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怎么治疗湿疹方法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9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中医有哪些治疗湿疹方法呢?

1中医怎么治疗湿疹方法

湿疹为常见皮肤病。它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古人称之为“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奶癣”等,其症状均为湿疹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内服药和外用药同用。

患湿疹病人可常食用有祛湿或清热祛湿的食品,如苡米和冬瓜煮汤食用,或饮用青瓜、丝瓜汤亦有辅助治疗作用。本病中医治疗效果较好,湿疹表现以红斑、水泡、渗出、糜烂、瘙痒、丘疹为特点。由于湿邪存在,故反复发作。

(1)湿热证: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

①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④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⑤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2)虚实夹杂证: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本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

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

①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②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2湿疹治疗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现在湿疹属于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数患者会采取一般的治疗来控制病情,但是一定要注意治疗时湿疹的注意事项,才能更好的恢复身体。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湿疹的注意事项,才能帮助患者建立自信。下面就来介绍湿疹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湿疹的注意事项有:

1、居住条件要干爽、通风、便于洗浴。

2、多食富含维生素类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多种湿疹的注意事项。

3、清洗患处时,动作要轻柔,不要强行剥离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红、肿、热、痛,影响治疗,使病程延长。这也是湿疹的注意事项之一,

4、消除精神紧张因素,避免过于疲劳,注意休息等一系列湿疹的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对湿疹的注意事项的介绍,相信大家有所了解。如能按照上述湿疹的注意事项的建议来做,一定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以便于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祝各位患者能早日康复。

3中医治疗阴囊湿疹的中药方

阴囊湿疹,中医又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它是一种阴囊变应性皮肤炎症。是以阴囊剧烈瘙痒,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包、渗出、糜烂、结痂、肥厚、鳞屑等多形性皮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方一:枯黛散

组成:青黛20克枯矾10克炉甘石10克(用醋淬之)黄柏粉10克儿茶10克。

用法:共研细末,蓖麻子油加至100毫升调匀,备用。用时,先将患部洗净,取上药反复涂擦。1日2次。皮损部若有渗液、糜烂者,可直接取上述干药粉按压在患处。用药数天后,患部出现干燥、脱屑,可改用青黛油膏(青黛7克,凡士林30克)。

主治:阴囊湿疹。

方二: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山栀子各10克白藓皮、赤茯苓、地肤子各12克车前草30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经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疹。

方三:二参散

组成:茵陈20克苦参、元参各30克白藓皮25克。

用法:粉碎成粗末,第袋60克,放入沸水中浸泡10分钟,薰洗患处,每次20分钟。

主治:阴囊湿疹。

方四:青蛤散

组成:青黛30克蛤粉90克生石膏粉60克芦荟、黄连末、黄柏末各6克冰片5克。

用法:共研细末备用。筠针患处洗净,取青蛤散30克用纱布包成小团,搽涂患处,每日2-3次。

主治:阴囊湿疹

4湿疹治疗前注意事项

预防:本病好发于夏季,有过敏体质的多发,婴幼儿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

1.去除病因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2)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2.避免刺激因素 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3.早诊断、早治疗 根据临床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容易诊断。对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应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4.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5.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6.衣着宜宽松,以减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纤及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

湿疹特别是慢性者,大都通过经年累月的治疗未获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实,湿疹不是“不治之症”,由于此病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给治疗带来困难。患者应该与医生合作,建立治愈信心,尽可能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热水洗烫、过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药不当等。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鱼、虾、蟹或浓茶、咖啡、酒类,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这些都可减少湿疹的复发,达到治愈的目的。

5中医治疗湿疹

湿疹,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胶、樟脑丸等)引致。至於“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於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於“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湿疹病患者兼受热和湿两种病邪困扰。病者一方面有实火,但却因身体机能呆滞,以致人体的化工厂肝脏未能发挥疏泄排毒的功能,将体内的热毒从大小二便排出体外。结果只好转而从毛孔排出,若微循环系统欠佳或毛孔闭塞,毒素便会积聚在体内。当积聚至某程度时,或吃了一些致敏的食物後,便会出现湿疹之类的皮肤病。

其次,除皮肤问题外,湿热者亦会有胸腹胀闷不舒、大便秘(便秘食品)结或泄泻、小便短少赤黄等病症。

中医医治湿疹的方针,是把体内积聚的热毒引发出来而予以排除,同时要改善体质,令机能回复正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外治法、内治法、针灸法、火罐刮痧法。其中外治法因其效速效验,无需内治法辩证诊断之繁琐,亦无需针灸法之对手法技巧要求之严格,应用最为广泛。另一方面,要根治湿疹,最重要的是病者必须和医师配合,从日常饮食入手,因为若一面吃药排毒,一面又吃进带毒食物,试问又怎能痊愈。湿疹病患者应戒吃能加剧疾病及引致敏感的刺激性食品,如酒、辛辣煎炸的食物、虾、蟹、牛肉等。有些蛋白质(蛋白质食品)丰富的食物令人体难以分解,如牛奶、豆类等,应少吃为佳。病者亦应避免各种刺激皮肤的因素,例如搔抓、用硷性强的肥皂或过热的水洗浴、不要让阳光直晒着患湿疹的地方等。

一、熏洗法

1.用生山香750克、银花60克、蒲公英60克、九里明60克、黄柏20克、五倍子6克、白巩3克、蛇床子20克、苍耳子20克、川椒5克、孩儿茶15克、荆芥20克,水煎汤,每天先熏后洗2-3次,连续熏洗至病愈。

2.用白鲜皮30克、苦参30克、土茯苓30克、紫草10克、地肤子30克、蛇床子30克、赤芍12克、连翘30克、金银花3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6克、甘草10克,纱布包好,水煮沸15-20分钟,将药汤倒于盆中,先熏后洗患处,每天2次。每天1剂,3剂为1疗程。 若局部红肿,选加板蓝根、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渗水成疮,选加黄芩、黄柏、栀子;结痂干燥并奇痒,选加地龙、乌蛇、白花蛇;慢性经久不愈,加大黄;病变在上半身,加野菊花、夏枯草;病变在下半身,加黄柏、白花蛇舌草。

3.用五倍子30克、蛇床子30克、紫草15克、土槿皮20克、白鲜皮20克、石榴皮15克、生黄柏30克、赤石脂20克、苦参30克,装于纱布袋中,水煎汤,先熏后洗肛门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本法用于肛门湿疹,熏洗至痊愈。

二、外敷法:

由白芷、苦参、夏枯草、青黛、黄柏、蛤粉、枯矾、雄黄、乌贼骨、冰片等制成的清湿散,用醋或麻油调敷患处,每日一次。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症,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症。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症,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症。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养血疏风润燥为主。

三、热熨法:

取鱼腥草30克、由鲜皮30克、苦参30克、苏叶30克、黄柏30克、紫草30克、大枫子30克(打)、苍耳子30克(打),浸于75%酒精中数天,酒精以漫埋药物为度。滤出酒精,瓶装备用。用时将上述药液浸湿棉垫,敷于患处。用电吹风发生的热风吹棉垫。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如棉垫被吹干,可再加药液。

如果觉得《中医怎么治疗湿疹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