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感冒预防有哪些误区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1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预防感冒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1感冒预防有哪些误区

随着冬天的来临,各地流感高发。北京朝阳医院向市民公布了一个“关于流行性感冒诊治的几点误区”的调查报告。报告中详细指出,目前,众多的市民对流行性感冒的认知与治疗上普遍存在着三大误区。这些误区严重影响着市民对流行性的防治。

误区1:“流感”就是“感冒”

普通百姓通常认为“流感”和“感冒”是一种病,“流感”只不过是“感冒”流行而已,因此对流感不重视。但其实,“流感influenza”,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感冒commoncold”,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和“感冒”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

提醒

流感确诊至少需要一周

但是,这份报告同时指出,目前病人到医院就诊,即使症状非常像“流感”,医生却很难马上下“流感”的诊断,因为确诊“流感”需要从呼吸道标本中鉴定出流感病毒,目前综合医院做不到在诊室里完成这样的“病原学诊断”。通常,如果病人体温(腋下温度)大于38°c,同时伴有至少一项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咳嗽等,就可以下“流感样病例”的诊断。如果病人同意,由医生或护士采集鼻咽分泌物,送疾病控制中心(cdc)做流感病毒检测,通常检测时间为1至2周。

误区2:“流感”一定要“输液”

不少人认为,患流感后“输液”一定好得快。因此,在每年的流感高峰期,各大医院输液室都会爆满。

解析

流感输液多花钱没作用

报告中强调,所谓“输液”,输的多数是“消炎药”即抗菌药物。但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抗菌素对流感病毒根本无效。

朝阳医院去年调查了近500例“流感样病例”,分析用抗菌素和不用抗菌素的病人的病程。结果发现:用抗菌素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是2。9天,不用抗菌素的退热时间是2。4天;从呼吸道症状的缓解时间来看,用抗菌素组平均5。4天,不用抗菌素组为4。1天。用抗菌素组的平均花费是193元人民币,不用抗菌素的花费只有107元人民币,差别明显。

提醒

抗菌素不适合治疗流感

得了感冒或流感,抗菌素都不是良药,因为感冒和流感是抗菌素的软肋。而且抗菌素用多了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抗菌素相关性腹泻及细菌的耐药性增加等不良后果。

因此,专家建议,患者在就诊时一定要多问医生几个“为什么”,而不是一上来就要求医生“输液”。

误区3:期望当天就退烧

在门诊,经常可以看到焦急的母亲带着患有“流感”的初中三年级的儿子来就诊,而且一天内两次、三次到医院,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面临中考,最好医生一天内就把病给治好,最好一天的学习都不耽误。还有一些白领患上流感,也是希望当天退烧,晚上再坐飞机出差。

但此次报告中提出,这种期望当天就退烧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解析

睡眠才是“灵丹妙药”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疗流感病毒的“灵丹妙药”,“流感”的康复要靠人体的自我修复。如果一个人不幸患上流感,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保证充分的和营养,流感病人发热持续3至5天是正常的,当天退烧反而不好。

提醒

别让身体“恶性透支”

患上流感本身就说明一段时间以来身体状况不佳,正好借着“生病”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给自己的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时间。当患上流感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生活的时钟”调慢,起码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再按照以前的工作和学习节奏生活了。而是应该聆听一下“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生病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提示我们身体累了,需要休息了。生病了还强迫自己的身体超负荷工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恶性透支”行为。

2预防小儿感冒的四大误区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比较多,不仅有病毒、细菌,还有支原体等。每种病原体又可以分为若干型。所以,每次引起孩子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能是不同的。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能有效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和疫苗。可以说,丙种球蛋白也不是仙丹妙药。况且注射丙种球蛋白还存在一定程度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误区1:老不让孩子出门

孩子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如果过度限制他们到室外活动,由于室内温度过高,身上容易出汗,到了室外,在温差很大的情况下,就容易感冒。

误区2:孩子捂得严严实实

冬季来了,很多家长唯恐孩子感冒,早早就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其实,孩子越捂越娇,抗寒能力差,反倒容易感冒。

误区3:一感冒,就用抗生素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为病毒,而目前还没有对付病毒的特效药。抗生素对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并无治疗作用,反而会对小儿产生毒副作用。

误区4:注射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血液制品,别人的血制品注射到自己的身上会有大大小小的副作用,轻者会发热,重者可能会感染上肝炎等疾病。故应用时必须权衡利弊,慎重使用。

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正确方法

●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在感冒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多、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

●对大一点的孩子要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增强体质。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家人患感冒时,可以把家中的门窗关紧后用醋熏蒸,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及清洁设备。病人应尽量少与小儿接触。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由于小儿活泼好动,容易出汗,所以不要给小儿穿得太多。

●哺乳期母亲患了感冒,应在洗净双手和戴上口罩后给婴儿喂奶。母亲若有发热,可将奶水挤出,煮沸后再喂或改喂配方奶。

●对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主要应加强护理,包括多饮水、注意休息、保证营养、保暖和呼吸新鲜空气等。在确定继发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抗生素。

3预防感冒有哪些误区呢

1、感冒发烧没必要验血

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感冒发烧没必要做血液检查,尤其是很多患儿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化验,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感冒有病毒性、细菌性等多种类型,而不同类型的感冒,其治疗方法也不同。血常规等检查可以提示患者感冒的类型,对指导医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很有价值。如果感冒患者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比值偏高、中性粒细胞的比值较低,提示病人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果不做必要的血常规检查,只根据部分患者要求盲目使用抗生素,肯定对治疗不利。

