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听莫扎特能提高智力 你是认真的(这不过是一个极成功的营销案例)

2023-07-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音乐家,流芳百世的也不少,比如巴赫、海顿、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等,为什么唯独莫扎特的音乐,被列为经典胎教音乐?

因为,莫扎特的音乐,可以直接影响婴儿大脑。这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科学理论支持。

1993年10月14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音乐和空间任务能力》,作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劳舍尔(Frances Rauscher)。

无论是两百多年前的莫扎特,还是论文作者劳舍尔,谁也不会料到,这篇论文不仅改变了全世界的宝妈,还引发巨大争议。

劳舍尔在论文中,详细描述了他所进行的音乐实验。他邀请大学生志愿者收听音乐,在听了10分钟后,劳舍尔对他们进行智商测试。大学生们要听的音乐,不止有古典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舞曲和摇滚乐,实验结果也表明,不同音乐效果不同。

其中,凡是听了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的大学生,在空间推理测试中的得分,明显提高了8至9分。

由此,劳舍尔得出结论,可以通过训练大脑特定神经元,来加强音乐和空间互动,完成音乐性功能思考。

劳舍尔写的《音乐和空间任务能力》,本来就是专业到枯燥的论文,发表后应者寥寥,没想到的是,《纽约时报》的编辑注意到了劳舍尔和他的论文。

音乐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那也就是说,听古典音乐的大学生要比不听的智商,听莫扎特的孩子,他们的智商要比不听莫扎特的孩子高。

经过一番联想、推测、包装后,一篇莫扎特音乐可以提高智商的报道,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劳舍尔在“音乐和空间”方面的研究成果,瞬间产生轰动,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甚至政府官员,都对此表示极大兴趣。

我们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在美国,这样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别说什么散养、放养,希望下一代有出息,这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

这件事情里面,表现最突出的,是各大唱片公司、音像厂商,他们都精明的很,马上嗅到其中的利益,大肆推广劳舍尔的观点,让妈妈或者准妈妈们相信,只要听莫扎特就能潜移默化,就能促进孩子智力发育。

在媒体和商家的合谋下,能促进智力的不仅仅是莫扎特,所有古典音乐都具有这种能力,甚至还衍生出音乐改善健康、提高记忆力、激发创造力,甚至音乐可以治疗疾病,缓解躯体损伤,降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总之一句话,音乐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万能药,想健康、想长寿,就赶紧买唱片吧。

美国佐治亚州政府虽然不是队友,但依旧给出了超神助攻。1998年6月,当时的州长米勒先生身体力行,给该州每一名新生儿免费发放古典音乐CD和磁带;佛罗里达州也不甘落后,要求公立日托幼儿园,播放古典音乐,当然以莫扎特的音乐为主。

一时间,让孩子听古典成为时尚,这就是后来常说的“莫扎特效应”。

中国妈妈或者准妈妈们,也没逃过这场超级营销,看看身边周围,听莫扎特已经成了胎教标配。

“莫扎特效应”大行其道,受到科学家同行们的质疑。

1999年8月26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查布里斯教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莫扎特效应”带来认知增强非常小,对智商或空间推理提升微乎其微;就在同一期杂志上,斯蒂尔和贝拉等9位作者联名发表文章,驳斥了音乐提升智商的说法。

同一期《自然》杂志,刊登两篇反驳“莫扎特效应”的文章,这也是高规格待遇。

而劳舍尔作为整件事的始作俑者,其反应非常微妙。

由于“莫扎特效应”影响广泛,劳舍尔放弃最初“音乐和空间任务能力”的课题,一心一意研究起音乐如何提升智商。

面对强大的质疑,劳舍尔挺身而出,为“莫扎特效应”辩护,并且公布其研究成果:“莫扎特效应”不仅在人身上存在,在小鼠身上也存在,而且作用更大。

由于劳舍尔加入战团,本来断章取义而来的“莫扎特效应”,有了科学理论支持,私盐变官盐。

这场由“莫扎特效应”引发的论战,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延续到2010年左右。

相信“莫扎特效应”的人,坚持说古典音乐对孩子很重要,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相信的人,认为这个理论不可信,仅仅是科学界的传奇故事。

暂且放下各种争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多听听音乐肯定好处多多;至于为人父母的,图省事把孩子交给莫扎特,明摆着这是自我安慰。

如果觉得《听莫扎特能提高智力 你是认真的(这不过是一个极成功的营销案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