳内经气而使窍通。

鼓膜按摩术:早期病例或中耳病变重者,可经常使用。

咽鼓管吹张:方法是闭紧嘴巴,捏紧双鼻孔,用力收缩胸腹鼓气,使气无处可去,经咽鼓管窜入耳内,感觉耳内轰然有声。每日自行吹张多次,有助于中耳通气,排液,防止粘连形成。

正确方法:1.做咽鼓管自行吹张前,应先排清鼻腔、鼻咽腔分泌物,以免将脓液吹入中耳腔,导致化脓性炎症;2.吹张时用力不可过猛,以免损伤鼓膜。

鸣天鼓:将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到,再将两食指跷起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洪亮清晰声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

理疗:可用局部热敷或红外线照射疗法改善中耳血液循环,促进黏膜水肿消退利于消炎止痛。

中耳炎几种常见的处理错误

没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鼻塞流涕时,有些病人常常捏住双侧鼻孔用力擤鼻,易将鼻涕推入咽鼓管,加重病情。正确的擤鼻方法是:用一指堵住一侧鼻孔,用适度的力气擤鼻,擤完一侧后再擤另一侧。如果鼻塞较重,可先滴1%呋喃西林麻黄素液,待黏膜收敛后再擤鼻。

误将滴鼻药滴耳:常有患者未记住医生的嘱咐,配完药后也不看说明书,认为耳朵有病应当滴耳,误将收敛鼻腔、鼻咽部黏膜的滴鼻药滴耳,非但未起到治疗作用,还延误了治疗时机。

误认为是耳屎:本病初期,患者有耳鸣、耳闷塞感等症状,有些人自以为休息几天就会好的,不必看病。有些人曾经有过耵聍(耳屎)栓塞病史,认为本次也是耵聍栓塞,不必着急去看。无视孩子的鼻塞:小儿由于贪玩、耐受性相对较好,不如大人那么在意耳部的不适。等到小孩看电视要把音量调到很大、学习成绩下降时,才发现问题。因此,家长和教师都要加强对儿童听力的观察,及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出现耳部症状,2~3天内症状未消除的,必须立即去耳鼻喉科就诊,不能拖延。

3哪些原因导致宝宝中耳炎

感冒为什么会引起婴儿患中耳炎呢?这是因为婴儿的耳部结构发育还不完善,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小何的女儿现在45天,有一天发现女儿左耳流出脓血性分泌物,医生的诊断为中耳炎。小何努力回忆,想找到让女儿得中耳炎的原因,但是都没头绪。后来,医生解释说,可能是宝宝之前感冒引发了中耳炎。

感冒为什么会引起婴儿患中耳炎呢?这是因为婴儿的耳部结构发育还不完善,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专家指出,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预防婴儿中耳炎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游泳后,最好用棉签给宝宝掏掏耳朵,吸干耳朵里的水。已经有慢性中耳炎的宝宝,千万别去游泳。第二,不要躺着喂奶,因为让孩子平躺着吃奶,或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都容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内而诱发中耳炎。另外,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孩子的饥饿感增加,吮吸强烈,吸入的空气过多,容易出现溢奶现象,也容易使乳汗流入中耳而发生中耳炎。

因此,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妈妈最好抱着宝宝,不要躺着。如果是人工喂养,奶瓶口不宜开得过大,举得过高,一般与口成45度角即可。喂完奶,再将孩子竖直抱起,让其头靠在母亲肩上,用手轻拍其后背2~3分钟,让孩子将吃奶时吸进的空气通过打隔排出,以免溢奶使乳汁流入中耳。第三,调整宝宝睡姿。有资料显示,让宝宝采用仰卧或侧卧的睡姿,比采用其它睡姿的幼儿中耳炎感染率低1/3。据说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幼儿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中耳炎是小儿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频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四分之三的幼儿在3岁以前至少经历一次耳内感染,其中近一半的孩子可能会感染3次以上。而疼痛只是中耳炎危害的一部分,更严重的是,频繁复发的中耳炎会影响孩子的听力,从而在孩子学说话的关键时期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受阻。因此,当家长发现宝宝烦躁、哭闹,夜不安眠,手头或用手揉耳朵等,就要留意宝宝得中耳炎的可能,及早到医院就诊。

4婴儿得了中耳炎有哪些方法

1.治疗中耳炎感染。中耳炎有一部分是病毒引起的,因不容易和细菌性中耳炎区分,所以目前治疗时,如果是急性中耳炎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一疗程。

若使用鼻滴剂的局部鼻塞缓解剂来打开耳咽管,病人须躺着滴入鼻腔几滴药物,然后头部转向耳朵有发炎的那侧,如此可使药物流经耳咽管,使血管收缩,黏膜消肿使耳咽管打开。

2. 外科方式。当内科治疗失败或是有慢性中耳炎时,可以考虑手术方式。

中耳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完整的治疗过程,并注意是否并发积水或是听力障碍等症状。

耳膜切开术耳膜上切一小口,可缓解耳朵疼痛,引流出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耳膜造口术如果中耳积水超过3个月,就要考虑手术治疗。因为积水过久会破坏听小骨,引起听力障碍。将耳膜打个小洞,放一个引流小管,一般建议应放置6~18个月或直到自然掉落为止。耳管放置期间最好不要去游泳。

5怎么应对分泌性中耳炎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的性质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能及时与恰当地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本病以冬春季多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在小儿为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目前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有:

(1)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鼻咽部填塞物时间过长等,均可直接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咽口的开放。

(2)头颈部放射治疗后因鼻咽部及咽鼓管粘膜肿胀,以及局部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致使管腔狭窄,亦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3)支配小儿咽鼓管开闭的肌肉如腭帆张肌收缩无力,影响了咽鼓管的开放功能;加之小儿咽鼓管的软骨弹性差,当鼓室处于负压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

(4)分泌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故可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5)变态反应可引起咽鼓管粘膜的水肿,导致咽鼓管阻塞,造成中耳负压,引起渗出或分泌机能亢进。

(6)急性中耳炎时抗生素使用不当,如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或细菌对药物有抗药性等,使炎症迁延不愈。此外,单纯依赖抗生素而忽视了鼓膜切开亦为产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理,主要是当咽鼓管功能不良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吸收,腔内形成负压。此时,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内出现漏出液。久之中耳粘膜化生为分泌性粘膜,固有层血管扩张,杯状细胞增多,分泌增加,病理性粘液腺形成,固有层血管周围圆形细胞浸润。至疾病的恢复期,腺体退化,分泌物减少,粘膜逐渐正常。

如果觉得《哪些原因导致婴儿中耳炎 怎么正确应对中耳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