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游泳可别游出红眼病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9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连续几日的高温,让游泳池成人们消暑纳凉的好地方。而游泳如果不注意,会引发不少“红眼病”。

1游泳可别游出红眼病

游泳时当心感染眼病

高温天气,游泳池成为人们消暑纳凉的最佳之地。小陈和同事去游了几次泳之后,发现自己的眼睛就出现了又痛又痒的情况,并伴有红肿、分泌物增加的症状,到医院确诊为急性结膜炎。“最近随着天气转热,红眼病病人就诊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中高考考完后,学生喜欢结伴游泳,交叉感染的机会较大。”无锡市二院眼科医生说,游泳池属于公共场所,细菌比较多。人们游泳时如果不注意卫生,眼睛接触不清洁的水后,容易造成眼结膜和眼角膜病菌感染,引起眼病。他表示,游泳馆的工作人员会经常向游泳池投放漂白粉进行消毒,不少患者容易对次氯酸钠产生过敏现象,从而引发过敏性结膜炎,出现眼睛干涩、流泪等症状。

医生指出,游泳时,要尽量选择到正规消毒的游泳场所;不要佩戴隐形眼镜,要购置防护眼镜;当眼睛出现发红和流泪等症状时,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游泳后掏耳朵要适当

“最近一段时间,门诊上每天都接待由于游泳而引起外耳道炎的小患者。”无锡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告诉记者,天气变热,很多人游泳戏水后,由于没有及时清洁,或是掏耳朵方法不当引起了外耳道炎。

据悉,孩子游泳后,最好查看自己外耳道上是否有上皮脱屑等分泌物,并清除干净,以防因游泳时水浸泡后刺激耳道皮肤,引起化脓发炎。有的游泳池消毒措施不好或者耳朵本身具有损伤的孩子,更容易感染外耳道炎或者疖肿。游完泳,耳朵里会有一些积水,有些人会很细心地用棉签或挖耳勺掏耳,却不知道棉签等硬物,会损伤毛囊、耵聍腺、皮脂腺等,有的还会形成脓肿,导致疼痛,吞咽时疼痛会加剧。

医生提醒,这时,可以让自己倾斜头部,让液体流出。如果呛水,也容易引起中耳道炎,损伤听力。

2游泳消暑 当心“游泳池眼病”

近日记者来到定鼎立交桥西一家属院内,见到了在北京某高校读大一的小袁,他的眼睛“水汪汪”的,有些发红,还有点肿。小袁告诉记者,7月初他放暑假回到洛阳,前两天与同学去游泳池玩了几次,就出现了眼睛发红发涩、怕光流泪的情况。

记者从市各大医院了解到,每到暑期来临,由于游泳感染眼病的患者便明显增多。当日下午,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就此问题采访了眼科主任吴松兆。

原因:池水不洁和紫外线过度照射

吴大夫说,由于游泳池的水不够清洁引发感染的眼病主要为结膜炎和角膜炎。虽然不少游泳池会采取消毒措施,但有些细菌和病毒是消毒粉剂无法消灭的,游泳时如果不注意卫生,不清洁的水与眼睛接触后,容易造成眼结膜和眼角膜病菌感染,引起眼病;另外,游泳时水的凉爽常常让人忘了日晒,紫外线的长时间照射除了会晒伤皮肤,还会对眼底、晶状体和角膜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灼伤,导致眼病。

症状:红肿怕光、发涩发痛、畏光流泪

吴大夫说,游泳时第一种最常见的眼部病菌感染便是结膜炎,其最明显的症状便是白眼球上可以看到红血丝,此外还有眼睛充血、眼睑肿胀、畏光刺痛、流眼泪等症状。

第二种常见的“游泳池眼病”是角膜炎,患者不少是配戴隐形眼镜的下水者。因为隐形眼镜极易引起角膜上皮细胞缺氧,最后死亡脱落,此时游泳容易造成角膜发炎。角膜炎的症状主要为视力模糊、有异物感、流泪刺痛,严重的会造成视力下降。

防治:眼药水+清水洁面+防护眼镜

吴大夫建议,游泳时尽量选择正规消毒的游泳场所,不要配戴隐形眼镜,购置防护眼镜,每次游泳后注意用清水清洁面部和眼部,在游泳前和游泳后都可使用些抗菌性眼药水,“注意,不要给未成年人使用氯霉素,这易引发儿童身体其他系统疾病。”在出现以下情况时,不要再去游泳:眼睛本身已有发炎症状;刚做完近视激光手术等眼部手术者;配戴隐形眼睛已经出现眼部不舒服情况的。

“当眼睛出现红肿发涩、刺痛流泪等严重症状时,一定不要轻视,一些眼病如角膜炎,发展严重的话视力会受到影响而无法恢复。因此,出现以上症状后,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3耳朵 经常掏耳朵会致癌?

