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化疗几次会出现骨髓抑制(请注意这4点)

2023-07-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我们的骨髓是有造血功能的,它造血的主要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现象很常见,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或血小板降低。从而容易出现感染、食欲下降、乏力、甚至头晕眼花等情况。

内容要点:

1. 注意事项

2. 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多久?

轻度降低一般不影响化疗的进行,但是明显降低时需要停止化疗,应用升白细胞或者血小板的药物。比如白细胞一般低于3.5,血小板低于90,就应该暂停化疗。升白细胞的常用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目前有普通的瑞白或者欣粒生,也有长效升白细胞针,一个周期打两针就可以。这类针注射比较简单,皮下注射,常用部位上臂。升血小板的药物如常用的有巨和粒或特比澳,一般需要用注射用水,配合药物注射。

NO.1

注意事项

1.升白细胞针应用后白细胞上升比较快,一般1-2针可以恢复增长。建议用药后48小时再化疗。升血小板的速度比较慢,一般需要3天左右;

2.在骨髓抑制没有纠正前,最好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3.骨髓抑制后一般口服药物很难升上来,最好应用针剂;

4.根据骨髓抑制的程度,看是否需要减量或者更换化疗方案。

NO.2

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多久?

临床上,多数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为1-2周,部分患者可能更长,与患者年龄、化疗周期、化疗药物等密切相关。具体情况如下:

1、年龄:老年患者的骨髓抑制期相比于年轻患者更长;

2、化疗周期:随着化疗周期数的增加,骨髓抑制程度会逐渐加重,抑制时间逐渐延长;

3、对于骨髓功能较差的患者应适当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放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主要治疗手段,目前这种治疗手段变得更有效、更有针对性,但是其产生的副作用却无法完全避免。随着肿瘤幸存者数量的增加,更多的患者出现了相关的胃肠道症状。放化疗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的肠道急慢性损伤如腹痛、腹泻、便秘、直肠出血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良好的肠道微生态可以帮助机体建立起完整的多重屏障体系,而肠道微生态失衡将导致这种平衡屏障体系受到破坏,从而促进慢性炎症与癌症等疾病发生发展。当肠菌与人体和肠道微环境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致病菌作用增强会诱导肿瘤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较适合环境的肠道细菌不断繁殖,不适应的肠菌不断减少甚至消失。在新平衡中,具有促肿瘤作用的细菌占优势,则菌群推动肿瘤的发生发展;反之,若具有抑制肿瘤作用的细菌占优势,则菌群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保护作用。

人体内脆弱拟杆菌BF839占菌总量的32%以上,才能保持人体微环境的平衡,使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失去必要条件。脆弱拟杆菌BF839帮助弥补人体本身DNA的不足。可以释放消炎物质,使免疫系统保持平衡。因其是自体菌,所以对人体不存在毒副作用和兼容性问题。

如想了解更多微生态制剂脆弱拟杆菌BF839相关信息可私信。我是营养科谭涛峰主任,专注分享医学、癌症康复方面相关知识,如有疑问欢迎关注、留言,有问必答。

如果觉得《化疗几次会出现骨髓抑制(请注意这4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