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怎么认识酒糟鼻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4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酒糟鼻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那么你知道中医是怎么认识酒糟鼻方法呢?

1中医怎么认识酒糟鼻

通过古今医家的实践,特别是近40年的探索,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为饮食不节和风寒外束。其病理变化可归纳为脾胃积热、肺经积热和寒凝血瘀三个方面。

脾胃积热 脾胃素有积热,或素嗜饮酒,过食辛辣之品,故生热化火,胃火循经熏蒸,则络脉充盈,鼻部出现潮红。

肺经积热 肺开窍于鼻,感受外邪,郁而化热,热与血相搏,毒热外发肌肤,蒸于肺窍而发为本病。

寒凝血瘀 湿热积于胃,蒸于肺,复遇风寒之邪客于皮肤,或以冷水洗面,寒主收引,以致瘀血凝结,鼻部先红后紫,久则变为黯红。

关于酒渣鼻的病因,近年来有人提出是蠕形螨虫的感染引起,因此建议把本病改为“毛囊虫皮炎”。从报道的文献看,对于毛囊虫感染导致本病的发生,似已被多数研究者所接受,但认识还没有完全一致。如有报道说检查部分初诊的本病患者,结果并非所有患者毛囊虫检查都呈阳性。因此,毛囊虫感染似乎不是酒渣鼻发病的唯一因素。也有报道用中药灭螨方法治疗本病30例,结果全部有效。同时发现在相当一部分皮损消退的病人和正常人中,仍可检查到毛囊虫,因此认为,蠕形螨虫可能是一种条件致病螨类,若无适宜的条件,可使螨处于静止状态而不引起疾病。这些分歧至今尚未明确定论。

2中医对肾虚的认识

从中医的角度讲,若先天肾虚;或劳倦过度,房事不节,生育过多;或久病失养,“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这些都是引起肾虚的主要原因。肾为人体之根本,与性功能密切相关。肾虚可能引起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小便频频,甚至不禁,滑精、阳痿、早泄和不育不孕,性功能减退,甚至消失。

在民间,人们一直很重视补肾、养肾。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为生命活动之根,故称为先天之本。肾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肾主骨,生髓,以使骨坚齿固,脑充发荣,精力充沛。

3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糖尿病性肾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腰痛,水肿,关格等范畴,中医文献中无糖尿病性肾病这一名称,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早有记载,如《圣济总录》云:“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合不利,水液凝聚体内而出现水肿。”《证治要决》则指出:“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舔气,在溺中滚涌,更有浮在溺面如猪脂,此精不禁,真元竭矣。”

通过临床观察,笔者认为本病主要为消渴日久,缠绵不愈,使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虚衰而发病。病变脏腑重在肝脾肾三脏,并旁涉及痰、瘀、水三者,初期为气阴两虚、肝肾不足,水肿尚不明确,仅见气短谰言,腰酸耳鸣,后期则阴损及阳,脾肾两虚,畏寒怕冷,痰浊上逆则有恶心、呕吐、气血生化无源,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晚期气虚阳微,不能温润血脉,血行不利,脉络瘀阻,使水肿加重。若肾元衰竭,浊毒壅塞三焦,气化无力,肾关不开,则尿少而浮肿,甚至无尿,已发展到关格病的危重阶段。

糖尿病性肾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腰痛,关格等范畴。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较早,从病因病机到临床治疗都有详细的记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研究更加深入,进展较快。特别是结合了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理论,使本病的疗效有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消渴日久,缠绵不断,使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虚弱而发病。病变脏腑重在肝脾肾三脏,而旁涉痰、瘀、水三者。临床上采用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利水等治疗大法辨证施治,以元素制剂配合糖肾康系列中药方剂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一般三个月内不但可以达到消除症状,逆转病情,恢复肾功能和消除蛋白尿的作用,同时糖尿病整体上得到逆转。

4中医对高血脂的认识和治疗方

中医对高血脂症的认识

这类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一大杀手,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症等相关性十分密切的病症,其相加总发病率为10%,考虑到复合患病因素,仍然是严重的问题。

一.中医的认识

中医认为,膏脂虽为人体的营养物质,但过多则形成高血脂症为患。凡导致人体摄入膏脂过多,以及膏脂转输、利用、排泄失常的因素均可使血脂升高,其病因有以下几点。

1.情志刺激 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或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膏脂运化输布失常,血脂升高。

