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孩子的青光眼怎么发现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5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角膜增大与青光眼有关吗,青光眼有什么症状呢,角膜增大是青光眼的症状吗,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要注意的?请阅读以下文章的详细解析。

1孩子的青光眼怎么发现

青光眼还多伴有眼球的其他异常,如角膜增大、角膜失去光泽、雾状混浊或有条纹状白色混浊,有些患儿眼球变大且向前突出,外观形如水泡,这种发蓝的、水汪汪的大眼睛常被一些家长误认为孩子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而延误治疗。

婴幼儿型青光眼由于出生时房角发育异常已经存在,因此多数患儿在1岁内就出现症状,如畏光、流泪、眼睑痉挛、不愿睁眼,尤其在明亮光线下更加明显,有的孩子为此常躲在母亲怀里或藏于枕下。由于眼压高,患儿经常哭闹不安,特别是晚上症状较重。这类青光眼还多伴有眼球的其他异常,如角膜增大、角膜失去光泽、雾状混浊或有条纹状白色混浊,有些患儿眼球变大且向前突出,外观形如水泡,这种发蓝的、水汪汪的大眼睛常被一些家长误认为孩子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而延误治疗。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如果发现患儿眼球较大,有畏光、流泪或夜间哭闹时,应到医院检查,通过测量眼压、检查眼底确定有无先天性青光眼。

青少年性青光眼时3~30岁期间发病的先天性青光眼,由于3岁以后眼球发育基本完成,眼球壁组织弹性减弱,此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若在学龄期发病,可表现为近视度数不断加深。青少年时期的青光眼发病隐蔽,进程缓慢,容易被忽视,因此,对青少年型青光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应注意有青光眼的可能,要做进一步检查。

先天性青光眼的特点:

(1) 怕光、流泪、眼睑痉挛。

(2) 黑眼珠大、角膜混浊,眼压多在35~45mmHg左右。

(3) 一经诊断,应立刻手术。

2角膜移植术所致青光眼的原因

(一)发病原因

1.房角关闭:广泛的虹膜前粘连及术后前房炎症所致的周边前粘连,引起房角关闭。

2.瞳孔阻滞:无晶状体眼玻璃体阻塞瞳孔及炎症致瞳孔膜闭等引起的瞳孔阻滞。

3.手术因素:植片缝合不严或缝线结扎不紧致前房形成不良或因术后角膜弯曲度变扁平,周边前房变浅。

4.长期使用激素。

5.原有青光眼存在。

除上述原因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尤其是无晶状体眼,还与以下两种机制有关:①小梁网组织萎陷,因为后弹力膜切断使小梁网前方失去支持,而晶状体的摘除,悬韧带张力的消失,使小梁网后方也失去支持,从而使小梁网萎陷,房水排出受影响;②常规的缝合方法有可能引起虹膜角膜角受压迫,导致术后眼压升高。

(二)发病机制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常常是多种机制共同导致了眼压升高,常见的机制有:

1.小梁网塌陷:正常眼的小梁网由于存在角膜后弹力层的前支撑和晶状体-悬韧带完整系统的后支撑结构,因此维持着相应的形态并起到正常的房水引流功能。Olson和Kaufman提出“小梁网塌陷”的概念,认为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的发生与小梁网塌陷有关。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切断了后弹力层,使小梁网失去了前面的支撑。研究发现大植片角膜移植术后房水流出量下降更明显,可能与其更易于减弱角膜后弹力层对小梁网的前支撑作用有关。如果是无晶状体眼,晶状体的摘除使小梁网失去了悬韧带的张力,又减弱了后面的支撑。如此失去了前后两面支撑的小梁网就更易于塌陷,造成房水流畅系数下降,眼压升高。临床研究也表明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明显影响到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的青光眼发生率,联合囊内摘除术其发生率为74%,而联合囊外摘除术则为45%。

2.虹膜前粘连:虹膜前粘连造成虹膜角膜角房水排出明显受阻,存在2种形式。一种是较常见的虹膜与角膜植片/植床对合处粘连,特点是周边前房浅但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是由于角膜植床或植片水肿增厚,或虹膜炎性水肿增厚,或者角膜植片/植床对合不良,从而使两者较易接触、粘连;或者缝合植片时将虹膜组织缝在一起。一旦虹膜与角膜植片/植床对合处发生粘连,很可能进一步扩展到全周形成环行粘连,导致眼压急性升高。另一种形式是周边虹膜前粘连,患眼术前常有不同程度的虹膜前粘连,尽管术中进行了周边虹膜粘连分离,术后及时重建前房,但还是较易形成周边虹膜前粘连,甚至加重前粘连。周边虹膜前粘连还可发生在联合白内障摘除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多次眼内手术创伤、前房内积血和严重炎症渗出时发生虹膜前粘连的可能性就更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使用比植床稍大的植片有助于前房深度的恢复,可避免周边前房过浅而致的术后虹膜前粘连。

