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结肠息肉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3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结肠息肉的发病主要有便血为主,那么结肠息肉还有哪些症状呢?日常生活要如何预防结肠息肉呢?

1结肠息肉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而发生在结肠的这种息肉状病变就叫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的主要临床症状有:

一、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不少人会把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合肥瑞金肛肠专家表示,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且在平时并不会出血。但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杂在便中间。

二、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三、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肛肠专家介绍说,如果息肉的体积较大、宽基广蒂,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预防。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多吃水果和蔬菜。研究表明水果、蔬菜和全谷有助预防结肠息肉,因为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风险。另外,水果和蔬菜还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结肠癌症。

其实,不吸烟、喝酒。肛肠专家介绍说吸烟、过量饮酒都会增加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如果你有结肠癌家族史,那尤其应该减少吸烟和饮酒来降低发病风险

第三,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可以独立降低结肠患病的风险。专家建议每周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如果每天能进行45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则在降低肠癌风险方面效果更佳。

第四,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第五,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防止病从口入。

最后,服用阿司匹林和补钙也有利于预防结肠息肉。

温馨提示:结肠息肉应该早发现、早治疗,防治癌变。

2结肠息肉如何预防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结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介绍,结肠息肉要注意早期预防。

1、药物预防

有些妇女体内存在一种常见的遗传基因变异,能够减缓阿司匹林的分解,这些妇女如果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能够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病危险。而体内不存在这种基因变异的妇女,阿司匹林并不能够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病危险。

2、饮食预防

1)补钙

钙可以很好地帮助人类对抗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和其他乳制品,还有花椰菜。

2)摄入维生素D

维生素D能帮助人体对钙的吸收,从而降低结肠直肠癌风险。常见含维生素D食物有动物肝脏、蛋黄、鱼和添有维生素D的乳制品等。

3)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

水果和蔬菜还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结肠癌症。此外水果、蔬菜和全谷富含纤维素,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风险。

4)禁烟酒

吸烟、过量饮酒都会增加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

3、运动预防

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而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可以独立降低结肠患病的风险。建议每周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

3如何预防和治疗结肠息肉

慢性结肠炎病程长者可见有结肠息肉发生,往往是出现“炎性息肉”,本文介绍结肠息肉的防治。

如何预防和治疗结肠息肉?

我今年70岁,1981年因大便不正常、有黏液,去医院检查时发现患有慢性结肠炎,1992年复查时发现有一0.5厘米的“腺瘤”,当即切除,经病理检查未发现其他问题。2004年12月结肠镜再次发现两处有肿物,切除后做病理检查诊断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听说这种病癌变率很高,我很害怕。请问就我目前的情况还需要做哪些检查,怎样预防和治疗?

答 :您好!

慢性结肠炎病程长者可见有结肠息肉发生,往往是出现“炎性息肉”,慢慢变成“腺瘤”。后者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管状绒毛腺瘤三种。三者均属癌前期病变,若不切除它则可渐渐发展成癌瘤。您及时发现有结肠息肉应是件大好事,及早把它切除就可以了,不必紧张、恐惧或有压力。一般来说,年纪越大,息肉生长得越慢,若结肠镜操作仔细,本次长出的息肉切除得很干净,则可在1.5~2年后再做一次肠镜。由于您2004年12月肠镜发现的息肉直径较大,虽已全部切除,但还是建议在2005年末进行肠镜复查为好。因为本次切除息肉后有可能还会有新的长出来,或者原来未发现的小的息肉一年以后变大了。

一旦发现有新息肉长出,就应把它尽早切掉,这样就不会发生结肠癌了。目前尚没有药物可限制息肉,定期肠镜检查则是当今国际上通用的最佳方法,它既是一种预防手段,也是一种治疗方法。

4运动一小时就可以预防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发生癌变导致结肠癌的重要原因,因此人们对于此病也十分关心。近日,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的研究者报告,只需要每天进行一个小时的低强度训练,就可以帮助高危人群起到预防结肠息肉的作用。

每天运动一小时可防结肠息肉

据悉,Sloan㎏ettering纪念癌症中心Sanchez住院医师说,这些研究结果应该使没有时间或金钱成为健身俱乐部会员或上健身课的个人鼓起勇气。他说,“我们发现每周1小时低强度锻炼——步行或爬楼梯的益处,这对多数人来说是可行的,对不能参加健身房或体育设备运动的低收入人群特别重要。”

研究纳入种族因素更加客观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虽然过去也证明了体力活动是预防结肠癌发病的保护因素,但没有观察体力活动对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影响,而此次研究则纳入了种族因素,更加具有客观性。

Sanchez医师及其同事纳入服务于各低收入社区的1所医院的982例中年患者。一半以上是拉丁裔美国人,20%是亚洲裔美国人,15%是非洲裔美国人。根据筛查问卷,若受试者结肠息肉发生危险不增加则纳入研究(例如无症状,没有息肉或癌症个人史或家族史)。

通过结肠镜检查,研究者发现在每周运动不到1小时的患者中33%的患者有息肉;而每周运动在1小时以上的患者中25%的患者有息肉。超重和肥胖患者的息肉发生率更低,虽然这些人体重指数较高,但从运动中获益更大。

不过目前仍然需要进一步确认的是,什么样的运动强度对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最大。

5结肠息肉患者要警惕三种症状

结肠息肉是指隆起于结肠黏膜表皮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结肠息肉多发生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及上皮异型增生有关。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其中乳头状腺瘤癌变率为30%~70%,腺瘤越大癌变率越高,直径大于2cm,癌变率达到30%~50%。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27%,据估计,癌变时间为5~15年。

结肠息肉基本无明显症状,但若出现便血、大便习惯的改变、大便形状异常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专家介绍说,便血是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的症状。但有不少人把大便出血误认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痔疮与结肠息肉引发的出血有着本质的区别。

痔疮引发的出血常表现为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与大便混杂,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多为息肉表面破溃所致。

此外,大便习惯的改变,如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尤其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出现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再有,大便形状异常时应引起重视。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较大,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有血迹。患者若出现以上三种症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专家建议,年龄大于50岁的健康成年人,有条件的应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有直(结)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和腹泻、便秘、便血病史,体检发现血CEA、CA199增高,大便潜血阳性者,应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首选是结肠镜。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都应该在内镜下先取活检并送病理检查。不能做结肠镜或不愿意做结肠镜的病人,可以选择钡灌肠或CT仿真结肠镜。

如果觉得《结肠息肉的症状及预防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