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肛肠脱垂如何进行诊断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1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肛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对于肛肠脱垂应该如何进行诊断方法呢?

1肛肠脱垂如何进行诊断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小儿和老年人,身高瘦弱者也易发生。

幼儿发育不全,骶骨弧度较直,肛门括约肌肌力较弱,啼哭和腹泻常诱发脱垂,以部分脱垂较常见。成人因内痔经常脱出也可诱发,以直肠黏膜脱垂为多。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多次分娩,可使盆底筋膜和 肌肉松弛,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直肠脱垂的症状,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以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上托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再后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由于肛括约肌松弛,很少发生嵌顿,一但嵌顿发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剧痛,肿物不能用手托复位,脱出肛管很快出现肿胀、充血和紫绀、黏膜皱襞消失,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绞窄和坏死。

未脱出时,体检可见肛口呈散开状,指检往往发现肛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检查时应排除直肠带蒂息肉和重度内痔脱出,可嘱病人下蹲用力,等肛管全部脱出后,再行检查,确定为部分和完全脱垂。在临床上按脱垂程度轻重分成三度:一度为直肠黏膜脱出,二度为直肠全层脱出,三度为直肠及乙状结肠脱出。

2肛肠脱垂怎么诊断

检查时可先发现病人内衣沾有粘液或粪渍,直肠指诊常可发现括约肌松弛,粘膜光滑。令病人取蹲位,往下用力作排便动作,可使直肠脱出而便于诊断。如粘膜脱垂见到约长4~5cm呈淡红色皱纹或放射状粘膜,指检扪诊为双层折叠粘膜,质软。如完全性脱垂,则见到长在5cm以上的粘膜皱襞,呈环状沟,手指扪之甚厚,直肠腔位于脱垂端中心。脱垂复位后,以手指压迫前壁,令病人增加腹压,脱垂多不致发生;但如压迫后壁,病人用力排便摒气,脱垂即可重演。内脱垂病人常有便秘、排便不畅、排便未尽感,有时并有带血粘液,检查时见不到直肠脱出,因此使诊断发生困难。应用X线电影照相技术作排便造影,可显示脱垂和套叠部份得以确立诊断。

肛肠脱垂如何诊断?

儿童直肠脱垂大多为部份粘膜型,在积极改善体质,治疗诱发因素后,多能自愈,故不必。如非手术治疗失败,可考虑硬化剂注射疗法,即用5%酚甘油注入直肠粘膜下起到固定松弛的粘膜下层组织的作用。亦可注入95%酒精。Gabriel倡用肛周皮下金属线埋入,3周后拆除,亦可用羊肠线埋入肛周皮下。只有极少数需作类似成人直肠脱垂的较大手术。

成人直肠脱垂以完全性全层脱出为主,故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较多,有人统计自1912年Moscho witz以后共有54种,大致可分下列几类:①脱垂肠管切除术;②脱垂粘膜切除或折迭术;③肛门环缩小术;④骨盆底修补或加强术;⑤直肠悬吊和固定术;⑥提高或封闭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凹手术;⑦肠管或肠系膜缩短术;⑧修补会阴部滑动性疝。手术的途径有经腹部、经会阴部、经腹会阴及经骶部。以上这些手术各有其优缺点及复发率,应该根据病情决定手术方式,有时对同一患者用上几种手术方法才能治愈,如Goligher对15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病例使用了10种手术方法,进行了173次手术。过去不少手术只注意修补盆底缺损,复发率较高。

3直肠脱垂的诊断方法

专家介绍,肛肠脱垂一般来讲是指直肠或乙状结肠下段的黏膜层或全层肠壁经肛管向外突出于肛肠外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并不常见。如脱出部分仅为直肠黏膜,称部分性脱垂;如为全层肠壁,则称完全性脱垂。挤出的直肠呈多个同心圆黏膜环,有不同长度。这与黏膜脱出有区别,后者较多见,呈放射型黏膜皱折,从肛肠脱出一较短距离。除以上分类外,尚有内脱垂,即近端较活动的乙状结肠或直肠向远端较固定的直肠套叠,而未脱出于肛管外,亦称套叠性脱垂。

