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颈椎病有什么预后方法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8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关于颈椎病有什么预后方法呢?

1颈椎病有什么预后方法

颈椎病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反复发作。所以说对于颈椎病来说,预后才能赢得颈椎病的反复发作。

颈型颈椎病预后较好,虽有反复发作之忧,但对脑力和体力不会造成严重损害。但如继续增加颈部负荷,尤其颈部常有不良工作姿势和睡枕高度不合适,则有可能使病程延长或进一步发展。神经根型颈椎病预后不一,其中以麻木为主要症状者预后良好,以萎缩为主要症状者较差,以神经根疼痛为主要症状者介于二者之间。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单纯颈椎不稳,或颈间盘髓核突出所引起者及早治疗,预后尚好且一般经保守治疗后多可治愈;但病程较长,神经根已形成粘连者或骨质广泛增生者预后较差。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对脑力的影响较业重,对体力无明显影响,若及时治疗,大多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而痊愈,预后较好;症状较重适于手术者经手术治疗后效果亦满意。仅有极少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因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形成偏废、交叉瘫,甚至四肢瘫,预后比较差;脊髓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预后尚佳。但对于多节段发病,伴有后纵韧带骨化者,对患者的体力损害较为严重,易残疾,预后较差。若病程较长,脊髓受累部位发生变性者,预后不佳。

2心律失常:治疗和预后

回顾性研究了1990至2001年间130例有Ebstein畸形并有快速心律失常的病人,中位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27.5岁。其中106例进行了电生理测试,24例已证实有房颤或房扑。通过电生理测试共排除了21位病人:18例为阴性,2例为室性心动过速,1例为交界性心动过速。其余109例病人存在以下一种或以上的病因:旁路介导(49例),房室结回路(10例),房颤或房扑(70例)。83例病人在行Ebstein畸形修复手术的同时进行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心律失常治疗性手术,术后早期死亡率为4.8%。41例行手术旁路消融的患者未出现旁路介导型心律失常复发,平均随访时间为48个月。7位房室结回路型患者行手术房室结周围冷冻消融,平均随访57个月,无复发。4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房颤或房扑(38例行右侧迷路手术,10例行心房峡部冷冻消融),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75%无复发。由此作者认为,在行Ebstein畸形修复手术时同时行心律失常手术,并不会增加术后早期的死亡率,所有并发有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均应考虑同时手术。

3常见胃泌素瘤病的预后治疗

对已做过剖腹手术的病人,胃泌素瘤已全部切除,发现术后仍有暂时的(一过性的)高酸分泌,几周以后胃泌素会恢复正常。这种高分泌可以由胃黏膜增厚,泌酸细胞增生解释。有时几个月后才能正常。因此健康搜索,术后维持抗酸治疗是必要火罐网的。远期的跟踪随访可以每年测量胃酸的分泌和肠促胰泌素下血胃泌素的浓度。在有复发迹象时,补加其他影像学检查后可以考虑再手术。胃泌素瘤的多灶性导致手术反复实施。以及大多数胃泌素瘤是恶性,导致肝转移,因此也导致肝手术反复实施。在已证实的Ⅰ型多发性内分泌瘤中,对所有受累的内分泌器官都要进行1年1次的生物学检查,

据报道,5~10年生存率为30%~40%。死亡病例的20%是因恶性肿瘤本身所造成,多数病人死亡于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和严重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严重低钾血症。行全胃切除术者约50%,最后死于肿瘤的恶性浸润。对手术切除后火罐网的胃泌素瘤患者,应制定长期的随访计划。

恶性的胃泌素瘤其恶性程度较低,生长比较缓慢、尽管肿瘤较大或已伴别处转移,患者仍能正常生活多年。

目前的治疗方案明显地改善了胃泌素瘤病人的生存率。一旦胃泌素瘤切除,则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将控制,疾病得到治愈鶒。

而影像学检查(垂体的MRI,肾上腺的CT)每三年1次即可。

4霍奇金病的预后

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又名淋巴网状细胞肉瘤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无痛的淋巴组织肿瘤。

由于治疗时间的延长,应注意治疗晚期的继发病,在生长以发育迅速的阶段(<岁或12~13岁)应用放射治疗,可导致生长速度减慢,膈上部放射治疗可影响坐高。

颈部照射可使颈生长停滞;纵隔和胸部照射可致乳房发育障碍、胸膜纤维化、肺功能受限及心脏受累等。治疗晚期可致甲状腺功能低下,亦有报道发生食管狭窄者。

凡应用大剂量放射治疗加化疗的,有继发其他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尤其是复发后再接受治疗的病人。继发的恶性肿瘤中以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最为常见。

何杰金病经过有效的治疗,已非不治之症。国外文献报道已有80%的Ⅰ和Ⅱ期病人生存期超过5年。10年内不复发的,将近50%,目前ⅢA的缓解时间已赶上Ⅰ、Ⅱ期,但Ⅳ期病人的5年缓解率仅20%。

成人患者应用MOPP方案后多出现不孕症,对青春期前的儿童虽无足够的资料,但推测对正常发育可能有一定影响。

5小儿肾炎预后差 当合理治疗

小儿肾炎一般指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双侧肾脏的弥漫性、非化脓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儿童,6-9岁最为常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的细菌或病毒感染,但是肾炎的发病并不是细菌或病毒直接损伤肾脏而发生的炎症,而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体内产生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肾脏损伤而致病。

小儿慢性肾炎,又称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指病程超过一年,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和(或)持续性高血压的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在儿科较少见,依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和遗传性(如alport综征、甲髌综合征等)三类。原发性慢性肾炎的起病和进展方式有以下几种:

1、急性起病,以急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为表现,如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程迁延不愈,最终进入慢性肾炎。

2、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而不易被发觉,偶尔在检查中发现尿异常或高血压,经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慢性肾炎。

3、以非特异性症状如苍白、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就医,检查时已有程度不等的肾功能衰竭。儿童中多以急性起病,其后病情的发展和原发肾小球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其次与采取的治疗措施有关。急性起病的患儿中有些病情进展较迅速,水肿、高血压、少尿和肾功能不断恶化,可于1~2年内死亡;另一些患儿虽水肿消退,但尿异常持续,又常于感染、劳累后反复出现急性发作,肾功能不断恶化,经数年或数十年进入慢性肾功能不全。

小儿肾炎预后较差,多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最终结局。但若能及早发现,及时给予适当治疗,可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脏疾病隐匿性、反复性很强;又由于肾脏的代偿能力强,通常肾脏疾病在早期一般可只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易被人们所忽视。

单纯的对症治疗,可暂时的缓解临床表现,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断病情的进展。如遇到一些诱因如感冒、劳累、心情紧张等都可加重病情的发展,逐步启动肾脏的纤维化进程,加重肾脏的缺血缺氧和内环境的紊乱,肾单位逐步的硬化、萎缩,肾脏功能降低,最终发展成尿毒症。

所以治疗应从修复肾脏的病理损伤入手,阻断肾脏的纤维化,缓解肾脏的缺血缺氧,纠正内环境的紊乱,简单的说是通过活血通络、祛淤、生新来从根本上治疗肾脏疾病。

如果觉得《颈椎病有什么预后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