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秋季须谨防过敏性哮喘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4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秋季过敏症中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最大的要数过敏性哮喘,最值得重视的是,部分过敏性鼻炎可逐渐发展成季节性哮喘。

1秋季须谨防过敏性哮喘

近一段时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出现了增多的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副教授汪洋提醒,秋天湿度较小、浮尘较多,花草树木开始了新一轮的新陈代谢,过敏原的增加,使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出现过敏症,就是人们常说的秋季过敏症。秋季过敏症多由花粉、尘螨及霉菌引起,可导致过敏性哮喘。因此,有过敏史的人应提早预防。

秋季过敏症中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最大的要数过敏性哮喘,最值得重视的是,部分过敏性鼻炎可逐渐发展成季节性哮喘。哮喘症状多为喘息、胸闷、咳嗽等,一旦疾病发作,将会年年反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

除花粉外,秋季也是尘螨、霉菌繁殖的高峰季节,对尘螨或霉菌过敏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也表现为季节性哮喘,其中部分患者会同时合并夏秋季花粉过敏。对尘螨过敏者,在室内的过敏症状比室外要重,在整理床铺、翻阅旧书报时就可以诱发过敏症状;对霉菌过敏者,在阴雨潮湿天气里过敏症状常会明显加重,去旧仓库、地下室等阴暗地点时常可诱发过敏症状。

秋季过敏症状,很多人是在立秋这一天开始出现,到深秋会有所缓解,所以,不少人以为只要熬过这一段时间,便会万事大吉。也有不少人因为过敏症状反复多年,从而丧失了继续治疗的信心。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因为过敏症可能带来不少的并发症,如过敏性鼻炎继发鼻窦炎、过敏性结膜炎继发眼部感染等,而哮喘发作加重甚至会危及生命,应重视秋季过敏症,及早预防,及早治疗。

2秋季应该如何预防秋燥

处暑节气后,由于气候逐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秋燥”是指在秋季发现的以干燥为特征的病变,分温燥和凉燥两种。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病症多表现为头疼、少汗、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同,这种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不适,主要与久晴少雨、秋阳暴烈的气候有关。此外,处暑期间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因此,处暑时节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预防“秋燥”。

“秋燥”并不可怕,一般都比较轻,治疗也比较容易,但家庭护理和调养十分重要,否则可能会缠绵不愈。“秋燥”原因很多,而饮食不当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初秋时节饮食应突出“清润”,即养阴清燥,润肺生津。

提醒说,有效防治“秋燥”,可以在饮食上下工夫。在初秋时节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润为主。鲜藕、生梨、荸荠以及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一些;多喝水、淡汤、豆浆、牛奶等,而生葱、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应少吃。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胃弱者要多喝粥,如红枣糯米粥、百合粥、莲子粥等。同时,注意调节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防止过度疲劳和无节制的夜生活。

3秋季饮食 立秋如何预防秋燥

祖国医学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的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咯,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或鼻衄于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前者几乎无人可免。喉、咽也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此外,肺与大肠还有密切联系,中医曰:“互为表里”,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便秘……

尽管秋燥对人体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颇多。正所谓:“木之为舟,无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秋日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量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因为此类食品易生燥化热,多食无益。

对于人体各部出现的“干燥症”,宜酌情予以调治。如鼻燥,尤其平时有萎缩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的人,可点些薄荷滴鼻油,具有清凉宣燥之功;咽燥饮用玄麦甘桔冲剂,可获良效;柿霜能清热宁嗽,用于“燥咳”颇为适宜;肤燥当以珍珠霜润而护之;肠燥可择有滑肠作用的蜂蜜、芝麻服食通秘。此外,中医有一称为“增液汤”的名方(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能润一身之燥,秋季可水煎代茶常饮。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秋燥对人体的损害,还应注意调节空气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水分。在庭院、室内可养些能净化空气,涵养水分的绿色植物,睡前亦可于卧室里置冷水一盆,以缓解燥气刚烈劲急之势。同时,也须指出的是,秋高气爽又是健身的大好时节,人们在立秋伊时秋燥不甚之际就应早到户外锻炼,呼吸吐纳,藉以提高肺脏生理功能则燥邪难侵。

4秋季宝宝饮食如何预防秋燥

秋天来了,气候一天天变得干燥起来,尤其是北方。小宝贝的小手经常摸上去很热,可并不是发烧。小嘴唇和小口角也出现了小裂口,甚至小鼻子时常流血。妈咪很着急,不知小宝贝因何这样?其实,这是秋天的燥邪耗损了小宝贝体内的津液。

虽然秋燥让小宝贝不舒服,但它也不是那么难对付。只要妈咪掌握一些科学饮食之道,就会驱走小宝贝身体里的燥邪。

什么是秋燥?

秋燥,并不是指一种疾病,而是指人们在秋天出现的各种不适,如皮肤干燥或发生皲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舌干少津,大便燥结、毛发无光泽。

现代医学认为,所谓秋燥,是由于空气湿度过低引起的。干燥的空气影响人体的皮肤和呼吸道粘膜的湿度,使皮肤干燥,肺功能受抑,组织氧化不足,从而容易发生干燥或炎症。稍有疏忽,便会引起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出现“燥咳”。

多给小宝贝喝水养肺

引起秋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过于干燥引起,使身体里缺水。传统医学认为,养肺可以驱走燥邪。为了防止小宝贝被燥邪侵扰,妈咪一定要多多给小宝贝的身体补充水分。给小宝贝饮水,不要一下子喝进去很多,这样反会给身体带来不良作用,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用的方式。白开水是最好的,不要喝添加了很多色素、香精、甜味剂的各种饮料,高糖分反会使身体里更加缺水。

5秋季干燥如何预防秋燥?

夏末秋初,天气渐渐转凉,没有了艳阳高照的暴晒和台风肆虐的天气,空气中的水分也渐渐变少,于是在初秋的季节很多人开始出现咳嗽、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秋燥。现代医学认为,秋燥是由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造成的,而中医认为秋燥与天气干燥,皮肤黏膜水分迅速蒸发有关。

在临床上秋燥又分为凉燥和温燥两种类型。凉燥是指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而温燥则是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

一、 秋燥的表现症状

秋燥是由于秋季干燥的气候导致人体受燥邪侵入而引发的疾病,因而会出现声音沙哑、咳嗽、鼻子敏感、皮肤头发干燥、便秘、惊厥等症状,具体表现为:

1. 声音沙哑、咳嗽

身体是否干燥最直接方便的方法就是看口舌和喉咙部位。口喉部位最易受燥气影响,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痛、口腔溃疡等症状;严重的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是在晚上更容易发作使人无法安心入睡;而体质差的人这些咳嗽的症状则可能持续整个秋天直至入冬,也有可能会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疾病。

如果觉得《秋季须谨防过敏性哮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