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分泌性中耳炎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7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呢?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那么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病因是什么呢?

1分泌性中耳炎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时常发生在孩子身上,想要做好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工作就要先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那么什么因素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呢?

分泌性中耳炎的六大病因

1、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鼻咽部填塞物时间过长等,因直接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咽口的开放。

2、头颈部放射治疗:头颈部放射治疗因鼻咽部及咽鼓管粘膜肿胀、局部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致使管腔狭窄,亦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3、支配小儿咽鼓管开闭的肌肉:如腭帆张肌收缩无力,影响了咽鼓管的开放功能;加之小儿咽鼓管的软骨弹性差,当鼓室处于负压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

4、上呼吸道感染: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5、咽鼓管粘膜水肿:变态反应可引起咽鼓管粘膜的水肿,导致咽鼓管阻塞,造成中耳负压,引起渗出或分泌机能亢进。

6、急性中耳炎时抗生素使用不当:如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或细菌对药物有抗药性等,使炎症迁延不愈。此外,单纯依赖抗生素而忽视了鼓膜切开亦为产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

2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

由于急性中耳炎未彻底痊愈或咽鼓管阻塞的结果导致中耳内积有渗出液。

分泌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渗出液中可能无菌,但通常含有致病菌。咽鼓管阻塞可由鼻咽部炎症,变态反应,腺样体肥大,良性或恶性肿瘤引起。

由于咽鼓管在吞咽时开放,使中耳正常地换气,每分钟3~4次,氧气可被中耳粘膜血管内的血液所吸收,如果咽鼓管开放功能受阻,中耳内将发生相对的负压.

3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呼吸道病毒感染——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如感冒或流感,这些疾病使咽鼓管肿胀,以至于中耳内的液体不能排出。这种液体在中耳内滞留,会引起这一区域的炎症和感染。对于孩子来说,咽鼓管的位置更平而短,他们被感染的危险性更大。所以,很多儿童患中耳炎之前多数是得过感冒或流感。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廖月红指出正确的擤鼻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婴幼儿仰卧吃奶——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不干净的水池游泳——在水质不干净的泳池里游泳,一呛水,污水可通过鼻-鼻咽-中耳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而造成发炎。另外,有时从口鼻进水也会导致中耳炎。这是因为水从口鼻进入咽鼓管,再进入耳朵,也可以引发急性中炎,这种急性中耳炎是游泳引起的常见病。

因此,有慢性中耳炎的人最好不要游泳,以免急性发作。有上呼吸道疾病、鼻炎、鼻窦炎的患者也应该少游泳。游泳后,如果耳朵出现肿痛、红肿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找医生治疗。

4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的性质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能及时与恰当地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本病以冬春季多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在小儿为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目前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有:

(1)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鼻咽部填塞物时间过长等,均可直接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咽口的开放。

(2)头颈部放射治疗后因鼻咽部及咽鼓管粘膜肿胀,以及局部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致使管腔狭窄,亦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3)支配小儿咽鼓管开闭的肌肉如腭帆张肌收缩无力,影响了咽鼓管的开放功能;加之小儿咽鼓管的软骨弹性差,当鼓室处于负压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

(4)分泌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故可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5)变态反应可引起咽鼓管粘膜的水肿,导致咽鼓管阻塞,造成中耳负压,引起渗出或分泌机能亢进。

(6)急性中耳炎时抗生素使用不当,如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或细菌对药物有抗药性等,使炎症迁延不愈。此外,单纯依赖抗生素而忽视了鼓膜切开亦为产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理,主要是当咽鼓管功能不良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吸收,腔内形成负压。此时,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内出现漏出液。久之中耳粘膜化生为分泌性粘膜,固有层血管扩张,杯状细胞增多,分泌增加,病理性粘液腺形成,固有层血管周围圆形细胞浸润。至疾病的恢复期,腺体退化,分泌物减少,粘膜逐渐正常。

5分泌性中耳炎的三大病因

1、感染:

本病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故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晚近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1/2~1/3,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而分离出病毒为数不多,故认为本病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细菌的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理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2、免疫反应:

中耳为一独立的免疫防御系统,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方逐渐发育成熟,这可能是小儿本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由于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较高,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存在,并在积液中检出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于一种由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

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粘膜的损害(Ⅲ型变态反应)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Ⅰ型变态反应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尚不明确。复发性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变应性鼻炎,慢性鼻咽炎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

3、咽鼓管功能不良:

一般认为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引起咽鼓管阻塞或咽鼓管功能不良的常见原因为机械性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鼻咽部填塞等。此外,腭帆张肌功能不良,如腭裂,易患本病。

如果觉得《分泌性中耳炎常见的病因有哪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