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健康科普)怎么摆脱脚气 这些预防要点要记住

2023-05-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天气逐渐热起来,有些人开始发愁,

因为脚上的某个难言之隐又悄悄造访了……

与其说是难言之隐,不如说是难言之“痒”。

脚趾间发出小水泡,糜烂发红,奇痒难忍,没错,就是可恶的脚气!

脚气的痒,痒在皮肤,痒上心头,痒得发狂,恨不能当场脱鞋挠破双脚,可一旦脱鞋,还会钻出些特殊气味。

尴尬非常

本期健康科普告诉你如何摆脱脚气,清爽一夏?

01

你知道什么是“脚气”吗?

足癣俗称“脚气”,是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根据《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2020),全球足癣发病率高达10%以上。

手癣和足癣均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手足部浅表真菌感染,根据皮损形态,手癣和足癣临床上可分为水疱型、间擦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临床上往往几种类型可以同时存在。

其中,水疱型主要表现为足底或手掌出现小水泡,成群或散在分布,疱壁厚,内容物澄清,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常伴有瘙痒。

02

不想再让“脚气”作妖,记住这些预防要点

1. 手足部洗浴后应及时擦干趾(指)间;

2. 穿透气性好的鞋袜;

3. 手足避免长期浸水,保持鞋袜、足部清洁干燥;

4. 注意浴池、宿舍等场所公共卫生;

5. 不与他人共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指甲刀、鞋袜、浴盆和毛巾等;

6. 积极治疗自身其他部位的癣病(特别是甲真菌病),同时还需治疗家庭成员、宠物的癣病。

03

古人有“脚气”烦恼吗?

从西医的角度来说,“脚气”就是真菌入侵表皮所致。古人对于真菌的概念是空白的,但中医也早有研究,将其视为外感风、湿、热邪所致,中医文献中“臭田螺”、“田螺疱”、“脚丫痒烂”等,都属于手足癣范畴。

明《外科启玄水溃脚丫烂疮》:“久雨水湿,劳苦之人跣行,致令足丫湿烂成疮,疼痛难行。”清《医宗金鉴》:“田螺疱在足掌生,里湿外寒蒸郁成,豆粒黄疱闷胀硬,破津臭水肿烂疼。”

中医认为,癣病由于生活、起居不慎,感染或相互接触传染虫毒;又外感风、湿、热邪等诸邪相合,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发于上部者,多兼风邪,而发为白秃疮、肥疮、鹅掌风等;发于下部者,多为湿盛,而发为阴癣、脚湿气等。风热偏盛者,则多表现为发落起疹、瘙痒脱屑;湿热盛者,则多渗液流滋、瘙痒结痂。

04

区中医医院应用风矾祛癣外用颗粒治疗手足癣已10余年,累计治疗患者近10万人次,总有效率达80%以上。

沪上名中医马绍尧教授从经典方中获得启发,在枫实膏的基础上取精去粕,后经嘉定区中医医院皮肤科学术带头人柴维汉教授加以改良,研制出区中医医院“皮肤科7号方”。2021年初,融于现代制药工艺的7号方再次旧方换新颜,以院内制剂的形式上柜,名为“风矾祛癣外用颗粒”。

风矾祛癣外用颗粒适用于各种癣病,以大风子仁为君药,加入花椒、白矾、地骨皮、一枝黄花等其他六味药,八味药共用不仅能燥湿杀虫,还能减轻瘙痒肿痛等症状,可谓寒热并用,标本兼治。风矾祛癣外用颗粒,可以有效减少抗真菌西药制剂的使用疗程、减少耐药性、降低复发率。经临床实践证实,治疗手足癣(水疱型)等癣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来源:区中医医院

原标题:《【健康科普】怎么摆脱脚气,这些预防要点要记住》

如果觉得《(健康科普)怎么摆脱脚气 这些预防要点要记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