介绍肛肠脱垂的诊断依据是:

1.排便时肿物脱出肛肠外,轻型者可自行回纳,重型需用手慢慢托回。

2.反复脱垂,黏膜受损,常伴有黏液或血性分泌物,肛周皮肤瘙痒。

3.令患者蹲位做排便动作时,可见直肠黏膜呈“放射状”皱襞或“同心环状”皱襞,黏膜表面充血、水肿、溃疡等。

4.肛肠脱垂患者如果进行直肠指诊的话会检查出来括约肌松弛。

4诊断直肠脱垂的方法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那怎样诊断直肠粘膜呢?

直肠粘膜的诊断标准:

1.多有腹泻、痢疾等病史;起病缓慢,多见于儿童和老人。

2.排便或努挣时,直肠粘膜脱出,色淡红,长度小于4厘米,质软,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纳,肛门功能良好者,为不完全性脱肛。

3.在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色红,长度在4厘米~8厘米,圆锥形,质软,表面为环状有层次的粘膜皱襞,便后需用手法复位,肛门括约功能下降,为完全性脱肛。

4.在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大于8厘米,圆锥形,呈环状皱襞,色红质软,需手法复位,肛门松弛,括约肌功能明显下降,为重度脱肛。

直肠脱垂发生后要注意保健和护理;如儿童发生此病时要及时消除其诱因,如咳嗽、腹泻、营养不良等。注意让患儿多卧床休息,并增加营养,适当口服软化大便的药物,保持大便软而排出通畅,便时不应坐盆过久,便后用温水洗净并及时送回。必要时可在肛门部压塔形纱布,胶布固定,或用肛门带压迫固定。直肠脱垂所脱出的是直肠松弛后所滑脱的正常组织,千万不能自行用腐蚀类药物把它烂掉,如果这样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5远离肛肠类疾病的方法

影响性和谐的因素很多,但很少有人想到,便秘、肛裂、内痔等肛肠疾病也会影响性功能。

原来,肛门、直肠、阴道毗邻而“居”,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神经支配还是血液供应,都相互影响、相互牵连。在会阴部的肌群中有一块十分重要的肌肉,名叫耻骨尾骨肌,又称pc机,雅号“性爱肌”。它是一条阔韧带,如一张绷带吊床支撑着骨盆内的全部器官及阴道肌肉。在正常情况下,男性性欲旺盛,性交时间延长。女性在性高潮时表现为:感到阴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抽动,现此同时肛门周围也会出现有规律的收缩,这种收缩可以随着性高潮的强弱起伏而加剧或减弱,这都说明女性性高潮的来临伴随着肛门的“运动”,而这正是耻骨尾骨肌(性爱肌)“工作”的结果。

当大便因秘结而滞留于直肠排不出的时候,整个会阴部都会有紧缩、下坠、胀满、疼痛等不适感。慢性便秘不仅造成肛门压力不稳定,还会影响膀胱、阴道等盆腔器官的功能,并使盆腔中与性功能发挥有密切关系的肌肉群也受到伤害。如果“性爱肌”经常处于松弛或异常紧张状态,男性会出现射精疼痛、不射精、早泄或阳痿;女性则会引起阴道敏感性下降,性快感减弱。此外,长期便秘还是形成肛门痔核的“催化剂”,并由此发生肛周疼痛、出血、感染,当感染波及前列腺时,会进一步伤害男性性功能。

对于任何疾病,“防胜于治”都是一处重要的原则。对于肛肠疾病也不例外。该如何让性福生活远离肛肠疾病的“骚扰”呢?一是要多吃些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预防便秘和痔疮;二是限制饮酒、不吸烟;三是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如久坐、久站、久蹲等;四是勿使臀部长时间受凉;五是适当运动,以促这血液循环、消除淤血。

如果觉得《肛肠脱垂如何进行诊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