很多人都能看手纹,从手纹能看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但是比起手,人的脸上有更多的生物特征,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健康情况,比如人的耳朵长度。在一项科研项目中,研究人员普查了50例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现他们的耳朵都有两个特征。耳大与长寿确实有一定关系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不光是为了干净,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过瘾。

耳朵长什么样能长寿

第一个特征是耳廓长。

一般人的耳朵上边应该平着眉毛,下面应当平着鼻基。耳廓的长度,科学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从耳朵尖到耳垂下。一般成年人的耳朵平均长度为5~8厘米。但是接受调查的这50位长寿老人,从耳轮最高处至耳垂最低处,耳廓长度都大于厘米,而且寿命越长、耳朵越长,其中两名百岁老人的耳廓长度分别达8.4厘米和8.5厘米。

第二个特征是耳垂大。

耳垂就是从耳屏到耳朵的最低处。一般成年人耳垂长度为1—2.5厘米,但是长寿老人的耳垂长度至少在1.8厘米以上,而且厚软肥大。在所调查的50位长寿老人之中,耳垂长度在1.8—2.5厘米的有8人,2.6—3厘米的有39人,3.1—3.2厘米的有3人,都是90岁以上的老人。

上面的数字告诉我们,耳廓长、耳垂大是长寿特征。我们自己可以回去观察一下那些长寿的老人,就会发现他们的耳廓的确有这两个特征。我们把耳廓长、耳垂大叫做“长寿耳征”。但必须注意的是,耳廓长、耳垂大只是长寿特征之一,长寿者耳朵一般都长,但是耳朵长的人不一定都长寿,耳朵短的人不一定都短寿。因为长寿与否,还必须结合耳朵的气色形态以及其他部位的多种生命征象来综合分析。

耳朵的长短只是其中一条有用的线索。中医讲究“相不独断”,耳朵本身除了长短以外,还有其他特征,如厚和薄的问题,厚的比薄的好;软和硬的问题,软的比硬的好;还有贴和张的问题,贴比张好;气色的问题,耳朵的气色明亮润泽,比暗淡干燥好。要把耳朵本身的各种气色形态结合起来才能做出准确判断。而且,每个人都有五官七窍,在脸上不但有长寿耳征,还有其他二十几项生命特征,我们还要把耳朵特征和其他官窍的气色形态相互对比,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可靠。

“耳褶心征”是冠心病的重要征兆

正常人的耳垂一般都是平洁光滑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某些冠心病患者的耳垂,经常可以发现一条斜线或者皱痕。它是从耳屏间切迹,即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向外伸展到耳垂边缘的一条斜线或皱痕,有的深而长,有的浅而短,我把这种皱痕命名为“耳褶心征”。

耳褶心征的出现,能够提示冠心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所以它也被称为“冠心病沟”、“脑动脉硬化耳褶征”等。出现耳褶心征的人可能得了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等疾病。国内外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冠心病病人出现耳褶心征的可能性很高,而正常人一般在24%以下。看来,耳褶心征能很准确地提示冠心病等疾病的存在。如果我们掌握这一特征,就可以提前发现疾病,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增加康复的机会。

经常掏耳朵会致癌

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不光是为了干净,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过瘾。

有的人耳朵痒了,常常挖耳勺、用发卡、火柴棍儿等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经常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

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

长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我国自从废除理发师用剃头刀挖耳朵的做法后,外耳道乳头状瘤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

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忠告: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4掏耳朵时别太用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铁钉、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并说为了舒服。其实,这样做害处多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长久难愈,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告诫: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耳屎,医学上叫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

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影响张口和咀嚼,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还有,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

其次,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层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由于外耳道为弯曲、较深的腔洞,又比较潮湿,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99健康网温馨提示:耳屎多了,关键在于正确地处理。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也可以用耳道勺轻轻地将耳屎掏出来,如果耳屎太多难以掏出,可到医院请医生处理;如果耳道发痒,可用手指轻轻按揉外耳道前的耳屏。万一患了外耳道炎,必须到医院诊治。

5给孩子掏耳朵容易伤害耳道

正常宝宝所产生的耳屎大多为黏稠状;而异常耳垢的形成,一方面可能是因让宝宝躺着喝奶;另一方面因洗澡后未作适当的处置。有些情况下坚硬如石头则需医生清除耳屎,以避免慢性感染。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没有必要经常掏。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戴海江医生介绍,耳屎的学名是“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黏附灰尘和小虫,以保护耳膜;同时,它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能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

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频繁挖耳,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时才需要掏耳朵。但挖耳不能用发卡、火柴棒、牙签等尖利、不洁的器具,可以选择药房售卖的医用棉签轻轻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医用棉签,蘸少许75%的酒精,平时经常擦拭清洁外耳道。

多数情况下,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而结成黄色薄片,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也不会因耳屎多了而影响听力。

相反,挖耳却很容易对耳道造成伤害。如果方法不当,会将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响听力;如果挖时用力过度,损伤了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就会形成外耳道炎;此外,还有人挖耳时将异物如棉花、火柴头等遗留在耳道内。

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较多,不易排出会形成硬块,如果耳道内感觉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别痒,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发生了耵聍栓塞或出现了炎症,应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如果觉得《游泳可别游出红眼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