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什么是颈椎病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6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颈椎病是现在人高发的骨病,那么颈椎病主要有哪些症状呢?颈椎病可分为哪些类型呢?

1什么是颈椎病

据资料显示:在我国,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颈椎病,60岁左右患颈椎病者高达50%,70岁左右几乎达到100%……可以说,颈椎病和感冒一样,是一种家喻户晓的疾病。但是,有多少人能说出个道道来呢?颈椎病是骨质增生的结果?得了颈椎病会瘫痪?有头晕等症状就可以诊断为颈椎病?药物、牵引、手术,哪种适合我?……

本期颈椎病专题,将由有关专家向您介绍既科学又实用的知识。

多年以来,在骨科门诊中,就诊次数最多的是腰腿痛患者。但近年来,颈肩痛患者逐渐增多。据我国几个大城市的统计,颈肩痛已占骨科门诊病例的第一位。颈肩痛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也有少数年轻人。随着医学科学知识的日渐普及,许多颈肩痛患者就诊时都会向医生询问同一个问题:我是不是得了颈椎病?其实,对广大患者而言,颈椎病可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疾病。“熟悉”指的是大家对这个病名常听常议,家喻户晓。但颈椎病是怎么一回事,是怎样引起的,有哪些表现,该如何正确地诊断和治疗,等等,却是没有多少患者能搞清楚的。

颈椎病,都是“退变”惹的祸

究竟什么是颈椎病呢?从词义上看,颈椎病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是,这种解释比较模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造成了诊断和治疗上的混乱,出现了许多很不确切的名称,如“颈肩部肌筋膜炎”、“颈神经综合征”、“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等等。现在,按照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标准,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累及周围的组织结构,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而引发的相应临床表现。伴随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患此病者高达50%,70岁左右几乎达100%。

颈椎,连接大脑和身体的“瓶颈”

颈椎病是怎样引起的?这首先要了解颈部的结构。颈椎是脖子的中轴,上支撑头颅,下连躯干。看过新疆民族舞蹈的人,无一不为新疆姑娘动脖子的优美舞姿而喝采。这绝妙的动作归功于颈椎既稳定又灵活的特性。颈椎共有7个,上下依次序相连。从上往下数,第1颈椎称寰椎,第2颈椎称枢椎,以下则依序号称呼(如第3颈椎、第4颈椎等等)。寰椎的外形像个指环,头颅就由这个“指环”与躯体相连。枢椎的椎体上方有一个圆柱形的突起叫齿突,寰椎套在枢椎的齿突上,以齿突作为转动的轴心。自枢椎以下,每两个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弹性结构垫,称椎间盘。椎间盘既坚韧又富有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又复原,具有弹性垫样缓冲作用。各个颈椎后方有一个椎孔,每个椎孔上下排成一列,加上相互之间的韧带连结,就形成了一个中空的管道,称为椎管,里面容纳了娇嫩的神经组织——脊髓。它向上与大脑相连,向下依次向各椎间孔发出脊神经根,支配着头面部以外全身所有的感觉、运动与内脏活动。每个椎体的后外侧有两个突起,即横突,其中间有一个横突孔,供应大脑血液的椎动脉即从其中穿过。正因为颈椎周围有如此众多的重要组织存在,故椎间盘及椎间关节的老化退变,必然会累及这些相关的组织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引起退变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①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②慢性劳损。各种长期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都会加速颈椎结构的退变。如长期低头工作、不得法的倒立和翻筋斗、不良的睡眠姿势以及枕头高度不当等。③外伤。反复的头颈部外伤会加快颈椎间盘的退变。④颈椎的先天畸形和发育性椎管狭窄都易诱发颈椎病。

“百变”颈椎病,五大类型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相当错综复杂,很容易披上与其他疾病共同的外衣,所以称为“百变”实不为过。临床上将其表现出的症状归结为5个主要类型。

1.颈型:主要表现为头、颈、肩部疼痛不适,容易与落枕、肩周炎、颈肩肌筋膜炎等混淆。

2.神经根型:患者有颈肩部疼痛、僵硬、沉重感。疼痛可向上肢放射,常感手指麻木,手握力下降。

3.脊髓型:此型仅占颈椎病的10%~15%,但对患者影响较大。起病缓慢,逐渐加重,也有因急性外伤后发病的。早期症状呈间歇性,劳累或行走过多后加重。以后逐渐转为持续性。患者觉胸腰部如被束带捆绑,肌肉僵紧,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可发展成下肢瘫或四肢瘫,大小便失控,卧床不起。