3.其他:角膜植片与植床缝合处弥漫性渗漏可引起虹膜前移,导致前房变浅、房角关闭。术前存在的浅前房、窄房角,角膜移植术术中低眼压引起脉络膜脱离也可使晶状体位置前移,加重瞳孔阻滞。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使瞳孔缘与晶状体、人工晶状体或玻璃体前界膜发生粘连,或瞳孔区玻璃体疝的形成,也是常见的病理性瞳孔阻滞。此外,炎症反应也可以累及睫状体,导致睫状体水肿、痉挛及以巩膜突为中心向前移位、旋转,顶压周边虹膜,使虹膜角膜角关闭。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来预防免疫排斥反应和治疗术后炎症反应,在敏感个体也可能导致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3角膜小的人易得青光眼吗

这也是解剖因素,有人统计测量闭角型青光眼平均角膜横径为10.86±0.66毫米,小于正常眼平均角膜横径11.41±0.13毫米;角膜直径与角膜弯曲半径相结合计算角膜高度,闭角型青光眼平均角膜高度为2.34±0.26毫米,小于正常眼的2.59±0.17毫米,小角膜的眼,还表现前房浅,虹膜根部靠前,易引起闭角型青光眼。

在临床上,经较长时间观察,小角膜的人,在50~60岁时发生发青光眼。因此不论是否是青光眼只要发现有小角膜者医生都要特别谨慎不要轻易用散瞳剂。但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不是小角膜。

4青光眼的三大症状

这是因为,近视的视觉神经比正常的更容易受到电脑压力的影响,长时间使用电脑会加剧对视神经的伤害。

以前我国的青光眼患者大多是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光眼年轻患者逐渐增多,这与年轻人长时间使用电脑不无关系。而且,与视力正常者的视神经相比,近视眼患者的视神经更容易受到电脑伤害,由于近视在年轻人中的高发,情况就更加麻烦了。

青光眼主要有三大症状,眼球内压增加,视野变小,视神经与神经纤维受损。而青光眼又不像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使视力提高甚至恢复,青光眼导致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即使经过治疗也不可能使已经丧失的视野或视力恢复,治疗只能使其不再继续恶化,终身保持有用的视功能。而且,作为主要的致眼病之一,青光眼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

“没有办法预防,损伤又不可逆,对付青光眼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发现。”专家说,如果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定期检测眼压、视野和查看眼底,是目前发现早期青光眼的最好办法。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该及时到医院明确诊断:

一、眼睛酸胀,有疼痛感,有可能还伴有头痛;

二、看发光体时,例如灯泡,周围会出现彩虹似的光环;

三、眼球变硬,缺乏活力与弹性;

四、近视度数不断加深,视力进行性下降,视野缺损。

专家提醒,长时间使用电脑,应该每隔半个小时左右让眼睛休息一下,将荧光屏的光度和颜色对比调校至最舒适的度数,同时,荧光屏的位置也很有讲究,千万不要让眼睛离屏幕过近。

5青光眼早期五大症状

青光眼早期症状

症状1:头痛眼胀

眼科专家表示,青光眼的症状有很多,头痛眼胀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眼压急剧上升,三叉神经末稍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患者常感到有偏头痛和眼睛胀痛。

症状2:持续用眼,近视骤然加深

当人连续用眼,睫状肌非常疲劳,视力确实会下降。但经过充分休息之后,视力可恢复正常。医学试验曾发现,当人连续视物超过2小时,视力会下降2~3行(如由1.0下降到0.7)。所以,大家用眼不宜过度,每隔一小时休息一次,这是保障双眼继续工作的好方法。

症状3:恶心呕吐

专家称,有些人患上了青光眼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当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警惕青光眼的发生。眼压升高还可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呕吐神经中枢的兴奋,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

症状4:眼压升高

专家指出,人一旦患有青光眼后就会导致眼压升高,随之病情就会加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应适当的控制眼压。一般情况下,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用手指触按眼球富于弹性,当眼压上升到25-40毫米汞柱时,用手指触按眼球好似打足气的球,比较硬。当上升到40-70毫米汞柱时,再用手指触按,眼球硬得象石头一样。

症状5:眼珠变硬,警惕青光眼

当青光眼发作时,会有眼红、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这些症状确实很像用眼过度造成的视力疲劳,如果真的是视疲劳,只要停止用眼,充分休息后双眼症状就能自行好转。但如果是青光眼,再怎么休息,这些症状都依然存在。

如果觉得《孩子的青光眼怎么发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