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千夫指孺子牛的典故

2023-07-25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8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是鲁迅先生《自嘲》一诗中最有名的一句,意思是冷眼面对千夫所指,俯下身去心甘情愿为人民当牛做马,但“孺子牛”不是鲁迅先生的原创,而是他引用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春秋鲁国史官左丘明的《左传》,也称为《左氏春秋》,而“孺子牛”的意思就是给小儿子当牛骑!《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

这个典故是这样的:春秋时齐景公(在位长达58年,公元前547年到前490年在位)有一个小儿子,名字叫荼(公子孺),也称孺子,齐景公十分喜爱这个小儿子,都说“老幺吃香”,就是这个道理!齐景公走到哪里就把这个小儿子带到哪里,十分溺爱,身为一国之君的齐景公经常趴在地上,然后让小儿子公子孺骑在自己的背上,齐景公用嘴巴咬住绳子的一头,然后让儿子抓住绳子另一头,满世界的爬来爬去,堂堂一国之君给儿子当牛骑,这在齐国都是公开的“秘密”

大臣们心照不宣而已,齐景公有那么多的儿子,唯独喜爱这个公子孺,有一次爷俩玩“骑牛”的游戏,齐景公爬的快了一点,小儿子没坐稳从老爹背上摔了下去,这一摔不要紧,小孩子手里的绳子没松开,绳子另一端还在齐景公嘴里咬着,这一个冲力把齐景公的牙齿给带了下来,齐景公顾不得疼痛,赶紧把儿子抱起来哄,这“舔犊情深”的一幕被史官记录了下来,从此“孺子牛”流传了下来,2500年后也被鲁迅先生引用到自己的诗中!

千夫指孺子牛的典故

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语本《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这里比喻敌人的指责。

孺子牛是《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齐景公有个儿子名叫孺子,齐景公非常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孺子在一起玩耍,作为一国之君竟然爬在地上,口里衔根绳子,让孺子把他当牛骑。不料,一不小心,孺子从"牛"背上掉了下来,口里的绳子把刘景公的牙齿都折断了。刘景公的大臣鲍子开玩笑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所以,那时"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

如果觉得《千夫指孺子牛的典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