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如何认识脚气病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81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脚气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中医如何认识脚气病呢?

1中医如何认识脚气病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脚气是足癣的俗名。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脚气”则是由真菌(又称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中医称脚气为“脚弱”。《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风毒脚气方》:“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深师云:脚弱者,即其义也”。

中医描述

脚气,病名。即《肘后备急方》卷三。古风缓风、壅疾,又称脚弱。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致病。其证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语言错乱等。治宜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医学正传·脚气》:“故为治者,宜通用苍术、白术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条芩之类以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之类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之类以行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类引药下行及消肿去湿。”常用方剂如鸡鸣散、济生槟榔汤、防己饮等。《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有大豆、乌豆、赤豆治脚气的记载,可用作辅助疗法。脚气有干脚气、湿脚气之分。湿脚气中又有寒湿脚气、湿痰脚气、湿热脚气、湿毒脚气等。此外,还有风毒脚气、瘴毒脚气、脚气冲心、脚气入腹、脚气迫肺等多种类型。又有按六经分类者。

干脚气

病名。脚气病之一。指脚气之足膝不肿者。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因素体阴虚内热,湿热、风毒之邪从热化,伤及营血,筋脉失养,证见足胫无力,麻木酸痛,挛急,脚不肿而日见枯瘦,饮食减少,小便热赤,舌红,脉弦数等。治宜宣壅化温,和营清热,用加味苍柏散或生干地黄丸等方。

脚气有四种类型:水疱型、浸渍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和混合型。其中水疱型脚气多见于脚底两侧也可能分布在整个脚部,如果将水疱挤破,疱中的黄水一旦流到脚的其他部位,就会引起交叉感染,使脚气变得更加严重;浸渍糜烂型脚气多见于脚缝间,一般呈小疙瘩形状,胖脚最易被这种脚气缠上;鳞屑角化型脚气多是指脚缝中有皮儿;而混合型脚气是前几种脚气的综合。

本病是由皮肤 脚气即足癣,是致病真菌感染足部所引起的最常见浅部真菌病菌,我国民间称之脚气或湿气。脚气主要病原菌是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玫瑰色毛癣菌等。此外,由白色念珠菌引起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 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脚气(甲癣)是由于身体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出汗促使细菌容易繁殖,因此脚臭常与多汗症伴发。

2怎么认识中医治疗肿瘤方法

临床上,许多肿瘤患者对中医药治疗效果表示怀疑,常常拒绝中医。中医药的优势是防止癌细胞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弥补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等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疗效,使患者达到“带瘤生存”的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客观看待中医药抗肿瘤优势和弱点

欧阳学农说,中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正在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发展,由单一成分向联合应用进行纵深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多从患者的全身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局限于癌症病灶本身。临床上,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开出不同的药方,在提高机体机能状态、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促进骨髓功能、提高食欲、增加体力、改善睡眠、促进手术康复、增加放化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国外有研究证实,中药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从而对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和骨肉瘤等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中医药治疗肿瘤还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诸多方法,一定程度上具有恢复内环境平衡,抑癌、控制癌细胞浸润、杀伤癌细胞的独特效果。对尚未出现转移病灶的早中期肿瘤患者,使用中药可控制肿瘤转移扩散,从而增加手术、介入等治疗手段的成功率。此外,对于已经发展为全身性病变的晚期肿瘤患者,中药还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可增加化疗疗效,减轻化疗中出现的消化道反应及免疫、造血系统损害,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肿瘤乃痼恶之疾,绝不是某一味、两味中药所包揽得了的,应客观看待中医抗癌。肿瘤仍是当今医学界的难治之症,应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医药抗癌的优势和弱点,不能以偏概全。中医药治疗肿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早期发现的肿瘤应尽早设法手术治疗,需放化疗的患者应听从医生安排接受治疗,不能轻信一些夸大中医药治癌的虚假广告。

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药配合主流疗法增效减毒

欧阳学农指出,中医药配合化疗、放疗、手术、生物治疗、热疗5种主流的肿瘤治疗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疗效。

中药对化学药物有增敏作用,采用祛邪扶正、扶正固本的中医药与化疗配合,可以增强疗效,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还能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指标,进而改变其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针灸也多用于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缓解癌性疼痛。

中医药与放疗配合时,临床常用活血化瘀法、益气培本法、养阴扶正法、化痰散结法以提高放疗效果,配合益气养阴中药,能明显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例如,中医药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与单纯放疗相比,淋巴结缩小明显,消退的放疗时间也明显缩短,且毒副作用轻。

在肿瘤患者手术前后使用中医药,能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如术后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加黄芪、大枣、首乌、砂仁等补气养血和胃之品;痰瘀互结者,用二陈汤和桃仁、川红花、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加黄芪、地黄、白芍、天门冬等益气养阴之品,都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中医药与生物治疗均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防御能力、诱导宿主反应、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增强宿主对放化疗的耐受性等作用,二者结合运用,可提高治疗效果。随着“带瘤生存、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等肿瘤治疗理念的深入,在晚期肿瘤的生物治疗中,中医药的运用越来越深入。