4.椎动脉型:患者感到眩晕,头重脚轻,觉得周围景物旋转或地面倾斜,站立不稳,可伴有复视、耳鸣和呕吐,症状发作常与头颈姿势有关。

5.交感神经型:此型发病率不到5%。患者多有头痛、头晕、面部发热、潮红;眼睛胀痛、怕光、视物模糊;耳鸣、听力减退;心悸、心律不齐、血压波动不稳等。

各种类型颈椎病症状可混合发生。

所幸,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提高,检查方法的改进,加上全社会的关注,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可得到恰当的诊治。所以,颈肩痛患者完全没必要闻颈椎病而色变,更不要随意对号入座,自寻烦恼。正确的选择是,及时到正规的技术水平较高的医院找骨科医生就诊。

2颈椎病有哪些分类

不少人以为颈椎病只不过是颈背疼痛而已,对于整个人体的健康只是“小菜一碟”,无伤大局。事实决非想像的那么简单。

颈椎是连接头颅与躯干之间的枢纽,它一方面是脑血管循环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又是人体神经中枢的重要部位。可以说,该处是一个血管、神经密集交错的要地,是人体事故的多发地带。当人体颈椎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发生改变时,就会刺激或压迫毗邻的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形成所谓颈椎病。

颈椎病随着颈椎退变、增生,刺激或压迫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据此可将颈椎病分成不同的类型:

颈型:是由于病人头颈部长期处于单一姿势,造成颈部肌肉、韧带和关节劳损所致。属早期病变。病人常常感到颈部易疲劳,不能长久看书和写字。病人的头、颈、肩、臂等部位疼,并有相应的压痛点。

神经根型: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而引起。此型最为常见,约占所有颈椎病的60%。其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臂和手部疼痛和麻木,但麻木多出现在手指和前臂。颈部僵硬,活动受限。

脊髓型:是颈部脊髓受压。属比较严重的类型。病人出现上肢或下肢,单侧或双侧麻木、酸软无力,严重的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履笨拙,走路不稳。

椎动脉型:主要是由于椎动脉受压,造成脑供血不足引起。此型亦较常见。据报道,我国每年近100万脑血管病人中26%为颈椎病所诱发。其症状较复杂,有眩晕、手足麻木、视力障碍等,严重者可发生中风。眩晕也较为常见,发病时病人有轻重不同的眩晕,还伴恶心、呕吐、复视、耳鸣、耳聋等症状。当病人头部向后仰,低头看书或突然转头及反复左右转头时眩晕发生或加重。猝倒是这种病特有的症状,往往在颈部转动时突然发生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清楚,多能自己再站起来。

交感神经型:是由于交感神经受压迫,引起它所支配的内脏、腺体、血管功能障碍。此型较少见,症状复杂,容易误诊。其主要症状是头枕部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皮肤温度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个别病人也可出现听觉、视觉异常,甚至表现为类似心绞痛发作的症状。

混合型:上述各型在临床上很少单独出现,常两型或多型混合出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及由此而致的整个颈椎和颈椎其他部位(如小关节韧带)的退行性变,是导致颈椎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按理说,这是一个中、老年人的病。但事实上,近年来这个病也年青化了,颈椎长期承受各种负荷,造成慢性劳损,成为引起退行性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年青人的颈椎病增多,正是与此有关。

颈椎支持着重量不轻的头颅以使其平衡,而且还要作屈伸、旋转、侧屈等较大幅度的运动,所以颈椎极易劳损,而此种劳损却常常被忽视。

日常工作的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者;睡眠体位不良,包括枕头过高;不适当的体育锻练,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特殊职业伤害,因工作需要常常将头颈部向某一方向转动,或需要头部负重的职业如杂技,均可引起颈椎及其周围韧带、肌肉、小关节的负荷加重而造成颈部劳损。