2、感冒输液好得快

一般的感冒发烧根本不需要输液,而医生长期以来坚持的用药原则也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挂水”。但不少患者认为吃药效果来得太慢,自作主张要求输液。

输液是将药液直接注入人体静脉,参与循环来治疗疾病,具有见效快等优点。但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带来的风险要比口服药物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感冒发烧患者要尊重医生的建议,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选择疗效好、更安全、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和给药途径,千万不能盲目滥用输液。

3、家里有药不必去医院

不少感冒发烧的人认为感冒只是小毛病,要么自己到药店买点自行服用,要么把以往家里囤积的感冒药拿出来吃。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治疗不对症,效果不明显,甚至还会诱发其他疾病。感冒发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正规治疗。

4、感冒不用治,扛扛就过去

不少患者认为不治疗也能好,索性不采取任何措施硬扛着,或者自己在家中“捂汗”来对付感冒。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一般的感冒虽然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但由于感冒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其他感染,诱发肺炎、支气管炎甚至引起心肌损害及脑膜炎等严重后果。过度捂汗会因为出汗过多,导致病人脱水,造成电解质紊乱而加重病情。

4冬季预防感冒的方法

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那么冬季如何预防感冒呢?

1、热水泡脚

每晚用较热的水(温度以热到不能忍受为止)泡脚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才可预防感冒。

2、生吃大葱

生吃大葱时,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豆腐等凉拌吃,不仅可口,而且可以预防感冒。

3、盐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更应注意盐水漱口,此时,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4、冷水浴面

每天洗脸时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轻轻吸入少许水(注意勿吸入过深以免呛着)再擤出,反复多次。

5、按摩鼻沟

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6、鼻子插葱 感冒后鼻子不通气怎么办呢?可以睡觉时在两个鼻孔内各塞进一鲜葱条,3小时后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于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葱条要选择粗一点,细了,一是药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触鲜葱过敏,可在葱条的外面包上一层薄薄的棉。

7、白酒擦身

用铜钱、硬币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轻刮前后胸、曲池及下肢曲窝处,直至皮肤发红发热,然后喝一碗热姜糖水,约15分钟后便大汗淋漓。汗后周身轻松舒适,此时注意免受风寒,感冒很快痊愈。

8、可乐煮姜

鲜姜20至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乐中,用铝锅煮开,稍凉后趁热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9、呼吸蒸汽

初发感冒时,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热风吹面。 感冒初起时,可用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至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少症状,加速痊愈。

10、蒜泥蜂蜜

将等份的蒜泥与蜂蜜混匀后,用白开水送服,每次一汤匙,每天4至6次,对治疗流感有佳效。

11、香油拌蛋

将一两香油加热后打入一鲜鸡蛋,再冲进沸水搅匀,然后趁热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至3天便可治好感冒愈后的咳嗽。

感冒虽然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是掌握了以上关于冬季如何预防感冒的做法,保证你一年四季很少感冒。

5预防宝宝感冒的方法

秋天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小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善,很容易就染上感冒。本文我们就给大家介绍秋季预防宝宝感冒的4大法则。

虽说现在医学发达,有效治疗感冒的方法很多。但预防总比治疗要强,我们总不愿意看着宝宝备受感冒之苦。因此本文与各位年轻的父母探讨的就是秋季预防宝宝感冒的终极法则,将以下法则烂熟于心的话,宝宝就远离感冒病毒,安心过一个舒服的秋天了。

第一个法则就是要吃好。

首先,饮食均衡有规律才能增强宝宝抵抗力。保证宝宝饮食营养的均衡全面。让宝宝在日常饮食中均衡摄取富含蛋白质、糖分、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蛋类、奶类、瘦肉和豆制品等),有助于增强体魄。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导致身体抗病力减弱,容易受病毒的入侵。

其次,补充维生素。维生素能促进体内重要代谢,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增强皮肤和黏膜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对预防感冒必不可少,所以让宝宝多吃胡萝卜、南瓜和西红柿等红黄色食物及水果,其中所含的β胡萝卜素(在体内转换成维生素A)可以防治感冒。但南瓜和胡萝卜也不能吃得过多,免得宝宝的肤色偏黄。

再者就是少吃盐多喝水。给宝宝准备的饮食要清淡,食物过咸会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另外还会增加宝宝肾脏负荷,降低人体免疫力,感冒病毒容易入侵呼吸道而诱发感冒。天气干燥,每天给宝宝多喝水(特别是天气寒冷时,可以给宝宝喝冷开水)或一定量的果汁,有利除燥,保护黏膜的功能,促进病毒的排除,预防感冒。

第二个法则是要加强身体锻炼。

该法则就是要求父母们除了给宝宝好的营养外,还要带宝宝多做锻炼,这样才能提高宝宝御寒能力、增强免疫力。再来就是别因为秋季转凉而将适当的户外互动取消。每天保证1~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让宝宝利用空气和日光锻炼身体和皮肤对寒冷的反应,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对环境冷暖变化的适应能力和身体免疫力。

再者就是慎入公众场所。秋季是感冒高发季节,要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的公众场所,如商场、超市等。因为人多的地方,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感冒病毒,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呼吸道病毒的交叉感染。

如果觉得《感冒预防有哪些误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