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狼疮性肾炎有哪些危害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9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狼疮性肾炎有哪些危害呢?

1狼疮性肾炎有哪些危害

狼疮性肾炎症状:狼疮性肾炎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炎,它会有肾炎的症状,如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还会有狼疮的症状:如皮肤(特别是面部)有红色和黑色的斑点,多个关节疼痛,不明原因的发热等。有些狼疮的症状很不明显,而肾炎的症状却很明显,时常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肾炎,因而,耽误了治疗的大好时机,这是很值得惋惜的。所以,凡是肾炎的病人,都要自己仔细回忆一下,是否有过关节痛,皮疹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等情况,并应主动地告诉医生,以协助诊断。

狼疮性肾炎危害:狼疮性肾炎诊断后,以前10年内的病死率约为50%,在80年代后,由于治疗上的进步,降低至约20%左右。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技术上进一步提高,狼疮性肾炎10上的病死率已下降至约10%。

狼疮性肾炎对生育的危害: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但对胎儿影响较大,流产、早产、死胎与宫内生长迟缓均显著增加以及产妇发生先兆子痫的风险高。有人统计,狼疮性肾炎患者子痫发生率约3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流产率高达23.7%,早产率达15.8%。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死胎率可高达50%。死胎率取决于狼疮病情的活动程度、肾功能的情况及是否合并大量蛋白尿、高血压。

但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治疗)没有活动,肾功能及血压均正常,则妊娠对母亲和胎儿均无影响,妊娠并不增加狼疮性肾炎的重新活动率,对预后影响不大。一般来说,病情稳定一年以上,且心肾功能正常者,可以允许怀孕。但病人应在妊娠3个月以前停用处激素以外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硫唑嘌呤等),并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和实验室指标。病情的恶化大都发生在妊娠中后期,特别是产后,妊娠期患者以激素和中药最为安全,故应停用其他药物,按病情需要给予足量激素或纯中药治疗,并在围产期内请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指导,患者千万不要自行其事,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2女性为什么容易导致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都有肾脏损害,称为狼疮性肾炎。该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个体差异较大,当出现下列表现时要提高警惕,及早就诊。具体包括:颧部红斑、面部隆起的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痛、浆膜炎(如胸膜炎或心包炎)、肾脏病变(蛋白尿、血尿、细胞管型等)、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贫血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沉增快,血清中一些自身抗体阳性等。

狼疮性肾炎是狼疮类中最常见的疾病,许多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友都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红斑狼疮病是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何谓自体免疫性疾病?在某些情况下,(如环境污染、压力、外伤、感染媒介、基因因素等)人体内T、B淋巴细胞发生异常,或者人体自身的某种成份发生异常,导致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引起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疾病。这种病在女性中多见,可能与女性雌激素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病情和肾活检病理类型,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治疗后虽能缓解,但易复发,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因此降低复发风险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首先,培养乐观的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生活规律、适当休息;其次,避免阳光暴晒和紫外线照射,避免使用可能诱发狼疮活动的药物,如避孕药等,及时防治感染;最后,在疾病活动期要严格避孕,稳定期达两年以上者一般能安全地妊娠。

3女性患狼疮性肾炎的原因

专家告诉大家,狼疮肾炎是可以怀孕的,但是是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而且在怀孕期间还需要医生的密切监护,防止病情的活动。那么狼疮肾炎怎样才算病情稳定?

1、狼疮性肾炎在一年之内无不明原因发热,无多发性关节炎,无面部蝶形红斑等皮疹;血压正常,每月一次尿液化验化验12次无细胞和蛋白;

2、功能正常,各种血清学检查转阴一年以上,细胞毒类苭物停用一年以上,则妊娠对母亲和胎儿均无影响。妊娠不会增加狼疮性肾炎病人的重新活动率,对狼疮性肾炎的长程预后影响不大。

3、患者应身心安泰,食欲良好,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这些虽不是硬性指标,也是受孕的必要条件,是保证受孕质量的重要因素。

狼疮肾炎可以怀孕吗?

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还需要专业医师的指导,因此如果在妊娠期间狼疮活动的话,就可引起死胎、胎盘过早剥离。后者人引起大出血而致孕妇死亡。

4什么是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在中医上可见于阴阳毒,温毒发斑、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本病成因一是由体质亏损,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正不压邪,邪毒乘虚而入,二是热毒乘虚而入,阻于肌肤,燔灼营血,出现发斑,营血亏,虚火盛,精血不足,肾精不充,头发失养而见脱发,病久阴损及阳,气阴两虚,阳气不足,不能温运水湿而成水肿。

近10年来,由于免疫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暴发型并迅速死亡的病例已罕见,多数病人的病情呈慢性过程,有些病人可有短时间的完全的自行缓解,有些病人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可完全恢复。

特别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疗法的结合,应用微化中药外敷渗透疗法辅以中西结合治疗,本病合并症常能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处理,使本病的预后有了较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红斑狼疮死亡率或存活率的高低与当地人群的经济及医疗水平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红斑狼疮的10年存活率可达到84%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希望患者树立信心。按疗程服药,能够彻底治愈,不再复发。

5专家解析:狼疮性肾炎

【病理】

WHO将狼疮肾炎分型如下:

①正常或轻微病变型(Ⅰ型):光镜下正常或轻微病变,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系膜有异常;

②系膜病变型(Ⅱ型):轻至中度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免疫荧光见系膜有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沉积,电镜见电子致密物;

③局灶增殖型(Ⅲ型):在弥漫性系膜细胞增多的基础上,少数肾小球有节段性细胞增生,常伴有纤维素样坏死,免疫荧光见系膜和毛细血管壁有Ig和补体,电镜见系膜和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

④弥漫增殖型(Ⅳ型):多数肾小球系膜和内皮细胞弥漫性增生,同时可有膜增生性病变、新月体形成、“铁丝圈”病损(内皮下沉积物)和苏木紫小体。免疫荧光见毛细血管壁及系膜有广泛Ig和补体沉积;

⑤膜性病变型(Ⅴ型):基底膜增厚,免疫荧光见基底膜周围有Ig和补体沉积;

⑥肾小球硬化型(Ⅵ型):晚期病变。

此外,肾小管间质常有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病变,免疫荧光可见Ig和补体沉积。

【病因和发病机制】

循环中抗dsDNA等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合,沉积于肾小球;或者循环中dsDNA等抗原,先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再与循环中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两者均能引起炎症反应,在炎症细胞、炎症介质等参与下发生LN。晚近研究提示,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的核小体是最主要的抗原。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详见SLE章。尿常规检查很重要,尿蛋白和红细胞的增减与LN活动和缓解密切相关。肾活检对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均有价值。肾组织示活动性病变为主,而慢性病变较少者,常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好,预后也较好;反之,治疗反应差,预后也较差。肾组织活动性病变为:①细胞增生;②细胞浸润;③纤维素样坏死,核破裂;④细胞性新月体;⑤透明血栓,白金耳;⑥肾小管间质单核细胞浸润。慢性病变为:①肾小球硬化;②纤维性新月体;③间质纤维化;④肾小管萎缩。

如果觉得《狼疮性肾炎有哪些危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