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不要让娃“崩溃式入睡” 家长要牢记2个关键词(让孩子更健康)

2023-07-04 分类:养生资讯

早晨七点,被隔壁小孩的哭声惊醒!自从上了幼儿园,邻居家的孩子每天早上都会哭,常常伴随着妈妈的咆哮:快起来,要不我打死你!为何哭泣不要哭。再哭的话我就不要你了!你不就是起床吗?真的有那么难吗?别人家我不知道,但是人家家真的很难!我搬去隔壁已经两年多了。

在此之前,我们还讨论了孩子的睡眠。他妈妈骄傲地告诉我,他儿子好可爱,从小就可以自己睡觉。当时我特别羡慕,问她怎么做。邻居的母亲说:“孩子不睡觉,就不想睡觉。你好好做你的饭,孩子累了自然睡去”。看得见这种“煮小孩”的方法真的不靠谱!

孩子更多地是“不想睡”而不是“睡不着”

父母如何看待独立入睡?是因为孩子困了主动睡觉,没有准备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没有进行放松的就寝仪式,没有看绘本讲故事,没有抱孩子吗?假如是睡觉时间,家长不关灯在看电视,不换衣服不带孩子睡觉,而是在吵闹的房间里看电视玩。在这些外界因素的刺激下,他们几乎不可能入睡。

尤其是3岁以后,孩子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抵触情绪。他们知道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影响,开始试探自己行动的界限。到了睡觉时间,他们大概会找理由不睡觉,不喝水,不上厕所,不听故事等等。如果家长还保持着“不睡就是不困”的观念,就这样,我们可能要推迟睡眠时间,直到11点或更晚。

孩子睡觉前打搅父母的原因之一,是觉得父母总是急于摆脱他们。

他们会在归属感上感到失落,会通过反复要水、上厕所、哭闹来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除了环境因素,孩子的“失眠”还和父母的态度有关!总而言之,孩子不是不想睡觉,或许是环境或心理的不适感使他们清醒。

睡前累到极点?专家:“崩溃睡眠”对宝宝的伤害会太大

《婴幼儿睡眠全书》提到,对婴儿而言,他们的睡眠方式不同于成年人。若小孩疲倦而睡着,此睡眠模式属于小孩过度疲劳的睡眠机制,是不健康的。很多父母的“不睡就是不困,累了就睡”的做法属于“虚脱中入睡”!

这种入睡往往伴随着孩子的烦躁和哭闹,让孩子痛苦万分。时间长了,也会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孩子玩得越晚,越兴奋。那是因为孩子错过了入睡的最佳时间,疲倦得无法保护自己。

父母心里记着两个“关键词”,孩子睡得很香

父母心中牢记两个“关键词”,协助宝宝“入睡”,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一、时间

小孩子困了总会发出一些信号,有些烦躁假如孩子有这行为,说明他们很困。所以家长也要调整孩子的睡眠时间。以3岁儿童为例,他们的睡眠需求是12-13小时。他们白天通常需要午睡2个小时,如果孩子晚上8点左右困了,可以及时睡觉。

如果太早,晚上5点困了,他们不会睡到天亮。最好调整这个时间段,适当的调节午睡时间。如果晚上10点以后太晚困了,就要提前进入就寝仪式,指导他们尽快入睡。

二、规则性

儿童的睡眠模式从醒到睡,通常分为三个要点:环境、仪式、睡眠。

1、睡眠环境有很多关键点

环境有很多关键点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光线、声音.光方面,新生儿对光不敏感,昼夜对其影响不大;但6个月后,小孩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光线的变化,在夜晚光线渐渐暗淡时,会因害怕而哭泣。

2、睡前仪式

睡前仪式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睡觉时安静放松。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还能保证睡眠质量。儿童可指定有规律的就寝。比如洗澡、喝牛奶、刷牙、换睡衣、看绘本、听故事等等,睡前一小时。这个时间不仅是就寝仪式,也是亲子时间。父母一定要耐心陪伴孩子,千万不要心急,或者用手机看电视。

3、规律睡眠

一定要定好时间,不要随意改变时间,以免孩子睡眠延迟,晚上不睡觉的坏习惯。儿童需要的睡眠方式因年龄而异。我们家的小孩五岁了,三岁之后就不用哄着睡觉了。睡觉仪式结束后关灯,保持安静。对于婴儿,常常需要父母睡觉。这篇文章总结了一些父母可以尝试的方法。

4、白噪声

目标人群是3个月以下的婴儿(需要白噪音的可以手机下载)。父母也可以在婴儿的耳朵里发出“嘘”的声音,它同样适用于大孩子。

5、催眠术

催眠对睡眠质量也很好,特别是妈妈轻哼时。孩子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听催眠曲,每晚都会在耳边哼唱。特别是不睡觉的时候哭,摸他的背轻哼一声,效果很好。

6、摸哄

摸孩子的脚、背、头,效果很好。即使是现在,他也经常让我摸他的小脚,把胳膊放在他的肚子上,他说这样很舒服,很安全。

总结:睡觉的方法有很多,家长可以多试试,总有一个适合你的。虽然家长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但是对于宝宝的照顾,家长们是无怨无悔、无微不至的。在生活中还是有不少的宝宝,从小就很乖,这样的孩子会让家长少一些折腾。愿所有的宝宝在家长们的细心呵护下,健康的茁壮成长。

如果觉得《不要让娃“崩溃式入睡” 家长要牢记2个关键词(让孩子更健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