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巨鲈介绍

2023-07-2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8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巨鲈也称尼罗河尖吻鲈,尼罗河尖吻鲈是最大的鲈鱼,尽管其他淡水鱼体的代表也是众所周知的。 这是一条非常大的鱼,头部扁平,容易向前推。在大多数情况下,尼罗河鲈鱼鳍具有不寻常的圆形形状。

着色尼罗河鲈鱼的特征是银色,带有蓝色色调,有些鱼有不同的颜色,例如绿黄色丁香灰色。

尼罗河鲈鱼的眼睛比黑色阴影大,瞳孔周围有明亮的黄色边框。

在尼罗河巨人的背部有两个鳍,其中一个有更尖锐的形状。在这条鱼跳出水面的时候,这真是一个独特的景象。

巨鲈介绍

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深海的鱼种

巨鲈生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深海,一开始,科学家以为两个大洋是一种巨鲈,后来,科学家才发现这两片大洋的巨鲈是不同的品种。

产于连云港海区最常见的鲈鱼叫花鲈,鳍科,花鲈属,当地人又叫它七星鲈,因它背鳍膜中部有7颗黄褐色斑纹而得名。它身体修长,背部散布许多黑色花斑,下颌长于上颌,口裂大,口内具有绒毛齿和细锯齿,像上述那条13千克巨鲈,它一口就可吞下一两千克的海鱼。花鲈最大个体可长到15~25千克。

花鲈为肉食性近岸浅海鱼类,喜栖息于水质清洁良好、无污染、透明度30~40厘米、溶氧量较高(4~6毫克/升)的河口咸淡水及淡水处,尤喜潜伏于光线较暗的礁石区、沙砾区、沉船区、人工鱼礁区、熔洞区、红树林区、栈桥区等处,伺机捕食过往的虾、蟹、小鱼、水生虫类和落水陆上虫类。

花鲈属于广盐性鱼类,咸淡水、淡水均能适应生活,适宜水温3~29℃,当水温达到16~27℃时,是它们摄食生长最活跃的阶段,当它们长到3龄体长60厘米时性成熟,秋末于河口处产卵生殖。当水温低于3℃时,它们即迁移于深水区越冬,我国南方对花鲈进行人工繁殖,大规模推广人工淡水养殖。由于它食性广、食量大、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丰富,饲养5个月即达商品鱼标准(500克),上市十分受欢迎,经济效益高于鳜鱼、鲌鱼。鲈鱼庞大的家族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许多国家的沿海、河流、湖泊和池塘,它们是路亚垂钓者热门的对象鱼。在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分布,但由于它们对水质和栖息地要求敏感,且又“居住分散”,形不成大规模的集群鱼群,故渔民们又很难捕捉到它们,这就为垂钓创造了条件。

如果觉得《巨鲈介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