中医药与热疗配合,以热疗为“君”,推进“阳”运动,以促进“阳化气”的过程,抑制“阴成形”的过程,蒸解寒凝,直取肿瘤;以热增效中药控制肿瘤热耐受因子,及有抗癌活性的中药口服或静点为“臣”,用热疗加快中药反应速度,而发挥中药更大的抗癌效果;用中药增加热疗治癌的敏感性,“君臣”相辅相成,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叠加作用。

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抗癌也须防“毒”

中草药虽然药性温和,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毒副作用,临床上使用的许多抗癌中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脏器伤害或中毒。

常见抗癌中药的毒副作用有全身中毒反应、脏器功能损害、药物性过敏反应、身体不适等。而中药本身有毒、辨证用药不准、配伍失误、炮制不当、误食误用、药品质量不高,也是抗癌中药毒副作用产生的原因。即使毒性不大的一些常用药物,如果超大剂量或超疗程长期服用,亦可造成中毒。

常用的抗癌中药有斑蝥、全蝎、水蛭、蜣螂、蜈蚣、蟾蜍、巴豆、硇砂等,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另外,本身具有毒性成分的中药有番木鳖、汉防己、乌头、莪术、斑蝥等中药,毒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有些中药还具有致过敏、致癌、致畸、溶血、堕胎、杀精等毒副作用。

但总的来说,中药不良反应远比人工合成药物为少。中医就是利用部分中药的毒性、偏性来治病的。对于抗癌药而言,完全、绝对安全的药物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人体本身有一定的排毒、解毒功能。中药所含有的糖类、维生素等进入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葡糖醛酸,可帮助人体解毒;含有的蛋白质、胶质,可保护人体胃黏膜,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以与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类结合,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目的。

邪毒结于体内为肿瘤的根本,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肿瘤防治中常用的“以毒攻毒法”。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抗癌抑癌之功效,故在正气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况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由于肿瘤患者正气多已受损,不能一味猛烈攻伐,因此,以毒攻毒之应用,须慎重掌握有效剂量,适可而止,把握用药时机与方法,并配合扶正药物,方能收到预期效果。

3怎么认识中医治疗癌症方法

临床上,许多肿瘤患者对中医药治疗效果表示怀疑,常常拒绝中医。中医药的优势是防止癌细胞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弥补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等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疗效,使患者达到“带瘤生存”的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客观看待中医药抗肿瘤优势和弱点

欧阳学农说,中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正在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发展,由单一成分向联合应用进行纵深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多从患者的全身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局限于癌症病灶本身。临床上,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开出不同的药方,在提高机体机能状态、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促进骨髓功能、提高食欲、增加体力、改善睡眠、促进手术康复、增加放化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国外有研究证实,中药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从而对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和骨肉瘤等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中医药治疗肿瘤还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诸多方法,一定程度上具有恢复内环境平衡,抑癌、控制癌细胞浸润、杀伤癌细胞的独特效果。对尚未出现转移病灶的早中期肿瘤患者,使用中药可控制肿瘤转移扩散,从而增加手术、介入等治疗手段的成功率。此外,对于已经发展为全身性病变的晚期肿瘤患者,中药还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可增加化疗疗效,减轻化疗中出现的消化道反应及免疫、造血系统损害,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肿瘤乃痼恶之疾,绝不是某一味、两味中药所包揽得了的,应客观看待中医抗癌。肿瘤仍是当今医学界的难治之症,应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医药抗癌的优势和弱点,不能以偏概全。中医药治疗肿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早期发现的肿瘤应尽早设法手术治疗,需放化疗的患者应听从医生安排接受治疗,不能轻信一些夸大中医药治癌的虚假广告。

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药配合主流疗法增效减毒

欧阳学农指出,中医药配合化疗、放疗、手术、生物治疗、热疗5种主流的肿瘤治疗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疗效。

中药对化学药物有增敏作用,采用祛邪扶正、扶正固本的中医药与化疗配合,可以增强疗效,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还能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指标,进而改变其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针灸也多用于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缓解癌性疼痛。

中医药与放疗配合时,临床常用活血化瘀法、益气培本法、养阴扶正法、化痰散结法以提高放疗效果,配合益气养阴中药,能明显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例如,中医药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与单纯放疗相比,淋巴结缩小明显,消退的放疗时间也明显缩短,且毒副作用轻。