需要长期低头工作的人,如秘书、打字员、外科医生、仪表装配工、电子元件及钟表修理工等,颈椎病发病率较高。因为长期低头除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劳损外,在屈颈状态下,颈椎间盘的内压大大高于正常体位时,甚至超过一倍以上。如果在此状态下再有扭转、侧屈或增加负荷的情况,则局部压力会更高,从而造成颈椎退变加剧。

看电视使头颈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一姿势,特别是过伸或过屈位置;经常使用电脑,固定姿势伏案操作,日积月累容易引起颈椎病。

此外,交通意外、运动甚至不得法的推拿、牵引等造成头颈部外伤,亦可不同程度造成或加剧颈椎的退行性变。要克服此种不利因素,第一,要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即每当你头颈部向某一个方向转动过久之后,就向另一相反方向转动,并在短时间内重复数次,这样既利于颈部保健,也利于消除疲劳;第二,定期远视,长时间低头看近物,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导致近视眼。为此,每当伏案工作过久后,应抬头远视几分钟,待眼睛疲劳消除后再工作;第三,调整工作台的高度和倾斜度,如工作台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颈部仰伸或屈曲,这两种位置都不利于颈椎的内外平衡,原则上以使头、颈、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线为准,尤其是对于有颈椎病或长期伏案工作者,可做一个与桌面呈10~30度角的斜面工作板;第四,开展工间操活动,不仅使四肢和内脏获益,对调节颈椎和整个脊柱内外平衡也有利。

又如一些人需要长期使用头盔而又戴不得法,也会“积劳成疾”,导致颈椎病。为防止颈椎病的发生,带头盔时一定要正规:戴正头盔,放下面罩,系紧系带,使头盔与整个头部稳固结合,减少晃动。松动的头盔不光会增加颈部椎体与肌肉的负担,还起不到安全保护作用。姿势要正确,行驶中头要端正,两肩放松,身体保持平衡微向前倾,下巴向后收,颈部稍挺直可以有效地减少颈椎所承受的压力。同时,停车后要及时摘下头盔,适当做些颈部活动和按摩,以消除疲劳。

3颈椎病的分类

1、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症状较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以颈部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或活动受限等。颈椎病还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等症状。

2、神经根型颈椎病

此型发病率最高,先有颈痛及颈部发僵;继而有肩背痛或上肢疼痛。上肢有沉重感,握力减退,有时持物坠落,手指有麻木感等。

3、交感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较复杂,常见有偏头痛、枕后痛;或有视物不清,畏光、流泪、眼球发胀、眼睑下垂;或有耳鸣、听力障碍、面部发麻等。

4、椎动脉型颈椎病

发病率与脊髓型相近。多见头昏、眩晕、甚至摔倒;有时出现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耳鸣、耳聋。当头颈处于某一位置时,常可诱发上述表现。

5、脊髓型颈椎病

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10℅15℅,以中老年以上人为多,急性发病多为外伤所致,可出现截瘫或偏瘫。多数发病缓慢,先有上肢症状,手部发麻或活动不灵;或先有下肢症状,如发麻及行走不稳,躯干有紧束感等。

4颈椎病是如何分类的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罪魁祸首,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 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 外伤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

颈椎病的分类介绍:

(1)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一侧上肢节段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麻木。

(2) 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颈椎椎管狭窄

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有的以上肢开始发病,向下肢发展;有的以下肢开始发病,向上肢发展。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难等。

(3) 椎动脉型: 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常伴有头晕、黑朦等症状,与颈部旋转有关。

(4) 交感神经型: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临床上比较少见,而且常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混杂在一起,难以鉴别。

(5) 其他型:指食管压迫型,吞咽有异物感,临床上非常罕见。

对颈椎病诊断明确,神经根压迫症状严重,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者应采取手术治疗,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走路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的患者,则应尽早实行手术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因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压迫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而对于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兴奋型的患者,手术效果相对来说就不太确切。

颈椎病患者需定时改变头颈部体位,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抬起头并向四周各方向适当地轻轻活动颈部,不要老是让颈椎处于弯曲状态。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续很长时间,超过2个小时以上的持续低头工作,则难以使颈椎椎间隙内的高压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恢复缓解,这样会加重加快颈椎的退变。

5颈椎病|颈椎病的症状

【肝肾亏虚】 【风寒湿痹】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痹两种类型。

如果觉得《什么是颈椎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