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朝阳楼命名由来

2023-07-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 分钟。

清乾隆九年(1744年),知州许松洁见城墙、城门、城楼等破旧不堪,有碍观瞻,便具文奏请户部拨银,修缮四城,并为四个城门楼更名。把东城门楼改为“挹春楼”,挹者,拉也,因为东门外就是乡村,田野里满目春色,他想让春色永在邮城把南城门楼改为“朝阳楼”,向南是朝阳的一面,意在词中把西城门楼改为“宁波楼”,清时,黄河夺淮,水灾不断,高邮湖和大运河水经常泛滥成灾,许松洁希望重修门楼使水从此安宁把北城门楼改为“迎恩楼”,清代京城在北京,皇上南巡或大臣们下来视察自然要先进北门,故名之。到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知州左辉春又一次整修城墙,当时的城墙周长约十里,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五尺,为砖砌土填。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城墙和护城河起着很好的防御作用,但是随着火器以及以后枪炮、炸药等的发明使用,这个防御功能也就日渐衰弱。

如果觉得《朝阳楼命名由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