在肿瘤患者手术前后使用中医药,能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如术后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加黄芪、大枣、首乌、砂仁等补气养血和胃之品;痰瘀互结者,用二陈汤和桃仁、川红花、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加黄芪、地黄、白芍、天门冬等益气养阴之品,都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中医药与生物治疗均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防御能力、诱导宿主反应、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增强宿主对放化疗的耐受性等作用,二者结合运用,可提高治疗效果。随着“带瘤生存、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等肿瘤治疗理念的深入,在晚期肿瘤的生物治疗中,中医药的运用越来越深入。

中医药与热疗配合,以热疗为“君”,推进“阳”运动,以促进“阳化气”的过程,抑制“阴成形”的过程,蒸解寒凝,直取肿瘤;以热增效中药控制肿瘤热耐受因子,及有抗癌活性的中药口服或静点为“臣”,用热疗加快中药反应速度,而发挥中药更大的抗癌效果;用中药增加热疗治癌的敏感性,“君臣”相辅相成,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叠加作用。

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抗癌也须防“毒”

中草药虽然药性温和,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毒副作用,临床上使用的许多抗癌中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脏器伤害或中毒。

常见抗癌中药的毒副作用有全身中毒反应、脏器功能损害、药物性过敏反应、身体不适等。而中药本身有毒、辨证用药不准、配伍失误、炮制不当、误食误用、药品质量不高,也是抗癌中药毒副作用产生的原因。即使毒性不大的一些常用药物,如果超大剂量或超疗程长期服用,亦可造成中毒。

常用的抗癌中药有斑蝥、全蝎、水蛭、蜣螂、蜈蚣、蟾蜍、巴豆、硇砂等,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另外,本身具有毒性成分的中药有番木鳖、汉防己、乌头、莪术、斑蝥等中药,毒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有些中药还具有致过敏、致癌、致畸、溶血、堕胎、杀精等毒副作用。

但总的来说,中药不良反应远比人工合成药物为少。中医就是利用部分中药的毒性、偏性来治病的。对于抗癌药而言,完全、绝对安全的药物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人体本身有一定的排毒、解毒功能。中药所含有的糖类、维生素等进入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葡糖醛酸,可帮助人体解毒;含有的蛋白质、胶质,可保护人体胃黏膜,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以与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类结合,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目的。

邪毒结于体内为肿瘤的根本,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肿瘤防治中常用的“以毒攻毒法”。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抗癌抑癌之功效,故在正气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况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由于肿瘤患者正气多已受损,不能一味猛烈攻伐,因此,以毒攻毒之应用,须慎重掌握有效剂量,适可而止,把握用药时机与方法,并配合扶正药物,方能收到预期效果。

4中医是如何治疗脚气病的

【概述】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诊断】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治疗措施】

1.家庭用药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3)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4)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著,每晚泡脚一次,3次奏效。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2.中药及偏方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3.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激发感染。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4.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病因学】

本病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长期缺乏可引起脚气病

易患人群:长期以精白米为主食,而又缺乏其它副食补充者;婴儿型脚气病通常发生在2~5个月的婴儿。

脚气病的临床表现:

干性脚气病:食欲不振、烦燥、全身无力、下肢沉重、四肢末端感觉麻木。肌肉酸痛,有压痛,以小腿肚的腓肠肌最明显,上、下肢肌无力,出现手、足下垂,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麻木,膝反射降低或消失,常表现为对称性。婴幼儿还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失音。

湿性脚气病:表现为浮肿,多见于足踝,严重者整个下肢水肿。同时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并有右心室扩大,常可导致心力衰竭

婴儿型脚气病(脑型):食欲不佳、呕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快甚至突然死亡。

5关于脚气病有什么治疗方法

和有脚气的人共穿一双鞋会被传染吗?

医答:

基本上,大家通常所说的脚气是一种皮肤念珠菌感染症,一般正常人的皮肤都有念珠菌的存在,并不是穿过脚气患者的鞋才会有的,而当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温度、湿度升高,造成一个适合念珠菌生长的环境,念珠菌就会开始活动,进而引起病变。所以,一般而言,不是因为和有脚气的人共穿一双鞋的关系,而是你自己的抵抗力及你所穿的鞋是否透气,是否造成阴湿温暖的环境,使病菌有机可趁了!

治疗脚气九法

1、脚上患有脚气、脚癣,连续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愈。

2、用食醋将雪花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随配随用,轻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盐煮的水洗脚,即可治好脚气病。

4、夏天脚癣犯了,可先将患脚洗净,揩干,再用风油精洽搽患处,每天1~2次,一般次数便可见效。

5、取得烟灰撒在脚趾湿痒处,可治脚趾间水泡瘙痒。

6、犯有多年的脚气,可用牙膏涂搽,效果十分灵验。

7、绿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对治疗香港脚的丝状菌有特效。

8、取麦饭石1000克,加开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脚气或痤疮、湿疹、痱子等疾患处,有显著疗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匀,晚上将脚冼净擦干后,用药干搽患处。一般3在左右可见效。

如果觉得《中医如何认识脚气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