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入冬如何应对风寒感冒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3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冬季是风寒感冒的高发季节。那么你知道入冬应该如何应对风寒感冒呢?

1入冬如何应对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冬季多发

专家指出:“今年入冬晚,很多地方的气温都比往年要高,‘非其时而有其气’,这正是诱发感冒的‘良机’。”因此,今年应该特别注意防流感。

入冬晚感冒患者必然会增多,现在从门诊已经能看出这种趋势了。据他介绍,感冒,主要是由鼻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多发于初冬或换季的时候。刚得病时,患者会出现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喉不适等上呼吸道症状,医生称为“卡他症状”。

治疗不及时,病情逐步发展,还会出现乏力、发烧、头痛、关节痛、咳嗽等症状。

张纾难指出:中医认为,感冒是因人体感受风邪引起的外感疾病,把它分为风寒、风热两大主要类型,结合四时节气、个人体质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其他各种类型。风寒感冒一般冬季多发。其主要症状是明显怕冷,即使穿上很多衣服,人也会觉得冷。患者鼻涕比较清稀,痰比较稀薄,发热,无汗。

小常识: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

得感冒不要硬“撑”

专家提醒:得了感冒不要硬“撑”着。感冒初发,只是局限在上呼吸道,延误治疗后,病情就会向气管、支气管、肺等下呼吸道发展。临床上就有感冒发烧并发肺炎,肺炎并发心衰,最后导致死亡的案例。总之,发烧38.5摄氏度以上,卡他症状严重,合并有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应马上去医院就诊。

一般而言,以西药成分为主的感冒药可以减轻感冒症状。从中医角度来看,感冒冲剂对风寒感冒比较有效。但有时候,风寒感冒往往夹带着其他症状,如燥、淤、湿等,这就需要医生辨证论治。对于老人和儿童等体质较弱的特殊人群,更应注意,不要随便吃感冒药。

风寒感冒在治疗:

1、主要应辛温解表,发散风寒。患者可以选用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冲剂等。

2、对于儿童风寒感冒,可服用小儿感冒冲剂。对于表虚患者,患者往往会出汗,脉搏浮缓,这时可以用桂枝汤。

3、患者在服药后应当喝少量热水,最好是热稀粥,并盖好被子,以帮助药力发挥。

1)当全身出微汗时,就可以停药了。

2)如果患者没有发汗,可以再次服用。

推荐:如何正确应用感冒药?

提醒:但如果得了流行性感冒就要特别注意了,患者往往怕冷、发热比普通感冒厉害得多,病程很长,严重时会导致并发症。儿童患流感时,除服用小儿感冒冲剂,还应加服清热解毒口服液。

预防感冒小秘诀:冬季冷水洗鼻子可以预防感冒 防感冒 通风比熏醋好

防感冒关键是增强体质

像今年这样的天气,如何预防感冒呢?

专家指出: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能够预防所有的感冒。再者,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病情,用不同的药物;因此,对感冒的预防,也应是针对个人的体质。如阴虚的人应该滋阴;气虚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补气的食物;血虚的人则要补血。对于老人、儿童等体质弱的人群,更应加强预防意识。

另外,最近气温变化快、温差大,人们千万不要怕麻烦,要及时增减衣服。热的时候赶快脱,冷的时候尽快穿,以免感冒缠上身。另外,一旦患了感冒,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争取尽快恢复。

2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与治疗

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3治疗风寒感冒的食谱

风寒感冒:特点是发热、无汗、身痛、恶寒、鼻流清涕等,治疗时宜多选些如生姜、葱 白类具有辛温发汗作用的药物做药膳:

1)神仙粥:大米50~100克,生姜3克,入沙锅同煮1~2沸,再放入连须葱白5~7段,待粥将熟时,放入米醋10~15毫升,稍煮即可。此粥要趁热服,食后宜盖被青卧,以微微出汗为佳。

2)姜糖饮:生姜10克(洗净),切丝,放入水杯中,用沸水冲泡,盖盖浸泡5分钟,再调入15 克红糖,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3)菜根姜片饮:白菜茎根1个,萝卜根1个,共切粗片,生姜3片,红糖50克,加水适量,煮 开3~5分钟,热服取汗。

4)荆芥防风粥:荆芥10克,防风12克,薄荷5克,淡豆豉8克,粳米80克,白糖20克。水煮 前4味药,去滓取汁;再加用水煮米成粥,加入药汁及糖即成。

5)香葱饮:香菜根、葱须、白菜头煎水,加红糖适量,代茶饮,有发汗解表通鼻窍作用, 尤其适用于幼儿急疹。

6)家庭常备中成药:正柴胡饮,三九感冒灵冲剂,藿香正气液等。

4中医治疗儿童风寒感冒

李某,女,2岁,于1991年12月6日诊。

主诉:咳嗽4天。

病史:患儿4天前洗澡后开始咳嗽,鼻塞、流清涕,喉中痰鸣、纳食减少、夜寐不安。家长喂服强力银翘片、止咳糖浆无效,来我院就诊。

查:

患儿咳嗽有痰,流清涕,咽部稍红,肺部呼吸音粗糙,指纹色红。

辩证:风寒外感,肺失清肃。治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

运内八卦10分钟,揉二扇门100次,推三关100次,开天门30次,推坎宫30次,揉太阳30次,揉迎香30次,揉乳根30次、揉乳旁30次,揉膻(tán)中50次,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50次、揉肺腧(shù)50次,捏脊3次。

方义: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揉乳根、乳旁、膻中、肺腧宣肺止咳化痰;揉二扇门、推三关发汗解表;运内八卦宽胸理气,行滞消食;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健脾助运,强健体质,增强小儿抵抗力。1次/天,2次后诸症好转,5次后症状消失。

5治疗风寒感冒的几款汤

治疗风寒感冒的汤1:五神饮

材料:荆芥、苏叶、生姜的用量各10克,茶叶为6克,红糖为30克。

做法:将荆芥、苏叶、生姜切成粗末,和茶叶一起同开水冲泡,稍许片刻,再放红糖一起搅拌,然后在煮沸后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如出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

功效:可以使畏寒、身痛的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有效治疗感冒。

治疗风寒感冒的汤2:火腿豆腐芥菜汤

材料:豆腐100克,火腿50克,高汤1000克,生姜10克,芥菜30克,食盐适量。

做法:取克豆腐,切块,火腿,切丝,放在一起用少许植物油稍微煸炒一下,然后加入高汤、生姜煮沸,在起锅以前加入芥菜、胡椒粉、香菜末,在经过食盐调味后即可趁热食用。

功效:感冒除了怕冷、身痛外,还往往伴有食欲不振,胃寒口淡,此汤用芥菜、香菜、生姜和胡椒散寒,加以豆腐、火腿补中和胃,增进食欲,进一步加快人体调动自我恢复功能。

治疗风寒感冒的汤3:白玉双粥

材料:粳米50克,葱20克,姜10克,大白菜。

做法:取粳米加水熬粥,沸腾后加入半棵大白菜(主要用菜心)和切段的大葱和生姜,煮到白菜、大葱变软,粥变黏稠时,在起锅加食盐少许即可。

功效:此粥有驱寒散热,调和胃气的功效,比较适宜老年人食用。

如果觉得《入冬如何应对风寒感冒》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