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预防继发性青光眼的方法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8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控制进水量可以预防青光眼吗,预防青光眼的注意事项,控制进水量对青光眼的影响,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要注意的?请阅读以下文章的详细解析。

1预防继发性青光眼的方法

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比较常见,由于其病因不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还不能够完全根治,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应多了解一些继发性青光眼的常识,加强继发性青光眼的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那么,继发性青光眼该怎样预防?

要想了解继发性青光眼是怎样预防的,首先应了解一些继发性青光眼的常识,便于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一般情况下,继发性青光眼的起病较急,有典型的雾视、虹视、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青光眼症状,症状消失后,视力、视野大多无损害。检查时,可见轻度混合充血,角膜水肿,有少许较粗大的灰白色角膜后沉降物,前房不浅,房角开放,房水有轻度混浊,瞳孔稍大,对光反应存在,眼压可高达5.32-7.98kpa,眼底无明显改变,视盘正常,在眼压高时可见有脉搏动。

(一)、平时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老是拿脏手揉眼睛,要注意个人用眼卫生,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尽量不要在强光下阅读,不要在暗室停留时间过长,光线必须充足柔和,不要过度用眼。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是预防继发性青光眼的关键所在。青光眼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就是长期不良精神刺激,脾气暴躁、抑郁、忧虑、惊恐,因此也要加以预防。

(三)、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合理、健康的饮食对疾病的治疗才会有帮助。另外,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但也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导致病情的加重。保持睡眠质量,饮食清淡营养丰富,禁烟酒、浓茶、咖啡、适当控制进水量,每天不能超过1000-1200ml,一次性饮水不得超过400ml.

2怎么根据中药剂型选择进水量

中药冲剂:150~200毫升水

冲剂,顾名思义就是冲着喝的药剂,那么,用多少水冲服才合适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冲剂的来源,中药冲剂是在中医汤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用水冲开后即相当于煎好的汤剂,所以我们需要参照煎制汤药的方法。煎药时,每服中药煎两次,每次煎150~200毫升,混在一起分两次服下。所以,饮用中药冲剂每次用水150毫升就可以了。例如感冒清热颗粒,用150~200毫升开水冲开服下,再用一口水漱漱口即可。但西药中的散剂不在此列,例如蒙脱石散(思密达)只需50毫升水冲服即可。

胶囊:至少300毫升水

一般的口服剂型,例如大部分片剂,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为了保护药物、遮盖异味、改变溶解速度或溶解的位置,我们用胶囊把药品装起来,制成了胶囊剂。但胶囊是由胶质制成的,遇水会变软变黏,服用后易附着在食道壁上,造成损伤甚至溃疡,所以送服胶囊时要多喝水,以保证药物确实被送达胃部,因此饮水量应不少于300毫升。并且,咽下时应稍稍低头,胶囊会更顺利地服下。

特殊药物需水量更大

另外,一些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例如四环素类药物等,不论剂型如何,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还有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比较特殊,服用期间也需要饮用较多的水,例如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代谢时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损伤泌尿系统,因此服药期间必须大量喝水,或者同时口服一些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等。

3孩子学游泳 耳部要预防进水

很多人游泳后出现低烧,但大多数人并不在意,而事实上,这种低烧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前兆。

教授指出,夏季因天气炎热,出汗多,耳道环境潮湿,给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可能会引起耳道炎,进而引起中耳炎。

比如感冒时或是游泳时呛水,感冒病毒、带有病菌的水经鼻会逆行经耳咽管(咽鼓管)到达中耳而引起中耳炎。这种感染,最初的症状就是发低烧,大概会有两天左右的低烧情况,这个时候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否则过了这两天,中耳炎的发生概率会大大增加。

夏季是中耳炎的多发季节,爱出汗、常游泳的人更应注意卫生,游泳时作好耳鼻的保护。禁用硬物掏耳,防止鼓膜损伤。

因为小儿的咽鼓管较短,宽而平直,感染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如果处理不及时,中耳腔内的脓液可因压力增高而穿破鼓膜流出,所以儿童在游泳时更应注意预防耳部进水。

4如何控制新生儿母乳量

分娩后,很快就面临的新生儿喂养的问题,如何喂养初生婴儿是每个新妈妈都提心吊胆的事。其中最担心的问题是宝宝吃多少就饱了呢?

新生儿喂养宜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过程中不要严格地限制喂奶的间隔时间,尤其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周。新生儿每次吃到的奶量不尽相同,因此有时孩子吃奶后1小时就饿了,而有时孩子间隔达3小时都似乎还不那么想吃。这些情况都很自然的,而且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食量也不尽相同,所以按所需哺乳为宜。

新生儿按需哺乳的好处

这种按需哺乳的方法,既可使乳汁及时排空,又能通过频繁的吸吮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更多的催乳素,使奶量不断增多,同时也可避免母亲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可通过反射机制,抑制乳腺分泌)。

怎样做到按需哺乳?

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随时哺喂;如果母亲奶阵到了,而孩子肯吃,也可以喂,而不要拘泥于是否到了“预定的时间”。

刚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胃容量只有30毫升,每次能吸吮到的奶量也只有20毫升左右。奶量少,加上在胃中停留时间短,孩子很快容易饿了。所以,两小时左右喂一次奶很正常。

TIPS:

出生头两周每天喂奶8~12次是我们推荐的喂奶次数。大致要到第2个月,宝宝才会延长至2。5~3小时喂一次奶,这时他的胃容量已达100毫升以上,摄入的奶在胃中存留的时间延长了。

5糖尿病患者食盐要控制量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饮食治疗时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只有严格控制饮食,做到规律有序,降糖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患者对食盐应持多少则很少考虑,认为盐吃的多点少点无所谓,有的甚至故意多吃盐,事实上吃盐过多对糖尿病患者也是有害的。

专家推荐糖尿病患者每日摄钠量应少于3克,相当于食盐7.6克,这就是糖尿病患者每日进食食盐的最高限量。中国人比较能吃咸,每日食盐量可达20-30克,这对糖尿病患者是很不利的。食盐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吃的食盐越多,进人体内的钠就越多,吸收到血管内的钠也随之越多,血管内晶体渗透压上升,把血管外的水分吸收到了血管内,使血容量增加,血中存在的一些升血压物质的反应性增强。钠还可使动脉平滑肌水分储留,导致血管壁肿胀,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增加,这些作用产生的一个共同结果就是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时引起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估计30%-75%的糖尿病并发症可归因于高血压,在并发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中更易发生脑中风、冠状动脉粥样硬变等,可见高血压是使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诱因。所以对糖尿病的有效治疗也包括血压的来年更好控制,这就需要患者限制盐的摄入量。

对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限制食盐是很有必要的,但限制的程度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少数患者还要鼓励食适当的盐,其目的在于时体内钠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及体液量。

如果觉得《预防继发性青光眼的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