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特点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9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都是现在人高发的疾病,那么你知道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吗?那么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特点吗?

1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特点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其所致的代谢紊乱可通过不同的环节影响骨代谢的过程,从而导致代谢性骨病的发生。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T1DM)可以导致骨质疏松,2型糖尿病(T2DM)是否为骨质疏松的继发因素,尽管目前尚不能确定,但至少T2DM可以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1]。现在权将确诊为糖尿病,同时存在明确的骨质疏松且排除其他继发病因者,称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

糖尿病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

(1)有糖尿病症状:如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等。如果有酮症酸中毒的存在,伴有恶心、呕吐、面部皮肤潮红、脉细快、血压低、呼吸深等症状。

(2)全身骨骼疼痛:骨痛多发生在持重的部位,如脊柱、骨盆等,疼痛的性质为慢性持续钝痛。骨质疏松症越重,疼痛程度一般也加重。

(3)骨骼畸形:骨骼畸形的原因,一方面是骨质疏松症造成骨骼密度下降,使骨承受重量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是糖尿病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导致骨吸收的加快。骨骼畸形表现为身高降低,出现O形腿或X形腿,驼背及鸡胸等。

(4)骨骼的X线片:显示骨小梁变细而稀疏,呈栅栏状垂直排列;骨皮质变薄,呈磨砂玻璃样改变;椎体可呈压缩样改变。

(5)糖尿病引起的骨关节损害:好发于下肢远端、双足及双踝,表现为关节肿胀及足趾肥大,可出现“长袜样感觉障碍”;关节还可以有半脱位,甚至关节积液或感染。部分患者关节旁有骨质溶解现象,以致发展为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部分患者出现骨质不规则的增生或硬化,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6)实验室检查:尿钙明显增高,24小时尿钙大于200毫克。

2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1。临床表现

(1)如有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则出现视力下降,四肢感觉障碍和疼痛、坏疽,外阴瘙痒,浮肿,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

(2)骨骼系统;有腰背酸疼及全身疼痛、乏力等症状,还可能出现骨密度减低和骨痛,骨痛多发生在脊柱、骨盆与四肢部位,常为持续性钝痛,疼痛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往往平行。

2。治疗

2、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

3、其他药物

可应用氟化物、双膦酸盐、降钙素;绝经后妇女也可适当加用性激素。

有效的控制高血糖,才可能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知识!要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这种疾病,同时要积极的配合医院的医生的药物治疗,只要有信心,相信会有个比较理想的治疗结果的。

3糖尿病时应预防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是全身代谢性疾病,不仅包括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异常,还涉及电解质、骨矿物质等代谢紊乱。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相对于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人群,其骨质疏松发病率增高。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1.血糖升高,大量葡萄糖从尿液排出,造成钙,磷、镁丢失,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溶骨作用增强,使骨量减少。

2.胰岛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影响骨的形成和转换,使骨密度下降,形成骨质疏松。

3.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损害肾功能,导致肠内钙的吸收减少,加重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的户外活动也减少了,再加上女性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最终使骨头变得更“酥”。

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骨质疏松,但并非不可预防。预防骨质疏松的4点建议:

1.积极控制血糖 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首先是控制血糖。早期使用胰岛素,能纠正代谢异常,防止渗透性利尿引起的钙丢失,有效阻止骨量减少,维护骨骼重建。

2.补充含钙量高的食物 在控制每日总热量的基础上,要求食物多样化,平衡膳食、均衡营养。可适当补充牛奶,大豆、鸡蛋、鱼等。注意别同时吃大量菠菜、苋菜等草酸含量高的食物,以免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3.坚持适量运动户外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还可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增加并保持骨量。在阳光充足时运动,效果会更好。

4.别忽视补充钙剂 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等药物,以补充钙质。

4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

在如今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状已经成为不少老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所引起的,而不少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比较轻的时候,由于不了解糖尿病的症状以及并发症等常识,错过了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最佳护理时期,使这些并发症有了一些机遇。那么,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都有哪些呢?

骨质疏松症状预防措施一:补充适当的营养元素,通过对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对血糖进行比较好的控制,这样还可以通过增强体质来预防一些流感等疾病;规律运动,戒烟。

骨质疏松症状预防措施二: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各个机能变得比较弱,所以通过补钙和维生素的方法来增强骨质。

骨质疏松症状预防措施三: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定期检测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状预防措施四:而不少糖尿病患者由于不了解这些疾病,而搞不清楚应该去哪些门诊去看病,内分泌门诊定期就诊。

骨质疏松症状预防措施五: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走路或者外出的时候应该注意做好放跌倒的一些措施,正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注意上述这几种预防措施,毕竟出现骨质疏松症状会给生活带来不少的影响,有时候比较严重的话还需要其他人的照顾。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药物的方式达到补钙的效果,综合的治疗方法来缓解骨质疏松症状。

5细谈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有区别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治疗效果不同:糖尿病一旦控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客观指标就能得到改善,起效较快,疗程相对短,效果较明显。原发性骨质疏松治疗起效慢、疗程长、效果不明显。

发生机制不同:糖尿病骨质疏松主要与糖尿病所致的代谢紊乱有关。而老年性骨质疏松是由于成骨细胞活性降低使骨生成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骨吸收增加有关。

治疗方法不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首先要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基础,然后再加用改善骨质疏松的药物。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再加维生素D制剂、钙制剂、降钙素等。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存在着联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病因中也包括了年龄增加、活动少、性激素水平降低、遗传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在临床上,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往往合并有原发性骨质疏松,有时很难将它们区别开。

如果觉得《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特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