2.体质禀赋 父母肥胖,自幼多脂,成年以后,形体更加丰腴,而阳气常多不足,津液膏脂输化迟缓,血中育质过多。或素体阴虚阳亢,脂化为育,溶入血中,血脂升高。

3.喜静少动 或生性喜静,贪睡少动;或因职业工作所限,终日伏案,多坐少走,人体气机失于疏畅,气郁则津液输布不利.膏脂转化利用不及,以致生多用少,沉积体内,浸淫血中,故血脂升高。

4.年老体衰 人老则五脏六腑皆衰,以肾为主:肾主五液.肾虚则津液失其主宰;脾主运化,脾虚则饮食不归正化;肝主疏泄,肝弱则津液输布不利,三者皆使膏脂代谢失常,引起血脂升高。若房劳过度,辛劳忧愁,亦可使人末老而先衰。

5.消渴、水肿、胁痛、黄疸、症积等证不愈 消渴证基本病机属阴虚燥热,由于虚火内扰,胃热杀谷,患者常多饮多食,但饮食精微不能变脂而贮藏,人体之脂反尽溶为膏,混入血中,导致血脂升高。

水肿日久,损及脾肾,肾虚不能主液,脾虚失于健运,以致膏脂代谢失常。胁痛、黄疸、症积三者皆属肝、胆之病,肝病气机失于疏泄,影响膏脂的敷布转化,胆病不能净浊化脂,引起血脂升高。

6.饮食失当 饮食不节,摄食过度,或恣食肥腻甘甜厚味,过多膏脂随饮食进入人体,输布、转化不及,滞留血中,因而血脂升高。长期饮食失当,或酗酒过度,损及脾胃,健运失司,致使饮食不归正化,不能化精微以营养全身,反而变生脂浊,混入血中,引起血脂升高。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中夹实证,这是二者不同之处。

5中医西医对白癜风不同的认识

第一、西医学认为,白癜风与遗传有关。

将中国汉族人白癜风的易感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长臂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确定的第一个中国汉族人白癜风易感基因位点。这一成果对确定中国汉族人白癜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明确不同种族之间疾病遗传背景差异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同时为最终控制本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诱发白癜风发病的因素主要的有:精神紧张,外伤,手术,长期强短波紫外线照射,各种电离辐射,某些化学物质刺激,过敏,其它皮肤病如牛皮癣等,某些内脏疾病尤其是甲状腺疾病,营养不良等等。西医学经多年的免疫学研究,目前已经证实白癜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系指自身的免疫系统破坏自身的细胞、组织、器官而导致的疾病。具体到白癜风来讲,免疫系统破坏的是自身的色素细胞,导致局部的色素细胞减少、功能减退,如果发病时间较长或者病情暴发性进展,可导致局部的色素细胞完全消失,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局部的皮肤则不可能再出现色素。这个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白癜风发病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出现色素。

第二、中医学一般认为白癜风的发病机理在于体内风邪炽盛,发之于表而生。

白癜风的病机在于风邪内袭,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瘀,血瘀则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其风邪炽盛,易生寒邪,寒凝血脉,血不养肤,以上病机导致皮肤失荣、失养,终致此病,欲愈,须扶正也。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白斑,色白如瓷,与周围皮肤黑白分明,极其难看。有时白斑静止不动,有时又突然发作,迅速增多,变化莫测。此既中医学所谓“风善行而数变”也。

白癜风在中医文献中又称“白癜”,或“白驳风”。早在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有对本病的描述,并将它形容为“白毋腠”。《素问.风论篇》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久而血瘀,皮肤失养变白而成此病。《诸病源侯论》谓:“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血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此亦是由“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明确阐明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外科真铨》也有“白驳风……,其色驳白,形如云片,亦无痛痒”的记载。《医学金鉴. 外科心法》指出:“此症自面及颈项,肉色忽然变白,状类癍点,并不痒痛。若因循日久,甚至延及全身。由风邪相搏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近代医家在继承其学说的同时,又有了新发展,提出了本病发病的三大看法:一是肝郁致病论;二是血瘀致病论;三是脏腑功能失调病论。

如果觉得《中医怎么认识酒糟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