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1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慢性肾衰竭是属于肾病的一种症状。那么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是什么呢?

1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慢性肾衰为肾病病情持续恶化的后期阶段,临床上慢性肾衰竭病人表现有血肌酐升高、贫血、高血压等病症,但很多肾衰病人临床异常症状表现并非十分显著。因此,诊断肾衰除了需要依据其政治表现外,尚需要结合客观的检查结果综合判定。肾衰诊断有哪几方面呢?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下。

肾衰诊断有哪几方面

1、有休克或血管内溶血,药物中毒或过敏史。

2、在纠正或排除急性血容量不足、脱水、尿路梗阻后,尿量仍≤17/ml/h或尿量仍≤400/ml/24h。

3、尿比重在1.015以下,甚至固定在1.010。

4、急骤发生和与日俱增的氮质血症。

5、尿渗透压《350mOsm/Kg.H2O,尿钠》40mmol/L。

6、除外肾前性氮质血症及肾后性少尿或无尿。

慢性肾衰竭疾病的常见病因

1、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引起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肾小球肾炎,最后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可以在几个月内出现,也可以迁延几年,直到血清尿素和肌酐上升,肾功能降至正常人的一半,症状才会出现。有时发病后几年,直到可怕的尿毒症症状出现后,才诊断患有肾小球肾炎。

2、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占慢性肾衰发病率的第二位。肾小管萎缩、纤维化、瘢痕化导致肾小球血液供应减少和肾功能减退,是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之一。

3、糖尿病性肾病

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人可出现肾脏并发症,特别是青年型或I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这常常是肾脏受累的第一个指征。出现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大约一半在5年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网状内皮系统、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可同时出现。

2如何诊断肾衰竭?

肾衰竭的发生到发展,一般都经历了一个过程,很少有患者的肾衰竭病症是突然发病的。临床上,一些典型症状的出现意味着肾衰竭的来袭,这是需要大家重视鉴别的,对及时发现肾衰竭的病情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哪些症状能诊断是否是肾衰竭?

尿量改变。

如果我们在平时发现自己的尿量出现了异常的改变,那么就要警惕肾脏功能是否有衰退的情况。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部分病人随病程进展尿量会逐渐减少。即便是尿量正常,由于尿液中所排除的毒素减少,质量下降,不能排出体内过多的废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尿量并不能完全说明肾脏功能的好坏,但是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衡量指标。

困倦、乏力。

由于肾脏功能不断的衰退,所以患者经常会感到自己的体力不支,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肾衰竭的早期症状。因为引起困倦、乏力的原因的确太多了。特别是那些在事业上“全力搏杀”的人,大多将之归咎于工作紧张和劳累。若稍加休息而症状好转,则更易被忽视。

在平时生活中,人们要积极判断肾衰竭的症状,以防肾脏受损以后自己仍然浑然不觉,这种情况会加速肾脏的衰竭速度,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的提早降临,对肾衰竭患者的危害是难以预计的。

3怎么诊断肾衰竭方法

肾功能衰竭患者既往多有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痛风病等病史。早期常有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和夜尿多,逐渐出现少尿、浮肿或血压高。

多数病人口中有异味、口腔粘膜溃疡、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可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肢体麻木、嗜睡或躁动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有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者,提示并发尿毒症性心肌病,咳嗽、咯痰或咯血、夜间不能平卧者,提示并发肺水肿或尿毒症性肺炎;少数病人胸闷、持续性心前区疼痛,或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可能为心包积液;如皮肤瘙痒、骨痛或肌肉抽搐,甚至行走不便,提示并发继发性甲旁亢或肾性骨病;病人易罹患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等。

症状

多尿期: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约4-5天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应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3周。

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体格检查

多数血压高、贫血貌或面色黝黑,颜面部或下肢浮肿。可有精神神志异常、全身或局部出血、呼吸浅快或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肺部干湿性罗音、心界扩大、胸膜或心包摩擦音、心率或心律改变、肝肿大及腹水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一)尿常规:

尿比重下降或固定,尿蛋白阳性,有不同程度血尿和管型。

(二)血常规: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压积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部分病人血三系细胞减少。

4诊断肾衰竭需要做的检查

诊断肾衰竭需要做哪些检查?本文介绍关于诊断肾衰竭的一些检查,对于患者来讲当发现肾衰竭的早期症状时,怀疑自己时候患上时,应该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诊断。

最近有些网友经常资讯我们这样一个问题,诊断肾衰竭需要做哪些检查?对于个问题,肾病专家汇总了下,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诊断肾衰竭需要做的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当患者出现贫血,而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或血小板降低,细细胞沉降的患者应该多加注意。

二、尿常规检查:随原发病不同而有圈套差异。

1、尿渗透压降低,多在每公斤450mOsm以下,经重低,多在1.018以下,严重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作尿浓缩稀释试验时夜尿量大于日尿量,各次尿比重均超过1.020,最高和最低的尿比重差小于0.008;

2、尿量减少,多在每日1000ml以下;

3、尿蛋白定量增加,晚期因肾小球绝大部分已毁坏,尿蛋白反而减少;

4、尿沉渣检查,可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颗粒管型,蜡样管型最有意义。

三、肾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减退。

四、血生化检查:血浆中白蛋白减少,血钙偏低,血磷增高,血钾和血钠随病情而定。

五、其他检查:X线尿路平片和造影、同位素肾图、肾扫描、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对于病因诊断有帮助。

5肾衰竭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关于肾衰竭的几种诊断方法?在肾衰竭的治疗过程中,肾衰竭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诊断可以了解到患者病情的发展过程,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那么现在有哪些肾衰竭的诊断检查呢?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1、尿液检查,患者可以通过尿液检查来鉴别肾前性ARF和肾实质性ARF,从而确定患者的病情。

2、血生化检查,患者应当注意监测电解质浓度变化及血肌酐和尿素氮。

3、肾影像学检查,对于肾衰竭患者可以通过采用腹平片、超声波、CT、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血管及输尿管、膀胱有无梗阻、也可了解肾血流量、肾炎效果球和肾小管的功能,使用造影剂可能加重肾损害,须慎用。

肾衰竭的诊断与鉴别

一般来讲,当患者的尿量急剧减少,肾功能急剧恶化时,均应考虑ARF的可能,而ARF诊断一旦确定,须进一步鉴别是肾前性、肾性还是肾后性ARF。

1、诊断依据

1、患者有无夜尿多病史?夜尿的量超过了白天的一般,提示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有此病史者多为CRF。

2、患者是否出现贫血?CRF几乎均有贫血,肾小球性及肾血管性ARF也多出现贫血,而肾小管性及肾间质性ARF则多无贫血或仅轻度贫血,因此不伴贫血的肾衰竭,多提示肾小管性或肾间质性ARF。

关于肾衰竭的几种诊断方法?上述介绍了关于肾衰竭的诊断检查,患者朋友当确定自己病情后,最好能够定期的到相关的医院进行肾衰竭的检查,这样可以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如果觉得《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